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實現 為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借鑑

2021-01-09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實現 為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借鑑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3:51:15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Commun. 2019, 10, 870)。針對有機光學增益材料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帶來的極化子損耗問題,構築了具有平衡雙極傳輸特性的電荷轉移複合物增益介質,首次實現了這類材料的受激輻射(Sci. Adv. 2019, 5, eaaw2953),為開發新型雙極傳輸雷射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然而,對於最具有挑戰性的三重態損耗,常規思路是利用三重態的化學淬滅來抑制三重態相關損耗。如果能夠有效利用三重態的能量,能夠降低損耗,並將「變廢為寶」,從而顯著提高有機固態雷射的效率。

圖1 有機固態雷射器中的熱活化機制

近日,研究人員受到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的啟發,提出利用這些材料中獨特的反向系間竄越(RISC)過程,解決有機固態雷射器中的三重態損耗難題的策略。研究團隊根據雷射理論篩選出高發光效率和高RISC效率的TADF體系並與高光學質量的微腔結合,首次在升溫過程中觀察到了獨特的熱活化雷射現象(圖1),直接從實驗上證明了體系中的三重態激子可以被RISC過程捕獲並用於單重態受激輻射。

       研究人員進一步將這種獨特的雷射機制應用於更具有挑戰性的有機準連續雷射領域,實現了準連續區間內的有機雷射(圖2),為最終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1677-21682)上,化學所研究員閆永麗、趙永生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周忠豪為論文的第一作者。

圖2 熱活化雷射機制實現有機準連續雷射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化學所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 化學所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出應用潛力。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
  • 趙永生課題組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針對有機光學增益材料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帶來的極化子損耗問題,他們構築了具有平衡雙極傳輸特性的電荷轉移複合物增益介質,首次實現了這類材料的受激輻射(Sci. Adv. 2019, 5, eaaw2953),為開發新型雙極傳輸雷射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然而對於最具有挑戰性的三重態損耗,常規思路是利用三重態的化學淬滅來抑制三重態相關損耗。
  • 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得以實現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Commun. 2019, 10, 870)。針對有機光學增益材料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帶來的極化子損耗問題,構築了具有平衡雙極傳輸特性的電荷轉移複合物增益介質,首次實現了這類材料的受激輻射(Sci.
  • 鈣鈦礦雷射器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具有可低成本溶液加工、發光波長可調、發射光譜穩定等優點,作為工作物質在雷射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研究員秦川江告訴《中國科學報》,室溫下連續激發工作數分鐘後鈣鈦礦雷射將會消失,並且原因仍未可知,這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在有機半導體器件中,正負電荷結合後,可先形成激子再釋放能量,其激子行為與特性已經得到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 鈣鈦礦雷射器可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該雷射器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下連續雷射輸出。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在有機半導體器件中,正負電荷結合後,可先形成激子再釋放能量。激子通常分為單重態激子和三重態激子,其中三重態激子直接發光效率低。
  • 科學網—鈣鈦礦雷射器可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該雷射器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下連續雷射輸出。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 在有機半導體器件中,正負電荷結合後,可先形成激子再釋放能量。激子通常分為單重態激子和三重態激子,其中三重態激子直接發光效率低。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通過清除三重態激子抑制有機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衰減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和方法被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的性能改善。OLEDs有容易製造,機械柔性,重量輕,發光顏色可調性,成本低等優點,但也同樣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高電流密度下外量子效率(EQE)顯著降低,被稱為「效率衰減」。主要原因是長壽命三重態激子的積累,導致單重態-三重態湮滅(STA)和單重態粒子密度的降低。
  • 並五苯大環的擇形合成及幾何結構對單重態裂變的影響
    然而,最近,它因其能夠進行高效放熱單重態裂變(SF)而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這一過程,一個光子產生兩個三重態激子,作為一種提高傳統無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策略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理論上使它們能夠突破理想矽電池33%的肖克利-奎塞爾極限。近年來,形狀持久的大環化合物已經成為能夠在多個長度尺度上排列發色團的支架,使其成為分子模型系統和固態性能的有趣目標。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2010年與德國雷射雷達供應商 Ibeo 合作開發並量產的SCALA高精度機械式雷射雷達,最大檢測距離為150m,法雷奧在此雷射雷達基礎上,加上Mobileye,開發了Cruise4U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16年採埃孚收購了Ibeo40%的股份,以幫助Ibeo研發固態雷射雷達,也在研究更高效的數據標定。
  • 先導專項成果⑤|有機微納雷射:許「視覺革命」一個未來
    領域一|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領域二| 石墨炔:開闢碳材料新世界領域三| 有機半導體:從新分子邁向傳感器領域四| 有機光伏:讓「萬物互聯」夢想照進現實全色域、高亮度、極限高清、真3D……這是雷射顯示即將掀起的一場「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微納雷射將扮演重要角色。微納雷射是指納米結構中的受激發射,它們產生強烈的相干光信號,在光通信、集成光子迴路(PIC)和顯示技術中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機共軛分子的納米組裝結構可以實現與傳統的無機半導體材料顯著不同的雷射行為,是微納雷射的「未來之星」。
  • 雷射驅動液體流動新機理發現
    雷射驅動液體流動新機理發現2017-10-13 11:02 來源: 柯懷鴻 記者盛利 12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獲悉,該院王志明教授團隊與來自河南工程學院、休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的合作者,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光流體學機理,並成功利用脈衝雷射在純水中驅動持續高速的水流噴射。相關論文已在《科學前沿》在線發表並登上首頁頭條。高效地利用脈衝雷射直接驅動液體流動,一直是困擾國內外科學界一大難題。
  • 研發出360°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慧建科技」實現高性價比
    慧建科技160線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產品的價格低於20萬人民幣,國內128線機械式產品售價約為40萬人民幣。公司另一產品前裝雷射雷達實現量產後的價格有望控制在1萬人民幣以內。慧建科技之所以能做到降成本,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光機結構的創新,具體包括兩個技術突破。一方面,元器件數量大幅縮減,僅需不到20個收發模塊即可實現160線機械式雷射雷達的解析度,點頻達到560萬點/秒。
  • 聯創光電布局雷射產業 實現雷射核心部件國產化
    據了解,合資公司的股東為兩方三家,即聯創光電佔股55%為資方,九院十所佔股31.75%、技術團隊佔股13.25%兩家為技術方。目標註冊資本5億元,九院十所將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等作價入股,聯創光電按照上述股權結構匹配現金出資。首期註冊資本2億元。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具有金屬有機框架的多色單模偏振雷射感測多色單模偏振雷射感測或成像是一種有前途的診斷技術。不同的生物組織、細胞或生物化學物質對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的光學、熱和聲響應。具有寬帶多色輸出的光源可以為多模式或多維感測或成像提供基礎。光的偏振特性為處理散射信號提供條件,以獲取富含生物材料的結構信息。
  • 利用結構雷射合成人造固態晶體結構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利用結構雷射來實現人造固體晶體結構的方法,製造的能帶只需要調整雷射的模式就可以輕鬆實現,從而可以在一種無創傷性的方法下進入人造晶格的量子物理系統中的混合光子實驗的研究人員,聯合蘭卡斯特大學( Lancaster University (U.K.))的研究工作者,在最近發布了一項新的光學技術,僅僅使用雷射人工合成了具有腔極性的固態晶體結構。
  • 200線純固態雷射雷達將實現百美元級量產
    固態化是實現雷射雷達規模化普及的業內公認的技術方向,其中包括Flash、MEMS、OPA等固態技術流派。 其中,FLASH雷射雷達出射光功率受限與人眼安全限制和功耗,導致測距非常有限,掃描速率低、串擾高,難以適應自動駕駛的需求。
  •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公司開發的基於MEMS(微機電控制系統)微振鏡的3D深度相機,是一款能提供亞毫米級別的微型化深度傳感設備(我只能講華為榮耀 V10 的 3D 面部識別功能點雲深度攝像頭亞毫米級),產品可廣泛應用於三維掃描、工業檢測、物流分揀、保險三維定損、三維人臉識別、機器視覺等領域,目前主要應用於工業測量、三維重建。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有分析認為國內雷射雷達公司大多數是在復刻Velodyne 的發展道路,由機械式切入逐步向固態雷射雷達布局,他們主打性價比,核心策略是以價格優勢搶佔 Velodyne 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雷射雷達市場整體同質化競爭激烈。中低速移動平臺以及自動駕駛能否大規模商業化,雷射雷達起到關鍵作用。
  • 中科院科研人員開發出在室溫下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溶液旋塗製備低成本鈣鈦礦半導體雷射器過程及工作示意圖在有機半導體器件中,正負電荷結合後,可先形成激子再釋放能量,其激子行為與特性已得到廣泛深入研究。激子通常分為單重態激子和三重態激子,其中,三重態激子直接發光效率低。已有研究證實,阻礙有機半導體連續雷射的因素主要是其固有的三重態激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