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政地理熱點系列文章第五篇,第一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巴西暴雨第二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印尼火山噴發,疫情糧食安全 第三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旗雲和凌汛 第四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華北平原春種 希望對各位老師的授課有所幫助,有需要的老師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獲取更多教育資料。
暖冬和開花季節
莫斯科冬三月「無雪」,大幅偏高的氣溫,確實讓 莫斯科的這個冬季很「貧雪」!雖然從降水日數來 看,這個冬天和常年平均大致持平,但降水量上還 是要偏少一些的,尤其是 2019 年 12 月,偏少程度 達到了 40%左右。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氣象廳在 3 月初發布本 國冬季總結的時候表示,日本多地氣溫也創下了破 紀錄新高,同時降雪量也是大幅減少。
東日本和西 日本的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分別高出了 2.2°C和 2.0°C,雙雙創下了冬季氣溫的最高紀錄。報導稱, 日本全國的 153 個測站中,多達 109 個測站的冬季 平均氣溫與常年冬季平均氣溫的差值刷新最高紀 錄!
日本年平均氣溫百年來上升了 1.21°C。再來看降 雪量。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日本全國的降雪量都 是偏少的,尤其是東日本和北日本的日本海這一側, 冬三月的降雪量分別只有常年均值的 44%和 7%!
冬季氣溫的節節升高,已將日本櫻花前線大幅北推! 日本各地的櫻花花期,正隨著日漸偏暖的冬日和早 春,而不斷提前,這一結論是基於長年觀測結果而 得出的。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加直觀 一點。每年日本的櫻前線預想,是基於櫻花代表樹 種染井吉野而做出的。那我們也選取染井吉野,以 不同時期的同一天來看櫻前線的變化。
下圖中的虛線,是上世紀 60 年代(1961~1970 年) 染井吉野平均開花日為 4 月 1 日的北界,基本是九 州、四國和本州島南側太平洋沿岸;
而圖中的實線, 是新世紀頭十年(2001~2010 年)染井吉野 4 月 1 日這一天平均達到開花條件的北界,已經北上到了 關東、東海、近畿和中國地區。
對比可以說是相當 明顯了,表明這幾十年來氣候變暖已經在物候上得到了切實的體現。
考點 1:暖冬發生的可能原因?
答:
1.溫室效應, 自上個世紀工業化以來,由於人 類活動的影響,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 含量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2.厄爾尼諾的影響; 近50年來,厄爾尼諾發生後, 冬季溫度偏高的概率較大。
3.緯向環流盛行; 冷空氣活動弱,緯向環流盛行, 南下冷空氣偏弱,是導致冬季偏暖的直接原因。
4.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位於我國東南部的西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暖性高氣壓,它的強弱直 接影響到我國冬季的冷暖.當這個高壓偏強時,有利 於海洋上溫暖的氣流向我國輸送,容易使我國出現 暖冬。
5.火山爆發次數減;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上升 到空中,產生「陽傘效應」,高空的火山灰層一方面 反射太陽的輻射,一方面減少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 輻射,使地球溫度降低.據統計,在地球氣候的暖周 期中強的火山爆發要比冷周期中少一半,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來全球大的火山爆發明顯減少,也是氣候 變暖的原因之一。
6. 歐亞大陸積雪減少;歐亞大陸積雪減少,不利於 西伯利亞冷氣團的加強,使南侵我國的冷空氣勢力 不強.自 80 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歐亞大陸積雪減少 使西伯利亞冷高壓偏弱,也是造成氣候偏暖的原因 之一。
考點 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國家和地區被淹。
(2)極端天氣增多,導致乾旱、暴雨和洪澇等災害事 件增加。
(3)導致各國農業經濟結構的變化。
(4)大量物種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滅絕,最終導 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
考點 3:全球變暖的解決措施?
1.節能和提高能效,開發清潔能源,植樹造林, 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還林還草)等。
2.是改良作物品種,培育和選用抗逆品種,調整糧 食產業結構和布局,發展節水農業等。
3.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和調蓄,節約用水,開發空中 水資源,海水淡化等。
4.是改進公共衛 生基礎設施,建立氣候變化誘發疾病預警系統 等。
5.是加強對海平 面上升的監測,修建防護壩堤。
以上就是關於高考時政地理熱點系列的第五篇文章,有需要的老師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獲取更多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