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羨慕,可在線申請!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各國科學家在線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大國風範 開放共享
新華睿思通過熱詞聚合分析形成了「中國天眼」的動態詞雲,針對「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話題,「大國風範」「科技實力」「科技創新」是網民對於「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的肯定與讚許;「電磁波」「脈衝星」「射電望遠鏡」是網民對於全人類探索科學成果的關注熱點;「精確導航」「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巨型球面」成為網民對「中國天眼」最為讚賞的技術特點。
眼力更深邃,能力更強大
「中國天眼」是世界已經建成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巖坑建造而成。它的反射鏡邊框是1500米長的環形鋼梁,鋼索依託鋼梁,懸垂交錯,呈現出球形網狀結構。其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用於匯聚無線電波、供饋源接收機接收。
回望「中國天眼」的建設之路,網民紛紛感慨今日的成就來之不易。從1994年啟動選址,到2011年動工,再到2016年竣工,建設者們用了22年時間,建成了這座舉世矚目的「中國天眼」。這象徵著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人類探索宇宙未知地帶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能力更強大。
科學無限 未來可期
「中國天眼」工程的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本次「中國天眼」對全球科學家的開放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重要貢獻。
(數據統計時間:2021年1月3日8:00-1月5日14:00)
策劃:孫巍、吳新麗
監製:段世文
作者:陳澤西
設計:吳國晨
數據分析:姜曉明 原梓涵
編輯:劉陽、劉延清
《睿思一刻》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大數據中心聯合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新華網《睿思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