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五指山」,埋沒在荒涼沙漠的雕塑,被稱為沙漠之手

2021-01-07 旅行中的兔子

一提到五指山的話,很多人都首先想到的是《西遊記》這部劇。在《西遊記》這部劇中,我們都見識了劇中的五指山。當年,孫悟空就是被壓在五指山下,這一壓就是5百年的時間。曾經,孫悟空還在如來佛掌的手心裡打滾,這也有了後來了那句話:不管怎麼蹦躂,也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人們都以為五指山只不過是劇中虛幻出來的場景,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世界上還是有真實存在的五指山的。現實版「五指山」,埋沒在荒涼沙漠的雕塑,被稱為沙漠之手 。

這個五指山雕塑位於南美洲,建立在阿塔卡馬沙漠內,整體建築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畢竟因為處於沙漠地區,自然氣候是非常乾燥的。在看到這個五指山之後,不少人都紛紛評價他為沙漠之手。只不過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真正能夠來到這裡觀賞的人,其實還是比較少的。

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選擇去見識各種各樣的景色。這時,想要去當地觀賞五指山風採的人,就變得越來越多了。可惜隨著遊客的增多,五指山的外觀遭到了嚴重破壞。在沙漠中的「五指山」,引眾多遊客觀賞,不少人在來到五指山之後,卻被亂塗亂畫。殊不知這樣做,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據說,這個沙漠之手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由當地的雕刻家,經過了多年來的打磨,最終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五指山。

從外觀來看,五指山還是比較形象的,直接就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五個手指,話說如果膽子比較小的人,看到這樣的雕塑還是會覺得有些恐懼。整個沙漠之手的建成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沙漠之手這個景點的,也在很久的一段時間裡邊,人們都會用荒涼一詞來評價這個地方。

當然了,沙漠之手的建築還是可圈可點的。每個手指給人的感覺都是纖細逼真的,而且雕塑骨架是由水泥做成了,看起來又多了幾分敦厚的感覺。那為何要選擇在沙漠之中建立一個五指山雕像,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理解,其實真實原因還是很簡單的。聽當地人透露,這個雕塑還是有著紀念意義的。

整座五指山高大11米,在地下埋葬了很多死去無辜的生命。整座雕像的意義在於,是為了去紀念遭受暴力酷刑的受害者建立而成的,對當地人來說這座五指山的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現在這座五指山受到了海內外遊客的關注,很多遊客都會選擇來到五指山看一看。可是卻有太多沒素質的遊客,會在不明真相的時候,在五指山上刻下到此一遊的痕跡。

對於五指山的衛生狀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志願者主動前來清理。算是為五指山的發展,貢獻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了,志願者們選擇來這裡主動清理雜物,也算得上是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了。不知道那些當初去五指山寫到此一遊的遊客,看到志願者的辛勤清理,會不會內心裡邊有一些歉意呢?如今在很多景點,其實都有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在國內其實我也曾經去過不少地方旅遊,可是總能夠遇到一些遊客會在景點的牆壁,亂寫亂畫。

不管到哪裡旅遊,還是希望我們國人都能夠保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做一個文明旅遊的遊客。那麼對於這樣一個獨具特色的五指山,大家是否期待有朝一日來這裡看看呢?

相關焦點

  • 如來佛祖的五指山?矗立在智利的荒涼沙漠中,被稱為「沙漠之手」
    現實生活中,中國海南省還有五指山,可能還是孫被碾壓的地方!但是誰知道呢?現在,即使在外國,也有五指山,或者說在荒涼的沙漠裡,有一種淡淡的蒼涼感和英雄主義,其中頗充滿了孫大聖的傲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座五指山位於南美洲西海岸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
  • 現實中真正的五指山,被稱為沙漠之手,你知道在哪裡嗎?
    說到五指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西遊記》。當年孫悟空在如來佛的手指上撒了尿,並寫下了到此一遊,然後被五指山壓了整整五百年,才被唐玄奘所救。對於這些情節,仿佛是歷歷在目。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現實中真正的五指山,上面竟然也寫滿了到此一遊。
  • 原來真正的「五指山」,竟然在有「世界幹極」之稱的阿塔卡瑪沙漠
    今天小禾帶你見證真正的五指山。當然在我國海南也有天然的五指山,那人工的五指山是什麼樣的呢,快跟著小禾去這世界的幹極見證奇蹟吧。阿塔卡瑪沙漠是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處於智利境內。素有世界的幹極之稱。此地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
  • 在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中,有一隻沙漠之手,神秘莫測
    沙漠之手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這裡被稱作地球的旱極,幾乎不怎麼下雨。沙漠之手是雕塑家MarioIrarrázabel的作品,表達了人類的脆弱和無助。 沙漠之手看上去就仿佛一個被沙塵暴掩埋的巨人的手。
  • 《荒涼壯闊的沙漠風景》兩頭蛇-協助拍攝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常出現。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荒涼壯闊的沙漠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昆明攝影愛好者松先生在著名的昆明地區拍攝荒涼壯闊的沙漠風景【第4幅圖】此作品由棗莊攝影愛好者鳳先生在著名的鄂州地區拍攝荒涼壯闊的沙漠風景
  • 一場「絲路之夢」沙漠雕塑大展在民勤開幕
    雕塑與沙漠的完美融合,展示出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引爆成沙漠旅遊新熱點,也展現了民勤縣中國最美的大地藝術、世界最美的藝術大地的獨特風採。「絲路之夢」為主題,於2019年9月10日啟動,面向全球公開徵集雕塑作品設計方案,共徵集到來自73個國家、939位藝術家的2669件作品方案。
  • 海市蜃樓 荒涼沙漠中的夢幻奇景
    從阿布辛貝出來驅車到埃及的另一個旅遊地埃德夫,行駛途中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驚喜,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更讓這次出行物超所值。海市蜃樓是在平靜的海面、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在特定的氣候環境條件下偶爾出現高大樓臺、城廓、樹木、湖泊等幻景,這種現象被稱為海市蜃樓。
  • 再見,沙漠美人
    因為三哥在克拉瑪依中,所以我更關注「沙漠美人」。詩人艾青經常使用這種情感隱喻克拉瑪依,「最沉默的戰士,有最堅強的心。克拉瑪依是沙漠的美人」。知道克拉瑪依是四十年前,三哥招募工人去克拉瑪依時,我母親哭了三天三夜,當時,克拉瑪依仍然是新城,在想像中,他是戈壁,荒蕪荒涼,但三哥堅持到茫茫的世界去鍛鍊,最終成為光榮石油工人,從那以後,克拉瑪依成了我媽媽的關心,也是我的嚮往方塊。聽著三哥,我第一次到達克拉瑪依油田,我的心都涼了,就像那首《克拉瑪依之歌》中的「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在此之前,沙漠中沒有連的地名。
  • 沙漠也會下雪了?罕見奇景!現實版「冰火兩重天」
    有人說,敢去沙漠旅行的人都是勇士!因為沙漠是「荒涼」和「孤寂」的代名詞,沒有勇氣的人,是不敢輕易去沙漠的。來到沙漠,就意味著來到另一個世界。人煙稀少,大漠駝鈴,黃沙漫天,乾旱,燥熱,時不時讓你心頭燃起一把火·····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環境裡,如果告訴小夥伴沙漠也會下雪,你會相信嗎?
  • 阿塔卡馬沙漠藏著一隻伸向天空的「巨手」,其創建它的意義何在?
    例如,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有無盡的沙地、低矮的山丘和巖石沙丘,在各個方向上,它們都可以延伸數公裡。這是最乾燥的非極地沙漠,也是地球上最無人居住的地方。「沙漠之手」阿塔卡馬沙漠,它單調的外表看起來更加陌生。在安託法加斯塔市以南75公裡處的一條狹窄的碎石路上,一條長達11米的混凝土胳膊,伸出了沙子。這是智利雕塑家Mario Ierrazabal(馬裡奧·雷拉薩巴爾)的作品,題為「在沙漠中的手」。
  • 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91年內滴雨未落,乾旱程度是撒哈拉的250倍
    不過沙漠偶爾也會天降甘霖,就拿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來說,它每年的降雨量平均也有17毫米。但有著這麼一個沙漠,91年卻從未下過一滴雨。這個沙漠就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這個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延綿約1000千米,總面積約為18.13萬平方千米,其主體主要在智利境內,也有些許在秘魯、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境內。
  • 甘肅沙漠現神秘「巨嬰」,被稱為「大地之子」,背後含義讓人深思
    隨著我們不斷的踏入這些未知的地方,也漸漸的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甚至某些地方甚至成為了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趴在沙漠中的「巨嬰」,被稱作大地之子,但背後的意義卻讓人深思。甘肅沙漠現神秘「巨嬰」,被稱為「大地之子」,背後含義讓人深思這個巨大的嬰兒雕塑就是位於我們中國甘肅瓜州的一片沙漠當中,很多人對於沙漠第一印象就是漫天黃沙,寸草不生吧,而且還會伴隨有各種惡劣的天氣,會對生活在周邊城市的居民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 人沙共融舞出沙漠的新色彩——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
    人沙共融舞出沙漠的新色彩——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即將開幕 2020-08-26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沙漠出現一個「巨嬰」,獨自躺了近兩年,背後故事讓人深思
    在中國甘肅瓜州紅山坡的一片荒涼的戈壁灘上,這裡黃沙飛揚,荒無人煙,而就在荒涼之地居然出現了一個「沙漠巨嬰」,而且這個「沙漠巨嬰」已經在此沉睡了近兩年。其實,這個「沙漠巨嬰」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孩子,而是一個嬰兒形狀的雕塑。
  • 全球最乾旱的沙漠:居民用網捕霧來造水,這怎麼回事?
    很多人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但事實上全球最乾旱的地帶是來自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這裡荒無人煙,隔壁遍歷,從上往下看猶如外星星球一般。阿塔卡馬沙漠南北長達1100公裡,相當於中國南北距離五分之一。
  • 駁斥「貪天之功」之毛烏素——即將消失的沙漠
    在中國長期治理之下,這片沙漠在今天已不是黃沙滿天,乾旱荒涼的景象,而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綠地。在治理之前,毛烏素沙漠的流沙向南擴張,越過長城,吞噬了120萬畝的農田牧場。6個城鎮和412個村莊被風沙侵襲埋沒。位於毛烏素沙漠的榆林市水土流失眼中,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高達5.3億噸,佔據黃河中上遊流入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在過去,這裡的景象就是「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 星球科學評論:塔裡木沙漠裡有什麼?荒涼的歲月,華麗的綻放!
    塔裡木河航拍| 塔裡木盆地的生命之河。攝影師@趙來清文明的光輝只能依託著寶貴的雪山融水,蜷縮在綠洲的遮蔽之下,這裡因此成為中國最地廣人稀的地方之一。南天山腳下的拜城縣綠洲| 遠景雲霧繚繞之處為南天山。冰雪融水衝出天山,形成巨大的衝積扇。扇前的窪地上水源豐富,足以支撐城鎮。
  • 我國甘肅省,有個存在了三年的「巨嬰」,是沙漠一道亮麗的風景
    「大地之子」是一個長15米,寬15米,由石材拼接雕刻而成的雕塑,其栩栩如生,給沙漠增添了非常生動的色彩。這座巨大的嬰兒雕塑就這樣睡在了一望無垠的沙漠之中,遠遠望去非常震撼。一個巨型雕塑就這樣靜靜地躺在了沙漠之中。因為雕塑是按照嬰兒的形狀來建造的,所以大家都叫它敦煌沙漠的「巨嬰」,十分生動形象。最重要的是這座雕塑的細節處理堪稱完美,不僅整個形態是一個逼真的沉睡嬰兒,而且對它的各個器官和部位的處理都讓它看起來仿若真人,連手指甲都清晰可見,足以見得當時建造的人花費的心血。
  • 廣闊沙漠形成之謎
    眾所周知,沙漠是乾旱和寸草不生的代名詞。在一般人的眼裡,沙漠除了荒涼、貧瘠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值得敘述的地方。更別說是為動植物和人類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家園。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在黃沙瀰漫的沙漠中,居然出現了一座海市蜃樓般的建築
    大家提起甘肅,就會想到它是大西北的一員而想到大西北,就會想起一片荒涼 黃沙滿地的景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數敦煌了吧黃沙漫天 大漠孤煙 豪情萬丈又充滿荒涼但其實在這個大漠裡還藏著非常多的驚喜就例如今天所說的 在大漠之中的海市蜃樓此「海市蜃樓」非彼海市蜃樓這裡說的「海市蜃樓」並不是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並不是由於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