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
Xinyi
出處:《神農本草經》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乾燥花蕾。
冬末春初花未開放時採收,除去枝梗,陰乾。
【別名】辛矧、侯桃、房木(《本經》),新雉(《甘泉賦》),迎春(《本草拾遺》),木筆花(《蜀本草》),毛辛夷、辛夷桃(《山西中藥志》),姜樸花(《四川中藥志》)。
【炮製】揀淨枝梗雜質,搗碎用;入藥微炙,已開者劣,謝者不佳。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發散風寒,通鼻竅。
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
【應用】
1. 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散風寒,宣通鼻竅。用治外感風寒,肺竅鬱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者,可配伍防風、白芷、細辛等發散風寒藥。若風熱感冒而鼻塞頭痛者,亦可於薄荷、金銀花、菊花等疏散風熱藥中,酌加本品,以增強通鼻竅、散風邪之力。
2. 鼻淵。本品辛溫發散,芳香通竅,其性上達,外能祛除風寒邪氣,內能升達肺胃清氣,善通鼻竅,為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之要藥。偏風寒者,常與白芷、細辛、蒼耳子等散風寒、通鼻竅藥同用,如蒼耳子散(《濟生方》);偏風熱者,多與薄荷、連翹、黃芩等疏風熱、清肺熱藥同用。若肺胃鬱熱發為鼻瘡者,可與黃連、連翹、野菊花等清熱瀉火解毒藥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湯劑宜用紗布包煎。
【注意事項】鼻病因於陰虛火旺者忌服。
【鑑別】
性狀鑑別
(1)望春玉蘭花蕾長卵形,似毛筆頭,長1.2-2.5cm,直徑0.8-1.5cm,基部常具木質短梗,長約5mm,梗上有類白色點狀皮孔。苞片2-3層,每層2片,兩層苞片間有小鱗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綠色長茸毛,內表面棕褐色,無毛。花被片9,3輪,棕褐色,外輪花被片條形,約為內兩輪長的1/4,呈萼片狀;雄蕊多數,螺旋狀著生於花託下部,花絲扁平,花葯線形;雌蕊多數,螺旋狀著生於花託上部。體輕,質脆。
氣芳香,味辛涼而稍苦。
(2)玉蘭 花蕾長1.5-3cm,直徑1-1.5cm,基部枝梗較粗壯,皮孔淺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綠色茸毛。花被片9,內外輪無顯著差異。
(3)武當玉蘭 花蕾長3-4cm,直徑1-2cm,枝梗粗壯,皮孔紅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淡黃色或淡黃綠色茸毛,有的外層苞片茸毛已脫落,呈黑褐色。花被片10-15,內外輪無顯著差異。
三種藥材均以花蕾大、未開放、色黃綠、無枝梗者為佳。
顯微鑑別
花梗(苞片下)橫切面:
(1)望春玉蘭 表皮細胞1列,呈石細胞狀;非腺毛1-3細胞。皮層有少數油細胞及石細胞群,石細胞類圓形、梭形或不規則形,長30-80μm,直徑30-40μm,多數可見層紋。維管束環列。髓部有少數油細胞和石細胞。
(2)玉蘭 表皮細胞長方形不呈石細胞狀,內含紅棕色色素,無非腺毛。皮層石細胞較多。中柱鞘部位石細胞群環列。髓部無油細胞。
(3)武當玉蘭 表皮細胞略呈石細胞狀,無非腺毛。皮層有少數外韌型或周韌型維管束。髓部石細胞較少,油細胞較多。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1.0%(ml/g)。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
2.《名醫別錄》:「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竅、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鬚髮,去白蟲。」
3.《本草綱目》:「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後鼻瘡。」「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所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望春花花蕾含揮髮油,油中含有望春花素、α-菠烯、桉葉素等,並含生物鹼、木脂素;玉蘭花蕾含揮髮油,油中含檸檬醛、丁香油酚、桉葉素生物鹼等。武當玉蘭花蕾含揮髮油、柳葉木蘭鹼、武當玉蘭鹼等成分。
2.藥理作用:辛夷有收縮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護鼻黏膜,並促進黏膜分泌物的吸收,減輕炎症,乃至鼻腔通暢。辛夷浸劑或煎劑對動物有局部麻醉作用。辛夷水或醇提取物有降壓作用。水煎劑對橫紋肌有乙醯膽鹼樣作用,並能興奮子宮平滑肌,亢奮腸運動。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揮髮油有鎮靜、鎮痛、抗過敏、降血壓作用。
3.臨床研究:將辛夷製成30%的酊劑,1日3次,1次10~20ml,治療各型慢性支氣管炎有一定療效(河北新醫藥,1974,(5):12)。
以辛夷、荊芥、金銀花、川芎、防風、茶葉為基本方,治療雷頭風。血虛者加黃芪、當歸,血熱者重用金銀花、加連翹,氣滯血瘀者加赤芍、沒藥,溼熱並重者加黃芩、梔子、澤瀉。水煎,早晚各服1次(北京中醫,1996,(1):32)。
【備註】
此外,河南尚有以同屬植物望春花的花蕾作辛夷;西藏地區則以滇藏玉蘭的花蕾作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