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麼日子?三月三活動習俗有哪些 和上巳日同一天嗎

2020-11-22 閩南網

三月三是什麼日子?三月三由來習俗介紹 和上巳日同一天嗎

  轉眼又是「三月三」了。

  大家知道,「三月三」是我國多個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比如說壯族,在這一天,壯族同胞會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小夥子、姑娘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之物,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這一天就是一年當中,當地最熱鬧的日子之一,當地鄉民還會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

  這個節日對今天的我們相對陌生,卻曾是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也是中國人真正的情人節。唐代杜甫的《麗人行》寫到過這個節日的盛況: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古人出門踏青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好時機,這一天,青年男女盛裝出動,舉行歌會,狂歡終日。

  那麼「三月三」到底是個什麼日子?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傳說這一天是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盤古誕辰日,是壯族祭拜盤古以及祭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而在畲族,「三月三」是穀米的生日,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

  這些年來,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每年都要舉辦畲鄉「三月三」活動,2018年的「三月三」,景寧就要舉辦第十屆中國畲族民歌節。

  這天,傳統上除祭祀活動外,它還是畲鄉百姓進行歌舞娛樂、談情戀愛、人際交往、物資交流的最好時機。百姓穿上盛裝,姑娘、小夥花枝招展,以歌傳情,平時不常見到的問凳、搖鍋、趕野豬、煉火、婚嫁表演、民族工藝品展示、吃烏飯宴等等,都會在畲鄉上演,讓當地人民和賓朋遊客無不為之沉醉。

  甜不過畲家糯米酒,美不過畲鄉「三月三」。在浙江,「三月三」是畲民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浙江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節日。除了景寧這個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外,雲和縣安溪鄉、桐廬縣莪山鄉、泰順縣司前鎮、平陽縣青街鄉等地,都將舉辦畲族風情節活動。哪裡的山歌最熱鬧,哪裡的情郎笑最甜?都在綠水青山之間的畲鄉。

  另外,一些地方雖然不是少數民族地區,也同樣延續著「三月三」的民間習俗。比如在這一天,建德市新葉村會舉辦「三月三」農耕文化節,溫嶺澤國舉辦「三月三」民間踩街活動。

  各地的「三月三」大同小異,又各不一般,呈現出多樣化。

  「三月三」蘊含著極大的商機,帶動旅遊,帶動消費。溫州市第八屆甌越「三月三」畲族風情節,水上畲歌、碇步走秀、迎親表演、跳起竹竿舞、擺出烏飯宴,參加活動的遊客有2萬多人,其樂融融。「三月三」好熱鬧,人氣財氣兩旺。

  這下別忘了,「三月三」是中國人的重要日子!(浙江在線通訊員 王淼)

  (作者王淼系浙江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調研員、2017年中國非遺保護年度人物。)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農村三月三都有什麼說法講究呢,三月三為啥這麼神秘
    按照農曆的說法,很多日子都是比較特殊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初七,這些疊加的日子都有比較多的說法,也都有各自的節日,也有人是其他疊加的日子都曉得其意,唯獨這三月三有點神秘,為什麼神秘呢?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2019年廣西三月三歌會活動時間安排匯總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是一個紀念皇帝的節日。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 三月三有什麼說法 臨沂朋友是不是這天出生
    三月三這個節日非常不一般,它身兼數個節日名稱,上巳節,鬼節,中國情人節,而且這個節日還是民間諸多神明的誕辰,比如軒轅,真武大帝,這就使得人們越發重視,現在讓我們看一下它的具體說法。   農曆三月初三,清明過後,草長鶯飛,柳綠花繁。一犁杏雨幽幽,三徑桑雲淡淡,萬物萌動,春情勃發。
  • 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上巳節在什麼時候
    比起中國常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上巳節,上巳節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下面就來一起來看上巳節是什麼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 農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以及介紹2017年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
  • 2018忻城三月三廟會舉辦時間是什麼時候?今年有什麼活動
    4月17日,忻城縣在東門廣場舉行民俗、民間文藝展演活動,拉開2018年忻城縣「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第三屆廟會系列活動的序幕,吸引了眾多遊客和群眾到現場觀看。  「今天,我們相約在這美麗的壯鄉故宮——忻城,歡聚在這歷史悠久的土司寶地——忻城,共同迎接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大慶的到來。」
  • 又是一年三月三,除了吃蒿子饃你還知道新縣有哪些習俗?
    上巳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鬼下山民間故事三月三日古稱上巳節,民間傳說,此夜陰司拿魂。有些好奇多事的青年,半夜時分,邀三五人上山看磷火(俗稱鬼火),看哪個村莊出進磷火多少,預測本年添人或減人情況,稱之為看燈。
  • 上巳節是怎樣產生的呢?它到底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又來和大家分享歷史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上巳節是怎樣產生的呢?它到底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驚喜。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不曾斷過的中國,五千年的積澱孕育了不朽的文明成就。
  • 和寒食節、上巳節有區別嗎?
    二十四節氣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日期,我國古人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定義為黃道,又將黃道視為一周天,平分成二十四等分,每隔15°的位置就是一個節氣點,總共有二十四個節氣點,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二、清明節、寒食節和上巳節: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清明節氣和冬至節氣,清明節氣的原本定義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農曆「三月三」 ,蒿子粑粑攤,薺菜煮雞蛋
    揚子晚報網3月26日訊(通訊員 張杰 茂錦 記者 萬凌雲)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在鎮江句容民間,人們在這一天有吃蒿子粑粑、薺菜煮雞蛋的傳統習俗。 農曆三月三,鎮江民間習俗多。
  • 這些「三月三」知識,正宗廣西人都未必全知道,了解一下!
    隨著2014年「壯族三月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三月三」成為了廣西法定節假日,「壯族三月三」已經成為廣西的一張文化名片,「壯族三月三」也成為將壯族乃至廣西民族文化推向全國和國際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快來和小書童一起領略「壯族三月三」的風採吧~
  • 忻城縣「三月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見聞
    (藍德龍 攝)  嘹亮的歌聲在森林公園上空飄蕩,浪漫的相親會在土司練兵場上演,激烈的鬥牛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看,精彩的龍舟賽再現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3月30日-4月4日,忻城縣在莫土司衙署練兵場、東門廣場、薰衣草莊園、遂意鄉神秘湖、紅渡鎮六納村、城關鎮泮水村、馬泗鄉藍莓生態園、歐洞鄉龍都廣場、大塘鎮三寨溝等多個地方,隆重舉行2017年「土司古城三月三·別樣忻城等你來」系列民俗文化活動
  • 土司古城「三月三」 別樣忻城等你來
    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活躍節日氣氛,忻城縣將開展2017年「土司古城三月三·別樣忻城等你來」系列節慶活動,讓全縣各族人民度過一個喜慶、歡樂、祥和的傳統節日,激勵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和諧、奮力拼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 今天「三月三」你吃了嗎?
    2020年03月26日 13:10:54 | 作者:楊志國 張杰 茂錦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在江蘇句容民間,人們在這一天有吃蒿子粑粑、薺菜煮雞蛋的傳統習俗,在感受春天味道的同時,祈願家人健康平安。
  • 三月三,吃雞屎藤籺,清熱降火
    最近這幾天菜市場有攤位在賣一種綠褐色的,條形的食品,出於好奇,上前詢問,老闆說叫做雞屎藤籺,非常的好吃。對於我這個外地人來說,聽到這個名字就沒有食慾了,但細心聽完老闆的介紹,抱著試吃的心態就買了少許。按照老闆說的做法,回到家就開始操作了,吃的時候有一股清香味,有點嚼勁,甜而不膩,口味獨特,我還可以接受這個味道。原來雞屎藤籺是防城港、合浦、還有欽州這邊的一種特色小吃。
  • 三月三下冰雹,對農民意味著什麼?
    三月三那天,我們膠東地區雖然沒有下冰雹,但是風力卻不少。本來這些日子一直風和日麗,溫度都到了二十多度了,忽然氣溫驟降,而且還滴了幾滴雨點。看到朋友圈有人發了圖片,路邊有刮到了的樹木,可見這春風得意的很肆虐。
  • 忻城縣「三月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見聞-廣西新聞網
    (藍德龍 攝)  嘹亮的歌聲在森林公園上空飄蕩,浪漫的相親會在土司練兵場上演,激烈的鬥牛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看,精彩的龍舟賽再現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3月30日-4月4日,忻城縣在莫土司衙署練兵場、東門廣場、薰衣草莊園、遂意鄉神秘湖、紅渡鎮六納村、城關鎮泮水村、馬泗鄉藍莓生態園、歐洞鄉龍都廣場、大塘鎮三寨溝等多個地方,隆重舉行2017年「土司古城三月三·別樣忻城等你來」系列民俗文化活動
  • 「三月三」創意圖騰迷宮亮相陵水文化廣場
    新華網黎多江 攝介紹「三月三」由來的文化宣傳牆。新華網發(項楠 攝)  「每次從迷宮走出來都是不同的出口,非常有意思,民族的圖案看起來也挺有特點,感受到陵水的民族文化色彩越來越濃厚了。」第四次來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過「三月三」的李女士說。  李女士口中所說的迷宮,便是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陵水主會場節慶活動的其中一項——圖騰迷宮。
  • 白居易《三月三日》:「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三月三是傳統上巳節,是修禊祓除、洗濯除穢、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的節日。最早上巳節和三月三並不是一天,主要是三月第一個巳日,沐浴祭祀祓禊。到了魏晉時期,由於當時崇尚道教,而道教傳說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的生日(一說為軒轅黃帝的生日),王母娘娘在此日舉辦「蟠桃大會」,於是,上巳節就和三月三結合在一起,成為「三月三上巳節」。關於上巳節和三月三的詩詞較多,我們選取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略作賞析,看看古人是如何過節的。
  • 中國傳統節日的數字之謎: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跟太陽跟月亮都有關係。種田的老人都知道,莊稼真正的生長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晚上月亮出來以後,因為夜裡有露水。所以到了莊稼開始拔節時候,老農就會去地裡蹲上幾日,聽高粱、稻子生長的聲音。在農曆中,每個月的十五是月圓時間,因此十五會成為人事活動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