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是:眼界狹隘是什麼表現?
有人回答:
「我」沒見過的就是「不存在」。
「我」不信的就是「不可能」。
因此,他們常常埋怨自己奮鬥的路途太窄,懷才不遇;而眼界寬廣的人,處處都能找到康莊大道。
有夢想的人和沒有夢想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的外在表現也相差甚遠。
很多夢想中途夭折,被社會的鈍銼狠狠打磨掉稜角的人,總是會問那些依舊一腔熱血的逐夢者:夢想到底有什麼用?自己當初也曾相信過夢想,可努力的奔跑之後只有慘痛的跌倒,其他一無所獲。
所以,對他們來說,如果一樣東西,於吃穿無益,也沒有其他物質價值,那就是沒有用處的東西。
01
身處在一座大山的三個高度上,所看到的景致也會有所不同:處在山腳下,只有看到熙來人往的匆忙和滿目的高樓大廈;處在半山腰,能看到更遠的風景和更多的天空;身處在山頂時,不僅能俯瞰整個城市的繁華,還能看到被大山遮擋住的更遠的群山和更廣闊的天空。如果從飛機上看呢?從空間站上看呢?從火星上看呢?視覺的不同,所看到的景物當然會不一樣。
在一篇童話故事中,小王子從一顆外星球來到了地球,他降落在沙漠之中,沙漠的乾燥讓他迫切想要一捧清水潤喉。他在沙漠中尋找著水,一邊尋找,一邊欣賞著沙漠的美景。他走著走著,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水井。
沙漠中的水井難以找尋,可能會找到,也可能不會。可是,正是對尚未得到的東西的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去尋找,去追求。在看得見的事物中發現隱秘的意義,從而覺得我們周圍的世界也光彩非常。
童話故事與其說是給兒童看的故事書,倒不如說讓我們成年人從中找到遺失已久的某樣東西,比如夢想。夢想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有奮鬥的力氣和向前奔跑的目標,讓我們的人生擁有無限的可能,永遠不會迷茫,永遠不會將一切的壁壘都歸咎為命運的薄待與吝嗇。
夢想,讓我們不相信指紋對命運的掌控,更願意去相信手指加上手掌那緊握的拳頭的力量足以改變每個人的命運。只有眼界狹隘的人才會去埋怨自己的路途太窄,而有夢想的人,生活何處都能找到康莊大道。
看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日本學生到美國追求自己的夢想,他一邊在大學攻讀MBA,一邊在華爾街附近的一家餐館中勤工儉學。
偶然有一天,這個學生和廚師長聊起了人生,他雄心壯志地說起自己的宏偉目標:打進華爾街,獲得可觀的收入和成長空間。
廚師長說:「這是你的工作設想,那你將來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是什麼呢?」
學生一時啞口無言,把這個問題丟回給了廚師長。
他認為一個廚師的人生目標不會比自己的工作設想高端到哪去,但廚師長的回答,讓他吃了一驚:
「如果餐館的經濟繼續低迷下去,我也只好回華爾街工作了。
我之前在華爾街的一家銀行上班,雖然各方面都不錯,但我覺得那並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種謀生的辦法,只是我沒有辦法拒絕。
我一直喜歡烹飪,也曾夢想當一名廚師,但我一直只把它當做兒時的一個夢。直到有一天,我在繁冗的工作中突然意識到自己眼界的狹隘,便辭了職,開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學生頓覺醍醐灌頂,開始重新定義人生,找尋自己的目標。
畢業後,他沒有留在華爾街,而是毅然回國,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創辦了日本著名的製藥企業。
一個眼界狹窄的人,未必不幸福,但他的生活一定很平淡,缺少精彩。每個人都曾擁有夢想,但能不能堅持夢想實現就因人而異了,很多夢想中途夭折,被社會的鈍挫狠狠打磨掉稜角的人,總會問那些依舊堅持的人,夢想有什麼用?沒有它,我依舊活著,有吃有穿已經足夠了,為什麼還要去追逐不一定能實現的事呢?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四處碰壁時,又抱怨前途渺茫,無路可走。殊不知,是你自己揮劍斬斷了前進的路。
02
目光放長遠一些,才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隧道視野」。
指的是,一個人如果身處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格局小的人,目光短淺,看不出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更容易庸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格局大的人,總會在放棄微小利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
遠離你身邊格局小的「窮人」,讓自己擁有更大的格局。
就像北宋大家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若想讓自己擁有更開闊的思路和更長遠的眼光,就應該站在高處、站在開闊的地方,去拓展眼界,增長見識。
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而格局則是可能性的限制。
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活著就應該既定、順遂。
很多人之所以將人生越過越窄,不是因為不夠聰明、沒有機會,而是因為見識太淺,封閉了視野,從而過早地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03
曾國藩:「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擁有什麼樣的命運。
只看眼前的人,很難走得遠,只圖小利的人,難以擁有大收穫。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永遠不要被眼前的局部現象蒙蔽雙眼,擋住全局。
有時候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眼界閉塞的人總以「時運不濟」為理由將人生路越過越窄;而眼界開闊的人,卻能在千變萬化的時代中找到「豬也能飛上天」的風口。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眼界,格局,和思想。
眼界這個東西,在我們沒親自見識過更多其他東西時,往往不會覺得它小。可以說,我們都是井底之蛙,只是井口的尺寸不同。眼界寬廣的人能夠看到更廣闊的天空,而眼界狹隘的人,眼中只有那方寸的藍天。
一切都不是外因的束縛,而是來自我們自身的限制。眼界狹隘就不要埋怨路途太窄,使你裹足不前的,從來都是你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來都是你夢想的力量太微弱而已。
如果眼界不打開,永遠專注於眼下的一畝三分地,人生格局也會變窄。當你擁有了寬廣的眼界,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
真正的強者,是在讀了萬卷書,行了萬裡路後發現,原來我的世界如此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