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學一中藥之、細辛

2021-01-08 騰訊網

細辛

Xixin

出處:《神農本草經》

【來源】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華細辛的乾燥根及根莖。前二種習稱"遼細辛"。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採挖,除淨地上部分和泥沙,陰乾。

【別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山人參(江蘇)。細條、綠須姜、金盆草、萬病草、臥龍丹、鈴鐺花、四兩麻、玉香絲。

【炮製】除淨雜質,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晾乾。《雷公炮炙論》:凡使細辛,一一揀去雙葉,服之害人。須去頭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幹用之。

【性能】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

【應用】

1. 風寒感冒。本品辛溫發散,芳香透達,長於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宜於外感風寒,頭身疼痛較甚者,常與羌活、防風、白芷等祛風止痛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因其既能散風寒,又能通鼻竅,並宜於風寒感冒而見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蒼耳子等藥。且細辛既入肺經散在表之風寒,又入腎經而除在裡之寒邪,配麻黃、附子,可治陽虛外感,惡寒發熱、無汗、脈反沉者,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

2. 頭痛,牙痛,風溼痺痛。本品辛香走竄,宣洩鬱滯,上達巔頂,通利九竅,善於祛風散寒,且止痛之力頗強,尤宜於風寒性頭痛、牙痛、痺痛等多種寒痛證。治療少陰頭痛,足寒氣逆,脈象沉細者,常配伍獨活、川芎等藥,如獨活細辛湯(《證因脈治》);用治外感風邪,偏正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若治痛則如破,脈微弦而緊的風冷頭痛,又當配伍川芎、麻黃、附子,如細辛散(《普濟方》)。治療風冷牙痛,可單用細辛或與白芷、蓽茇煎湯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當配伍生石膏、黃連、升麻等清胃瀉火藥;若齲齒牙痛者,可配殺蟲止痛之蜂房煎湯含漱;細辛既散少陰腎經在裡之寒邪以通陽散結,又搜筋骨間的風溼而蠲痺止痛,故常配伍獨活、桑寄生、防風等以治風寒溼痺,腰膝冷痛,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3. 鼻淵。本品辛散溫通,芳香透達,散風邪,化溼濁,通鼻竅,常用治鼻淵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頭痛者,為治鼻淵之良藥,宜與白芷、蒼耳子、辛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配伍。

4. 肺寒咳喘。本品辛散溫通,外能發散風寒,內能溫肺化飲,常與散寒宣肺、溫化痰飲藥同用,以主治風寒咳喘證,或寒飲咳喘證。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與麻黃、桂枝、乾薑等同用,如小青龍湯(《傷寒論》);若純系寒痰停飲射肺,咳嗽胸滿,氣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乾薑、五味子等藥,如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劑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乾咳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鑑別用藥】

細辛、麻黃、桂枝皆為辛溫解表、發散風寒常用藥,均可用治風寒感冒。

然麻黃髮汗作用較強,主治風寒感冒重證;

桂枝發汗解表作用較為和緩,凡風寒感冒,無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均可用之;

細辛辛溫走竄,達表入裡,發汗之力不如麻黃、桂枝,但散寒力勝,適當配伍還常用治寒犯少陰之陽虛外感。

【鑑別】

性狀鑑別(1)遼細辛常捲曲成團。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長1-10cm,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節,節間長2-3mm。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約lmm;表面灰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基生葉葉柄長,光滑,完整葉展平後呈卵狀心形或腎狀心形,先湍急尖或鈍,塞部深心形,長4-9cm,寬5-13cm,表面深綠色,上面脈上有毛,下面毛密。偶見花,紫褐色,半球狀,花被裂片由基部反折與花被管相貼。氣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2)細辛與遼細辛相似,但根莖細長,長5-15cm,直徑1-3mm,節間長0.2-1cm;葉片較薄,心形。氣味較弱。

(3)漢城細辛與細辛極相似,但通常葉背的毛較密,葉柄有毛。栽培品葉的毛疏密變化較大,不易與細辛區分。

顯微鑑別(1)遼細辛根橫切面:表皮脫落。外皮層細胞有草酸鈣小方八晶和雙晶;皮層寬,有油細胞散列;內皮層明顯。皮 層與中柱之比為4(-5.6):1。粗根初生本質部三原型;細根多二原型。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根莖根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細胞16-21列,外側2-3列為厚角組織;有油細胞、纖維及石細胞分布。內皮層明顯。維管束通常4-8個,韌皮部偶見纖維,木質部內側有纖維。髓部可見石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偶見草酸鈣小方晶。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可見不定式氣孔及類圓形油細胞,非腺毛1-4個細胞,表面具壁疣。上表皮非腺毛長48-l00μm。直徑32-40μm;下表皮非腺毛長60-140μm。直徑 28-40μm。(2)細辛 根中未見草酸鈣結晶。根莖中極少見石細胞。葉片北腺毛多為3-7個細胞,上表皮非腺毛長88-100μm,直徑36-44μm,下表皮非腺毛長100-280μm,直徑28-40μm。(3)漢城細辛根的外皮層細胞幾等徑。初生木質部四原型。根莖近髓部有時可見纖維和石細胞。上表皮非腺毛l-7個細胞,長160-240μm,直徑40-50μm;下表皮非腺毛4-7個細胞,長280-360μm,直徑28-36μm。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溼痺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2.《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

3.《本草匯言》:「細辛,佐姜、桂能驅髒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諸疾之冷,佐獨活能除少陰頭痛,佐荊、防能散諸經之風,佐芩、連、菊薄,又能治風火齒痛而散解諸鬱熱最驗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髮油,其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細辛醚、黃樟醚等多種成分。另含N-異丁基十二碳四烯胺、消旋去甲烏藥鹼、谷甾醇、豆甾醇等。

2.藥理作用:細辛揮髮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別具有解熱、抗炎、鎮靜、抗驚厥及局麻作用;大劑量揮髮油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顯示一定毒副作用。體外試驗對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及黃麴黴素的產生,均有抑制作用。華細辛醇浸劑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所含消旋去甲烏藥鹼有強心、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增強脂代謝及升高血糖等作用。所含黃樟醚毒性較強,系致癌物質,高溫易破壞。

3.臨床研究

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用細辛10g,加水1000ml,煎煮5~10min,取液60ml,分3次口含、漱口,每次10~15min,漱後吐出,不可吞咽入胃。潰瘍面癒合後即可停藥,最多用藥2周(中國民間療法,2000,8(11):44)。

治療陽痿,用細辛5g,韭子7.5g,加開水200ml浸泡10min後,當茶頻頻飲服,每日1劑。治療期間忌房事(時珍國藥研究,1998,9(3):204)。

取細辛葉適量,用75% 乙醇浸溼,揉搓成團塞健側鼻孔,以舒適為度,也可取細辛、冰片等量研末,用紗布裹緊塞健側鼻孔,每日1次,連用1~2周,對中風後遺症言語蹇澀的患者,應用本法以散寒通竅,醒神益腦(中醫函授通訊,2000,19(6):49)。

用細辛1.5g,川烏3g,急性子0.9g研極細末,塗於齒根,3min後即麻木,用於牙科麻醉(中醫雜誌,1993,(7):391)。另有用細辛等治療心動過緩、癲癇、梅尼埃病、不射精、睪丸腫痛 、女性不孕、蕁麻疹等。

4.不良反應:大劑量細辛揮髮油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使隨意運動和呼吸減慢,反射消失,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另外,細辛對於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過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中毒時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煩躁、出汗、頸項強直、口渴、體溫及血壓升高、瞳孔輕度散大、面色潮紅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迅速轉入痙攣狀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意識不清,四肢抽搐,尿閉,最後死於呼吸麻痺。

細辛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直接吞服單方的散劑用量過大,二是較大劑量入湯劑煎煮時間過短。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方能保證用藥安全。細辛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早期催吐、洗胃;有痙攣、狂燥等症狀時,可用安定或巴比妥鈉;尿閉時導尿或口服雙氫克尿塞。

相關焦點

  • 小故事幫您輕鬆學中藥-細辛
    小故事幫您輕鬆學中藥----細辛 「說到細辛,你們一定要細心啊。」老中醫喝了口茶,掃了徒弟們一圈,道:「為師有個教訓要你們牢記。大概20年前,為師那時候還很年輕。」 「師傅都快80歲了,20年前也不年輕啊!」
  • 【中藥介紹】細辛
    細辛中藥故事 「說到細辛,你們一定要細心啊。」見是很明顯的風寒感冒,我便給他開了三劑九味羌活湯加減,並囑其一天一劑,病當好轉。本想此小病定當藥到病除,可萬萬沒想到……哎……」 「當天傍晚天還沒黑,院外便傳來喧鬧之聲,不待我出去看看怎麼回事,東家便推著我往後門跑,見他如此慌張,只是叫我快跑,以後再細談,只得作罷,先避一避。」
  • 中藥之細辛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科學普及中醫藥知識。歡迎廣大中醫藥及傳統文化愛好者訂閱、傳播!別名白細辛、盆草細辛、金盆草、少辛、細草、獨葉草。
  • 樟腦丸強致癌 中藥細辛防衣物蛀蟲功效強大
    「萘」對人有強致癌作用,而中藥細辛既安全,也有防衣物蟲蛀的效果。 樟腦丸強致癌 中藥細辛防衣物蛀蟲功效強大 人們在收藏衣服時,為預防蟲蛀,常用樟腦丸。市場上出售的樟腦丸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其化學成分是「萘」。
  • 一天學一中藥之、辛夷
    用治外感風寒,肺竅鬱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者,可配伍防風、白芷、細辛等發散風寒藥。若風熱感冒而鼻塞頭痛者,亦可於薄荷、金銀花、菊花等疏散風熱藥中,酌加本品,以增強通鼻竅、散風邪之力。 2. 鼻淵。本品辛溫發散,芳香通竅,其性上達,外能祛除風寒邪氣,內能升達肺胃清氣,善通鼻竅,為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之要藥。
  •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細辛
    細辛是一種溫性的並伴有辛味的解表藥,主要對肺經和腎經起主要作用,在許多人眼裡,還不是非常清楚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甚至還不知道細辛長啥樣,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細辛的功效和作用,另外也可以給大家看一下細辛的圖片,讓大家知道細辛的性狀和樣子。
  • 細辛(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細辛拼音Xì Xīn別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山人參(江蘇)。有報告,細辛與其他中藥合用,作塗抹麻醉以拔牙,取得較好效果。②解熱、鎮痛作用細辛揮發抽的阿拉伯膠乳劑0.2~1.0毫升/公斤予兔口服。對正常及溫刺法引起的體溫升高均有降低作用。對四氫-β-萘胺或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之發熱,口服揮髮油0.5毫升/公斤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同樣劑量對兔(電刺激齒髓法)百鎮痛作用,強度與安替匹林相似。
  • 新冠肺炎中藥診療方案裡的細辛、檳郎含致癌物?
    一、診療方案裡的馬兜鈴酸植物衛健委在2月19日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診療方案中,有一個「中醫治療」的部分。其中有一個「清肺排毒湯」,方劑中有一味藥:細辛。細辛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一種馬兜鈴酸植物。馬兜鈴酸是什麼東西呢?
  • 喝完中藥復讀生殞命追蹤 中醫疑細辛用量過度
    部分中醫懷疑問題出在細辛這味藥用量過大永春一學生喝完中草藥突然死亡追蹤早報訊 (記者王小冰)昨日早報報導永春一名復讀生喝完從衛生站拿來的藥後殞命部分中醫獲知處方單中有細辛這味藥後,表示問題可能出在這味藥上。處方單將送鑑定屍檢結果未出來永春縣中醫院的診療記錄上,記載小溪既往有胃炎病史、偏頭痛史,無藥物過敏史。
  • 中藥古今研究:細辛
    一、本草摘要《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溼,痺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別錄》:「下氣破痰……齆鼻不聞香臭,汗不出。」《綱目》:「細辛,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溼頭痛、痰飲……宜用之。」《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 通過中醫理論,判斷中藥的作用,重新認識「細辛不過錢」的道理!
    中醫理論認為「是藥三分毒」,有毒的藥物往往作用則比較峻猛,如使用得當,效果常一鳴驚人,如隨意濫用,則易引發毒副反應,細辛就是此類藥物。文中講述細辛的性味功效和作用原理,僅供中醫學習者參考!一.細辛的產地,性狀。
  • 陸耕宇專輯11-15:尾花細辛,川滇細辛,天目地黃,翹距蝦脊蘭,杜莖山
    又名土細辛、竹葉細辛。具有解毒消腫,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胃痛,痛經,腰痛,跌打損傷,蛇咬傷,氣管炎,水腫,溼疹等疾病。堇菜科植物灰色堇菜的帶根全草。主產四川、雲南。夏秋開黃色花,又名土細辛、黃花細辛。具有散寒通絡,消疳健脾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小兒麻痺後遺症,小兒疳積等疾病。
  • 新冠肺炎中藥診療方案裡的細辛、檳郎含致癌物?
    其中有一個「清肺排毒湯」,方劑中有一味藥:細辛。細辛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一種馬兜鈴酸植物。診療方案的中藥裡出現了細辛,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但是對於中藥,並沒提到任何不良反應,大部分人也許因此得出一個錯誤的印象:中藥都是非常安全的。從現代醫學研究的觀點來看,談毒性一定要談劑量,到底細辛裡會不會含有馬兜鈴酸?含量有多少呢?其實之前對這個問題已經有過研究,表明馬兜鈴酸含量在細辛的地上部份最高,根部最低。
  • 細辛 - 細辛- 專區 - 生物谷
    【中藥名稱】細辛(《本經》)【異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山人參(江蘇)。【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植物形態】①遼細辛(《本草原始》),又名:萬病草、細參、菸袋鍋花、東北細辛。多年生草本,高12~24釐米。
  • 細辛怎麼吃推薦三種食療方法
    (2)溫經止痛:用於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3)溫化寒痰:用於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4)宜通肺竅:用於鼻炎、鼻竇炎。【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錢。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選方】①治風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細辛一兩(淨),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淨,麻黃一分。
  • 細辛是有小毒的嗎?
    在教科書上,細辛是第一味有毒的藥,細辛的毒性是比較明顯的,所以它的用量也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期,應嚴格掌握細辛的用量,以免發生中毒現象。單用細辛,用散劑,單用為末,不可過半錢匕,半錢匕,我在講中藥用量的時候就說過了,銅錢遮往了兩個字不掉下來,那這就叫半錢匕。那么半錢匕,現在研究,可能就不會超過一克。
  • 細辛解表透汗,用好了是藥,用偏了是毒
    感冒是常見病,在中醫上論,則要分寒熱,風寒感冒多發於寒冷的季節,而現在的夏季,則是風熱感冒高發期,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風寒風熱的區別,在此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一味擅長透表裡之風寒的中藥——細辛。
  • 「細辛」的臨床應用與中毒解救
    學用中藥「細辛」 細辛辛溫有小毒,解表散寒風溼除。 溫肺化飲通鼻竅,功專擅治寒飲伏。 藥理研究 有局部麻醉作用,對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還具有-定的抑菌作用,有增強脂質代謝及升高血糖的作用,調節機體平滑肌功能。揮髮油能使麻醉動物血壓下降,而煎劑則使血壓上升;並具消炎和抗驚厥作用。還有鎮痛、鎮靜、抑制發熱、解熱、抗組胺和抗變態反應和興奮呼吸作用。
  • 中藥有毒?馬兜鈴酸致癌 官方提醒這些中藥要少吃
    「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普遍存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大部分崇尚西醫西藥的消費者甚至認為「中藥有毒」。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中藥確實存在毒性,如生草烏、硃砂等。而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藥飲片在規模化的種植和炮製中,個別不法商家為了讓中藥飲片賣相更好,在加工過程中非法燻蒸硫磺、灌鉛加重等,導致治病的中藥變成害人的中藥。
  • 清肺排毒湯中細辛用量為6克,真的合理嗎?
    清肺排毒湯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推薦臨床治療期通用的中藥複方,臨床療效顯著。因細辛在本方的用量達到6g,有部分學者因受到「細辛不過錢」傳統認識的影響,對清肺排毒湯使用細辛的合理性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