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致癌」:中藥現代化需擁抱科學,清理「門戶」| 新京報快評

2020-12-05 新京報

2017年10月18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發表封面文章,通過病理標本測序方式,證明在廣泛使用中草藥的亞洲,特別是中國臺灣、大陸,肝癌高發生率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是含有馬兜鈴酸的數十種中草藥。

此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反應不一。

有人在大量轉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清單,提醒大家不要吃這些藥物;有的則認為這樣的研究證據還不充分;更有些反對意見,聲稱中藥本來「是藥三分毒」,科學檢驗標準不適用於天然中草藥。

馬兜鈴酸是什麼,它到底怎麼了

《轉化醫學》封面文章稱,來自美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的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及歐美的1400多例肝癌標本,對其中發生的基因突變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臺灣的98例肝癌病理樣本,78%具有馬兜鈴酸誘變的特徵,中國大陸的89例肝癌標本中,有47%符合馬兜鈴酸基因突發特徵。而在歐美,這一數字分別是1.7% 和4.8%。

也就是說,亞洲人群的肝癌和馬兜鈴酸產生的突變高度相關,而其中又以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最高。

馬兜鈴酸也被稱為馬兜鈴總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類具有強烈致癌性和腎毒性的硝基菲羧酸。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而這些植物曾廣泛被用作中草藥。

其實,國際醫學界早在十幾年前,已經對含有馬兜鈴酸藥物喊停。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中提出對馬兜鈴酸藥物的藥物警報。2002年,美國FDA下令禁止使用一切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隨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也先後宣布停止進口及銷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材。

2005年,《中國藥典》取消了記錄中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2012年,因其毒性強烈,所有的馬兜鈴酸類物質已被升級為1類致癌物。

不過,《中國藥典》2015年版,有三種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仍在名單上,他們分別是天仙藤、馬兜鈴和細辛。

中藥不是第一次遭遇「科學檢驗」

其實這並不是中藥第一次遭遇「科學檢驗」了。早在2012年4月,《美國科學院院刊》就發表文章,證實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可能導致尿道癌,稍後澳大利亞大學也檢驗出進口中藥材中含有多種有毒成分。

歐美科學家開始重視對中草藥的研究,正是因為比利時、英國和日本在90年代年輕女性服用中藥減肥後出現腎損傷(後查明是馬兜鈴酸所致),國際醫學界因此稱之為「中草藥腎病」。

「中藥有效性」危機不僅發生在國外,在國內同樣迎來多事之秋。

2016年8月,中國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多年不良反應報告的基礎上,禁止將茵梔黃注射液用於孕婦、新生兒和嬰幼兒;時隔一年之後,又大範圍修訂「茵梔黃口服製劑」。

2017年2月,食藥監總局對39種中藥注射劑進行報銷限制,限制有良好搶救手段的二級以上醫學方可使用;9月底又召回了兩款中藥注射劑,並且將對總體安全性進行重新評價。

那麼,對於中外科學家們出手,用「科學標準」為中藥「清理門戶」,我們應該怎麼看?

有不少人認為,科學標準不適用於中藥,中藥就應該是傳統的、天然的、是基於陰陽五行、君臣佐使的中醫配伍理論,屬於中國文化與哲學,無所謂科學不科學。

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既不符合科學事實,也不符合發展中醫的精神。

▲新京報「動新聞(ID:xjbdxw)」視頻截圖

科學標準具有普適性和現代性

自從1840年中國被迫打開國門以來,中國傳統的「數理化天地生」都無一例外地與國際學術發生接軌。

當今中國的科學家們在各個學科追趕國際領先潮流,並且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說明科學標準並無國界或文化差異之分。沒有哪個國家的科學工作在科學評價標準中,會因為文化原因而受到優待或者歧視。

同時我們要看到,科學思維就像是一把善於解剖自我的手術刀,它近乎嚴苛的標準所對準的,是我們在以往對世界認識裡可能發生的錯誤。

有很多人認為中藥具有悠久歷史,因而不需要檢驗。這就忘記了中國的「天圓地方」、西方的「地心說」同樣具有悠久歷史,最終仍被科學新發現所推翻。時間長度並不是「正確」的保證,恰恰相反,科學發展對我們思維的一再顛覆說明,越古老的認識可能潛藏的錯誤越多。

比如中藥裡的許多「驗方」並非是「驗證有效」,實際上用現代循證醫學來看,僅僅是「用過的方子」。它並不是根據隨機雙盲對照組實驗,這樣的科學標準檢驗過的「有效」處方,並未排除安慰劑效應,也就是人體的自愈功能。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說明我們祖先試圖為了解決人們的病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然而無論這些貢獻是大還是小,都不是為了讓後人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甚至盲目牟利的。

實際上,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對我們所擁有的所有知識,用科學標準進行重新檢驗,這樣才能達到現代化的要求與目的。

科學標準何以適用中藥

從自然科學的發展來看,中藥也必須主動擁抱科學,接受現代醫學標準的檢驗,才能成為科學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自外於科學體系之外。

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植物,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實際上,無論來自何方,基於何種理論,藥物總是要進入人體,被分解成小分子,吸收進入細胞才能起作用。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弄清楚藥物成分是否有效,有效或有副作用的機制究竟是什麼,治療的同時如果有副作用,是否在可接受的安全範圍內。這時候不能拿「陰陽五行」「君臣佐使」或者「是藥三分毒」等模糊猜想來搪塞,因為我們身體的細胞可不懂文化與哲學。

更廣義地來說,通過這種方式檢驗中藥,這就是中藥的科學化與現代化的契機。2015年獲得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在40多年前進行的發現和製備青蒿素的工作,正是標準的科學樣本。

事實上,當前我們也已經具備了用科學標準檢驗中藥的條件。多年來,我國近百所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培養出了許多兼通中西的人才。

接下來的關鍵事情是,我們能否用現代醫學理念,堅持科學標準重新檢驗中藥材,實現中藥在科學標準之下的真正的現代化,更加科學地造福於中國和全世界人民。

就像我們國家發展歷程一樣,任何改革,包括中藥的現代改革需要巨大智慧和勇氣,有時候我們必須直面缺點,勇敢批評和自我批評。

我們國家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科學研究體系,用科學標準「清理門戶」,不讓中藥這樣具有悠久歷史的領域止步不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中藥能為全世界繼續做出貢獻的前提。

□孫正凡(作者為科普作家、科學松鼠會成員)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近日,一則馬兜鈴酸致癌致腎炎腎衰竭的新聞舊事又在網絡流傳開來,事件源於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了一篇題為
  • 中藥有毒?馬兜鈴酸致癌 官方提醒這些中藥要少吃
    核心提示:馬兜鈴酸致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於近日發布《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以及《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對上述名單的中成藥以及中藥材,消費者需慎用。   「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普遍存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大部分崇尚西醫西藥的消費者甚至認為「中藥有毒」。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這樣回應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讓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在古籍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載於中國藥典、部頒標準和地方藥材標準的馬兜鈴科藥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藥材的中成藥口服製劑有47種。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由此,研究者得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整個亞洲的肝癌發生有廣泛相關的結論。  其實,國際上早已普遍全面禁止含馬兜鈴酸藥物,2012年馬兜鈴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Ⅰ類致癌物,(與檳榔同一級別的)。目前我國只禁用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物,其餘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則被列為處方藥管理。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
  • 「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
    (原標題:「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最近,國際著名期刊《科學》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再次將馬兜鈴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業界對含馬兜鈴酸中藥是否致癌的激烈爭論。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
  • 南方日報: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
  • 魚腥草會致癌? 專家闢謠:魚腥草裡沒有馬兜鈴酸
    折耳根會致癌?別緊張 重慶多位專家告訴你真相  華龍網10月25日6時訊(記者 黃宇)折耳根又名魚腥草,不少重慶人都喜歡吃。近日,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有人指出,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這嚇壞了不少重慶人。事實真是如此嗎?
  • 引發醫學界大爭議的馬兜鈴酸,是否真的有致癌風險?
    隨著國家對中醫的大力宣傳,人們了解了中藥對於治療疾病的很多好處,開始對中藥有了初步了解。但是俗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存在著毒副作用,並且不同中草藥存在毒性的強烈程度也是有區別的。某些中藥毒副作用極強,能夠損傷病人的肝腎功能,甚至會誘發患者致癌。馬兜鈴酸真的會致癌?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7年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期刊刊發封面論文《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下稱「封面論文」)。  文章稱,研究者對亞洲各地共1400例肝癌樣本進行了基因檢測,發現47%的中國大陸樣本、78%的中國臺灣樣本、56%的東南亞樣本顯示,肝癌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中草藥!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馬兜鈴酸列為了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馬兜鈴酸對人類有明確的致癌性。 2013年,《科學·轉化醫學》上出現了兩篇論文,非常一致地表示馬兜鈴酸與癌症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
  • 治病還是致癌?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你還敢吃嗎?
    眾多中藥成分中含有馬兜鈴酸,其與癌症發生的關係存在爭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因此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Ⅰ類人類致癌物。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醫藥輿情:「馬兜鈴酸致癌」引爭議 華法林鈉漲價再曝廉價藥問題
    醫藥行業輿情綜述 10月30日至11月5日期間,馬兜鈴酸致癌問題風波再起,「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發網友熱議,導致含有此成分的相關中藥安全性受質疑,同時,此類中藥的生產企業公信力受損。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一方面為了驗證,一方面出於好奇,鄭敏展和馮思中按照這個判斷,在肝臟上也找到了馬兜鈴酸的「指紋」。「這完全是個意外收穫。」鄭敏展說。通過資料庫數據比對,研究人員認為,至少有10%的肝癌案例與馬兜鈴酸有關。不過,研究者仍需在未來進一步確鑿兩者的關係。最新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清晰印證了馬兜鈴酸可引發的基因突變的數量達到幾百萬個。
  • 「馬兜鈴酸致癌」風波如何定紛止爭?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林小春  最近,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基於病理標本測序方法提出馬兜鈴酸與肝癌存在相關性,引起業界熱議和公眾擔心。  目前,人們廣泛討論的馬兜鈴酸問題主要如下:馬兜鈴酸的利弊各是什麼?馬兜鈴酸有無安全劑量?如果有安全劑量,這個劑量又是多大?已經服用過的人是否將來還會有「後患」?今後中醫師開中藥處方及患者服用含馬兜鈴酸屬藥品時應該注意什麼?能不能制定出安全使用指南,或者有沒有馬兜鈴酸的替代藥材……關於這些問題,目前大部分已發表的文章表達的都屬於「專家意見」,期待接下來能有以科研數據為依據的答案。
  • 馬兜鈴酸致癌,這些中草藥、魚腥草還能吃嗎?
    2013年,《科學·轉化醫學》上出現了兩篇論文,非常一致地表示馬兜鈴酸與癌症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這個基因突變可相當不簡單——它在一般情況下相當少見,但在接觸過馬兜鈴酸的患者裡卻比例不小。2017年,《科學·轉化醫學》上又出現了一篇關於馬兜鈴酸的論文,正式揭開了馬兜鈴酸和肝癌關係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