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馬兜鈴酸致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於近日發布《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以及《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對上述名單的中成藥以及中藥材,消費者需慎用。
「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普遍存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大部分崇尚西醫西藥的消費者甚至認為「中藥有毒」。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中藥確實存在毒性,如生草烏、硃砂等。而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藥飲片在規模化的種植和炮製中,個別不法商家為了讓中藥飲片賣相更好,在加工過程中非法燻蒸硫磺、灌鉛加重等,導致治病的中藥變成害人的中藥。為了規範中藥飲片的生產和加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日常檢查過程中也多次曝光不合格產品。但這些「不合格」的消息並未給行業帶來恐慌。
近日,一則爆炸性的消息,讓消費者對中藥質量的不信任再次推向了頂峰。10月18日,權威科學雜誌《Science》子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刊登了《The Dark Side of an Herbal Medicine(一種草藥的黑暗面)》。文章主要內容是分析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對肝癌的影響,論證很多被廣泛使用的中藥含有馬兜鈴酸,具有不可逆的、永久的致癌性。研究分析發現,亞洲人群的肝癌和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具有高度相關性,其中大陸地區和臺灣最高。
黑色是沒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人群;紅色是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人群
(圖片來源於: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
該文章研究者建議消費者避開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中藥,那麼哪些中藥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呢?
哪些藥物含有馬兜鈴酸?
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以及《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
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
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
備註1.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的藥材標準已撤銷,故未列入。
2.通城虎僅為廣西1990附錄收載,非正式標準,故未列入。
3.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的藥材標準為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尋骨風、杜衡的藥材標準為1977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其他馬兜鈴科藥材標準均為地方藥材標準收載。
4.目錄中的防己、山慈菇均指地方習用藥材。防己科防己、蘭科山慈菇的藥材標準已被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常用的防己、山慈菇不含馬兜鈴酸。
不是含有「細辛」字樣的產品就含有馬兜鈴酸
從上文兩個名單可見,「細辛」以及「XX細辛」佔比很高。為此,含有細辛的中成藥自然被不少消費者列入「黑名單」。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XX細辛」均含馬兜鈴酸。「燈盞細辛」因含有「細辛」兩字也被不少不知情的消費者列入「黑名單」。然而,這兩者雖然名稱相近,但並不是同一種中藥、更加不是近親。
燈盞細辛又名燈盞花、冬菊、雙葵花。系菊科植物短葶飛蓬的乾燥全草,因花似一盞盞燈,根的外形類似細辛,故在《中國藥典》中被命名為燈盞細辛。主要成分:燈盞花乙素、總咖啡酸酯。主要產於雲南,藥材見下圖:
細辛,2010版《中國藥典》描述: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乾燥根和根莖。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採挖,除淨地上部分和泥沙,陰乾。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黃樟醚、馬兜鈴酸等。具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的功效。並具有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溼痺痛等作用。藥材見下圖:
綜上所述,燈盞細辛與細辛不是同一種類,一個屬於菊目,另外一個屬於馬兜鈴目。為此,燈盞細辛並不含有馬兜鈴酸,其被列入「黑名單」有點冤。
雲南生物谷藥業副總經理李馳由於工作關係與燈盞細辛接觸頗多,他對39醫藥君表示,燈盞細辛是中國藥典收錄的學名,與細辛不是同一種屬,因此燈盞細辛裡也不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今年7月份在昆明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雲南燈盞花產業發展報告》指出,95%燈盞細辛產於雲南,在雲南含燈盞細辛中成藥製劑共18個,其中燈盞生脈膠囊和燈盞細辛注射液引領市場。據了解,此次「馬兜鈴酸」風波對「燈盞細辛」行業造成了無辜的連累。
總局發言人: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
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熱議還在持續。有觀點認為中藥不安全,也有專家質疑「馬兜鈴致癌」研究的科學性。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I類致癌物質。
該發言人同時指出,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據悉,我國自2003年以來,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及中成藥採取了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馬兜鈴酸含量高的關木通、廣防己和青木香;調整藥材使用部位,將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的藥用部位由全草改為根和根莖,根和根莖幾乎不含馬兜鈴酸;明確安全警示,對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口服中成藥品種嚴格按處方藥管理;制定《含毒性藥材及其他安全性問題中藥品種的處理原則》。採取上述措施後,馬兜鈴酸腎損害病例數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發腎癌報告。
儘管我國中醫藥行業已有幾千歷史,但是囿於中藥企業大多數規模不大、科研少,不少經典的藥方、中成藥雖然對治病有效,但是缺少科研、臨床數據支持,這也局限了中藥的發展,特別是中藥、中成藥走出國門困難重重。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以及多個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文件的落地,未來中醫藥的發展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