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政地理熱點系列文章第四篇,第一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巴西暴雨第二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印尼火山噴發,疫情糧食安全 第三篇: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旗雲和凌汛 希望對各位老師的授課有所幫助,有需要的老師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獲取更多教育資料。
華北平原春種 據農業部門調查預測,今春,河北省農民春播
種植意向呈現「兩增兩減」趨勢,即糧食、棉花面 積增加,蔬菜、油料面積略減。預計全省春播總面 積 4791 萬畝,比上年增加 17.5 萬畝,其中糧食作 物面積 2243.9 萬畝,比上年增加 10.1 萬畝;
棉花面積 902.8 萬畝,比上年增加 30.5 萬畝; 油料作物面積 539 萬畝,比上年減少 1.3 萬畝;蔬 菜面積 794.4 萬畝,比上年減少 1.7 萬畝。
據介紹,目前 ,河北省仍有1012萬畝春白地 失欠墒。據氣象部門預計,4 月上旬,河北省降水 偏少,旱情將持續發展,給春管和春播工作造成一 定困難。
同時,由於今年春季化肥等農資價格普遍 出現上漲,增加了種糧成本,影響了農民增加投入 的積極性。為引導農民搞好春耕備播,各地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引導農民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努 力擴大棉花、瓜菜等經濟作物種植,千方百計增加 農民收入。
同時,組織實施科技人員、農業技術和 良種進村入戶工程,加大優良新品種和先進適用技 術推廣力度,努力提高春耕生產科技含量。
考點 1: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華北春種面臨的困難 有哪些?
答:春旱缺水;農資價格上漲;農業技術水平低。
考點 2:華北春旱形成的原因?
答:春季回溫快,蒸發大;春季降水少;春種需水 量大。
考點 3:華北春旱的解決措施?
答:(1)在較大河流上修水庫,夏季攔蓄洪水,春 季引水灌溉;
(2)調整種植結構,壓縮高耗水農作物種植面積, 發展旱作農業;
(3)改革灌溉方式,發展節水灌溉;
(4)實施跨流域調水,解決春季灌溉水源不足問題;
(5)春旱嚴重時,可局部實施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6)營造防護林,改善華北地區的自然環境。
考點 4:華北地區土壤鹽鹼化的原因?
答:(1)華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蒸發 旺盛,下層土壤的鹽分會隨著水分蒸發到達地表面 的土壤中,導致土壤鹽鹼化嚴重;
(2)為了緩解春旱對農作物的威脅,人們常常引水灌溉農田。但長期以來存在的大水漫灌,不注意排 水,會導致土地地下水位上升,下層土壤的鹽分隨 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
(3)華北平原一些近海地區長期以來過度開採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鹽分增多。隨著水分蒸 發,地下水中的鹽分到達地表面。
考點 5:土壤鹽鹼化的解決措施?
鹽鹼災害是指土壤鹽含量太高(超過 0.3%),而使農 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 位高(高於臨界水位);二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 路。
(二)農業改良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 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
1、深耕 土壤耕作的實質是通過機械作用,創造良好的耕層 構造和孔隙度,調節土壤中水分與空氣狀況,增加土 壤的蓄水、保水和保肥供肥能力。
耕地時將耕作層 上下翻轉,調整耕作層養分的垂直分布,使土壤肥力 均勻。通過耕地混拌土壤,掩埋肥料、秸稈、綠肥和 田間雜草,可促進有機質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狀況。
2、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 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土壤有機質含 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豐產性能越持久,土 讓肥力和肥料利用率越提高。
秸稈還田還可以改善 土壤的物理性質,使土壤耕性變好,土壤水、肥、氣、 熱 4 性得以很好的協調,滲水能力增強,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澇的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3、增施有機肥 土地的掠奪性使用,使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生物活 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對氮、磷、鉀的釋放作用減弱。
通過增施餅肥、農肥及有機生物肥並非單純的補充 田地營養問題,它也是實現土壤溶液動態平衡,增強 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土壤供肥強度,改善土壤理化性 狀的重要措施。4.輪作 輪作具有減少蟲害發生率和病菌聚積的巨大潛力。 在連作種植時,昆蟲和病源物可能會聚積在土壤中, 耕作簡單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而輪作打破了充當寄 主的某一植物物種特有的許多病源菌的周期,從而 使新生昆蟲更難找到它們偏好的食物,因而輪作是 預防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主要措施。
另外,輪作是 對土地的用養結合,是充分用地、積極養地、增加經 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不同作物吸收的土壤養分數量 不同,因而輪作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
(三)生物改良措施
(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 樹造林等)
1、種植耐鹽樹木 如沙棗、胡楊等。樹木改良鹽鹼土壤的作用是多方 面的,它可以防風降溫,調節地表徑流,樹木的龐大 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葉也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 壤肥力,抑制表面積鹽。同時,枝繁葉茂的樹冠可蒸 發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減輕表面積鹽。
上圖是沙棗
2、種植抗鹽性較強的牧草 我國的耐鹽牧草資源比較豐富。尤其近年來隨著鹽 鹼土壤的改良需要,人們對耐鹽品種進行了廣泛地 篩選,從文獻統計來看,涉及的品種近 70 個,其中, 禾本科植物約 49 種,豆科植物約 17 種,還有其他科 的一些植物。
鹽鹼草地種植牧草,可以疏鬆土壤,減 少表面土壤積鹽,待秋天枯草腐爛分解後,產生的有 機酸和二氧化碳,可起中和改鹼的作用,此外,還可 促進成土母質石灰質的溶解。由於牧草有較好的覆 蓋度,使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減少,土表積鹽降低。
與此同時,土壤的物理性狀也得到改善,土壤總孔隙 度和毛孔隙度增加,透水性能改善。此外,若在輕度 鹽漬地種植豆科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 肥力。
3、利用高抗鹽植物 例如,鹽地鹼蓬、鹽角草等。這些高抗鹽植物為退化 鹽鹼地的代表植物,它們本身的鹽分含量很高 (27%~39%),當枯枝葉腐爛時,其所含的大量鹽分就 會遺留在土壤表面,而且,這些植物也不具備飼用價值。因此,利用這類植物來改良鹽鹼土壤應保持慎 重。
4、提高植物的抗鹽能力 提高植物的抗鹽能力比降低土壤的鹽含量更具有積 極的意義,但難度也很大,這需要培育新的抗鹽品種 或提高植物的耐鹽能力。
目前,這種方法正處於研究 階段。
(四)化學改良措施
(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 亞硫酸鈣等)
1)增施酸性磷肥可以改善土壤的鈣素營養,改善土 壤的通透性能,加強淋鹽的效果,還可減輕可溶性鈉 鹽對作物的危害。
2)增施硫酸亞鐵可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的碳酸鈣變成 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增加土壤中的活性鈣含量, 同時調節土壤的酸鹼度。
3)增施土壤結構改良劑。
以上就是關於高考時政地理熱點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有需要的老師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獲取更多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