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消息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官微發布消息稱,沉寂許久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再度通過月夜低溫考驗,分別於8月25日8時10分和24日8時42分自主喚醒,進入第九月晝。
後續,著陸器搭載載荷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巡視器搭載載荷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在本個月晝期間將陸續開機,繼續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獲取包括月表形貌、物質組成和淺表層結構等月球科學數據。
月球環境與地球不同,一個月夜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多天。同時在月夜的條件下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80攝氏度。因而為了保護設備免受低溫損害以及長期無光照的問題,科研團隊將嫦娥四號探測器月面模式分為月晝工作模式和月夜休眠模式,「勞逸結合」。而月球車的自主喚醒其實非常考驗設備的可靠性。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同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兩器互拍,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