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會有哪種生物想要這種父母,雖有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最新研究發現,波羅的海一種入侵性水母可能通過大量食用其幼蟲而在嚴寒的冬天中存活下來。

淡海櫛水母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因為其形狀就像是一個從中間切開的胡桃,又被稱為海胡桃,其最大直徑2.5CM,長度大概在10CM左右。原產於大西洋西部,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沿岸,隨著海洋運輸的發展,淡海櫛水母搭上了輪船壓艙水的便車,在歐洲海域擴散。

海胡桃應該是最不受歡迎的入侵物種之一。一方面,它食量巨大,每天需要進食相當於自己體重10倍的食物,一天之內自身體積可以增加1倍;另一方面,它的繁殖能力驚人,雌雄同體,自交受精,在繁育階段每天可以產卵10000枚。單單這兩項,已經夠被入侵海域的生態喝上一壺了。
在波羅的海西部,海胡桃數量激增破壞了這裡夏末海洋食物鏈條的穩定,包括魚卵、魚苗和小型甲殼動物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而波羅的海的冬季寒冷而食物匱乏,這些進食量驚人的海胡桃又是如何獲取大量過冬食物的呢,答案竟然是它們自己的幼蟲後代。

最近在丹麥附近的一個峽灣進行的實地研究中,科研人員對剛捕獲的海胡桃進行了分析,發現成年海胡桃竟然吞噬了自己物種的幼蟲,在實驗室的進一步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發現。
這個行為解開了為什麼這種水母在夏天產下巨量幼蟲的謎團,研究團隊估計,波羅的海夏季即將結束的時候,它們會吞噬大量的幼蟲,這樣可以為成蟲提供2到3周的營養,進而使成蟲哪怕完全不進食也能在冬季嚴寒的海水中支撐80天。
「虎毒不食子」 這句老老話,在海胡桃身上似乎不太靈驗。當然,這是這種生物萬千年來自身進化出來的生存之道,不必用人類的道德標尺去度量。拋開這個冰冷的事實,海胡桃還有個發光的本領驚豔著世人,晚上成群結隊的時候,可以使海水出現柔和的藍綠色亮光。

事實殘酷不殘酷先不管,海灘發光,這是要上頭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