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

2020-12-04 環球健康

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不吐不快)

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藥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藥也有害

最近,「馬兜鈴致癌」事件沸沸揚揚。此事源起發表在《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文章提示馬兜鈴酸或為肝癌發生的風險因素,但並沒有提供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直接證據。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有力的數據支撐。

上述那篇論文研究結果指出,中國臺灣98例肝癌中的78%、大陸89例肝癌中的47%,顯示馬兜鈴酸相關突變特徵。其實,基因突變不等於癌,含馬兜鈴酸中藥與肝癌的內在聯繫尚不清楚。但是,在媒體的反覆傳播下,標題變得越來越聳人聽聞。例如,《「害人不淺」馬兜鈴酸是個什麼東西?臺灣八成肝癌及大陸近五成肝癌兇手竟是它!》《傷肝傷腎還強致癌!「馬兜鈴酸」這個名字一定要記牢》《這個研究火了,馬兜鈴酸致肝癌?!》……這些標題讓不明真相的公眾心驚肉跳,不少人只看標題不看原文,也不去探究馬兜鈴酸和肝癌之間的因果聯繫,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一篇沒有確定結論的論文變得言之鑿鑿,搞得人心惶惶。

近年來,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在廣為流傳。中藥傷肝傷腎,大多停留在講不清、道不明的傳說層面。但是,一些媒體和網站從中推波助瀾,不只是質疑中藥毒性,而且進一步推論「有毒的中草藥千萬別亂吃」,以「莫須有」的罪名抹黑整個中藥行業。

在中醫裡,「毒」性指藥物的偏性,根據藥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無毒之分。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番木鱉鹼、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通過炮製或配伍可以減輕或消除。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古人說:「藥之害在醫不在藥」。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藥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藥也有害。誠如清代醫家徐靈胎所言:「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離開中醫的指導,亂用或濫用中藥,就容易出問題。如果在醫生指導下,按照安全劑量、用藥時間服用,就不會引發毒性反應。

不少人擔心馬兜鈴將殃及整個中藥行業。中醫開方時,按照原則,如果某種藥物被禁止,連替代的藥物都找不到,處方都組不全,只能望藥興嘆,中醫還怎麼看病?反觀國外,馬兜鈴卻是另外一番光景。馬兜鈴科植物中有一種名為漢防己的藥材,它的提取物漢防己鹼,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抗伊波拉病毒候選藥物,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中國人用科學性來較真中藥的毒性,而國外科學家更關注毒性中藥的有效性。結果,老祖宗的寶貝成了外國人的搖錢樹。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把它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離不開良好的輿論氛圍。在眾聲喧譁時,社會各界特別是各類媒體要摘掉有色眼鏡,少些汙名化臆想,多些責任擔當,正本清源,還原岐黃術的本來面貌,不要讓「莫須有」毀了中醫藥。王君平

相關焦點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中藥對於治療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若是出現生病的情況,選擇中醫治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吃中藥的話,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藥有沒有毒、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中藥有沒有毒在中醫裡,「毒」性指藥物的偏性,根據藥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無毒之分。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番木鱉鹼、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通過炮製或配伍可以減輕或消除。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
  • 闢謠:馬兜鈴酸不是中藥藥材!藥物性肝損傷七成來自西藥!
    一個宵小之輩,因和村裡的一戶人家結怨,就摸黑來到這戶人家的院子了,在一口井裡下了毒,害死了人。 在這周圍做生意的洋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如獲至寶,興奮的狂喊:井水有毒,井水有害,大家不要再喝啦!你為什麼不這樣說:藥物性肝損傷七成來自西藥!你為什麼偏偏要說:藥物性肝損傷三成來自中草藥?不要以為有些中藥裡面有木通,就一定有馬兜鈴酸!
  • 彼岸花也是中藥?雖然有毒但是藥效鮮為人知!
    彼岸花就是中藥石蒜嗎?石蒜一般多用於這種花的中藥名稱,記載於古代的醫學著作中,但是,嚴格意義上說,彼岸花與紅花石蒜才是對應的,又名老鴉蒜、龍爪花。紅花石蒜是石蒜的一個變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傘形花序頂生,花鮮紅,花筒較短,花被片狹倒披針形,向外翻卷,雄蕊及花柱伸出,姿態秀麗,花期7月~9月,盛開在七月,生長於夏日。
  • 中藥如何服用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中藥治病,對我們的身體都非常的好了,健康的保養好身體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如果身體不好的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那到底該怎么喝中藥,中藥有毒嗎,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 中藥為什麼有先煎後下?去其毒而不傷人 這裡面有學問
    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由於藥物質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質地堅硬的藥物需煎煮時間長些,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緩行;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煎煮時間過長,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或揮發掉,也就是味薄者後下,使味不竭而先至。毒重者要先煎,去其毒而不傷人。 先煎是中藥煎藥法之一,指某些藥物煎煮時不與其他藥物同下,為求得湯藥同時煎成,使諸藥有效成分釋出。
  • 純中藥也有毒副作用!必須重視
    崇尚自然的觀念,令傳統的中醫中藥越來越吃香,很多人認為「純中藥製劑,無不良反應,無毒副作用」。實際上,中草藥並非沒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當,人參也可以「殺人」。隨著中草藥在醫學領域的大量應用,有關中草藥引起腎損害的報導也越來越多,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不同的中藥材有不同的效用,因其成分複雜,近年來關於中藥導致腎毒性的報導屢見報端。
  • 江湖毒物排行榜——毒蘑菇和有毒植物
    江湖毒物排行榜——毒蘑菇和有毒植物 2020-08-1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少數中藥材「有毒」,使用劑量有嚴格限制
    前不久雲南白藥被爆含有毒成分烏頭鹼而成為眾人關注焦點,近期,方舟子又在搜狐微博稱:「猴棗散在醫院裡推銷很厲害,醫生為牟利毒害小孩。猴棗散含馬兜鈴科植物細辛,有馬兜鈴酸,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損傷,千萬別用」。此文立刻引發人們關於「含馬兜鈴酸中藥是否該禁止」這一問題的討論。  究竟有多少中藥藥材有毒?正常服用是否會引發中毒?
  • 由馬兜鈴酸毒性說開去——如何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因此對馬兜鈴酸毒性、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中藥毒性這件事兒,有些不得不說的話。一、中藥或有毒當前很多人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就是中藥安全、無毒。但實際上,中醫從來沒有這麼說。確實有很多中藥是無毒的,或者毒副作用是不明顯的。
  • 合理運用這味有毒的中藥,巧妙治療頑痰咳嗽、中風眩暈、半身不遂
    在治療咳嗽的時候,一般都會仔細去分辨一下到底有沒有痰,如果有痰的話,大部分都會在止咳藥中加入半夏、陳皮、象貝、橘紅之類的化痰中藥。然而,痰涎有千萬種,並不是所有的痰涎都能用半夏、陳皮之類的中藥搞定的,比如說頑固性痰涎,對待這種情況,對於中藥的運用也就需要升級了。不然,就沒有對付頑痰的砝碼。
  • 中藥有毒嗎?服用中藥要注意什麼,避開傷害
    中藥經過上千年的沉澱用於治療疾病還是很有效果的。在中醫中,「有毒」是指藥物的偏倚。根據藥物的毒性程度,有的藥物它毒性很大,藥物毒性分為有毒和無毒。有時候會用有毒的中藥去治療疾病,正所謂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皂苷,巴豆油等都是含有效成分但也有毒。通過加工或配方藥可以減輕或消除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中藥有毒或無毒的關鍵是它是否可以治療。
  • 去郊野當心這些有毒植物
    花型漂亮的中藥益母草,過量食用會出現胸悶休克;臨床常用的中藥烏頭,所含烏頭鹼含有劇毒;就連遍布山野的含羞草,誤食也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在美麗驚豔和富有傳奇故事的野生植物背後,同樣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危險。
  • 認識那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藥秒辯假郎中--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藥也是一種藥,「是藥三分毒」,人們都聽過,每味藥材不會都是「天然無副作用的」,其中更不乏有毒中藥,是被明確標示確有很強毒性的。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共收載有毒中藥72種。按照中毒表現嚴重程度,可將有毒中藥分為四個等級:極毒、大毒、有毒和小毒。
  • 國寶級中藥陷入守秘困局 配方修改難解有毒質疑
    在2003年、2009年和2010年,先後有三起案例指向雲南白藥所含有毒成分導致中毒,也曾引起輿論關注。但云南白藥集團以「涉及國家秘密技術」為由拒絕提供配方。由於核心證據缺失,法院均將訴訟駁回。  記者了解到,自1956年以來,雲南白藥的配方、工藝確實被國家確定為國家秘密技術。
  • 人民日報:塑膠跑道如何不傷人
    原標題:塑膠跑道如何不傷人(說道)   確保塑膠跑道使用安全,必須將環保要求細化、落實到跑道建設的全過程          隨著夏天到來,戶外氣溫攀升,疑似塑膠跑道「釋毒」傷人的事件不斷見諸媒體。   目前學校操場鋪設的塑膠跑道,多含有甲苯二異氰酸酯,這種工業聚氨酯材料在炎熱或強光作用下容易釋放出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氣體。塑膠跑道的另一個環保隱患,是施工過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一些不法承包商為了節約成本,施工時使用重金屬催幹劑鉛鹽和有毒塑化劑,目的是讓劣質跑道完工時在穩定性、彈性等方面達到驗收標準。
  • 中藥的故事 [ 毒蛇·蜈蚣·蠍子 ]
    主人吃驚地說:「看看,這都是有毒的東西,你快去看醫生吧!」貨郎心裡一動,說:「這就對啦!早晨喝了有蛇毒的湯,所以火燒心;後來又喝進有蠍毒、蜈蚣毒的茶,就沒事了。這一定是毒能解毒呀!」這是一段故事,不一定真有其事。不過,以毒攻毒是有道理的。後來,醫生們從毒蛇的毒液中提取藥素,可以治療蛇傷和其它許多中毒的病症。
  •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後來他被毒死了嗎?
    由於經常吃生東西,有時候還是變質的東西,所以出現嘔吐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成為常態,老祖宗們經常不舒服。更有甚者,如果誤食了有毒的東西,極有可能直接就一命嗚呼了。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氏為了改善民生,創造了翻土農具,教民眾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發明火種,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從而極大幅度的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改善了飲食質量。
  • 苦杏仁要認清防誤食 常見五種中藥有毒性
    (原標題:中藥有毒性嗎?  4、蜈蚣—泡製藥酒前要諮詢醫生  【毒性指數】★★★  蜈蚣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溼頑痺、偏頭痛等症,很多患有風溼病和關節炎的人都喜歡用蜈蚣泡酒的偏方來治病,雖然有一定療效,但蜈蚣畢竟是有毒的,藥用劑量一般為3~5克,且泡製前一定要向醫生諮詢,
  • 郊野這些有毒植物快認清
    果子如青金石般的山菅,美麗動人卻全株帶毒;花型漂亮的中藥益母草,過量食用會出現胸悶休克;臨床常用的中藥烏頭,所含烏頭鹼含有劇毒;就連遍布山野的含羞草,誤食也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在美麗驚豔和富有傳奇故事的野生植物背後,同樣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危險。
  • 中醫談中藥毒性:所有的藥都是毒
    雲南白藥毒性事件從肇始到主動公布有毒成分,路線大概是這樣的:  地方監管部門發現雲南白藥含毒→患者起訴→職業打假人王海介入→港藥監署禁售→中國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文要求公示→雲南白藥正式公示含有毒成分  以上過程都是在媒體的關注下發生的,因此每一次都變成了公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