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崽養不活,全怪第一次當媽的母貓?喪偶式教育已經入侵寵物界

2021-01-20 小明寵物

都說現在的年輕人全都是福爾摩斯附體,扒什麼明星八卦實錘一扒一個準,獸醫小明今天就請在座的各位當一回偵探,有這麼一樁獸醫小明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一身冷汗的案子,還需要屏幕前的大家幫忙來分析分析。

話說前不久,獸醫小明工作室裡的一隻小母貓生了一窩幼崽,辦公室裡的未婚妹子們就跟當了祖母一樣,成天我孫子長我孫女短的,但前天獸醫小明上班的時候卻發現怎麼數都少了一隻小貓。

根據辦公室其他妹子的證詞,目前的線索只剩母貓窩邊的一灘血跡,和滴滴答答蜿蜒到門口中斷的幾滴血水。對於小貓的下落,大家七嘴八舌吵個不停,只有一個妹子自告奮勇地跑去找物業調監控了。在這期間辦公室裡所有人沉默了片刻,最終一起得出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結論:

——這隻幼崽很大概率是母貓吃掉的。

都說虎毒不食子,平常看起來軟萌的小母貓又怎麼可能忍心吃掉幼崽?是否貓咪都沒有母性?

有個妹子鼓起勇氣開口道:「會不會是搞錯了,我家的貓就特別寵孩子來著,我們想把它的寶寶送走,它氣得半個月沒理我們,一直追出小區門口……」

可是辦公室的門窗都反鎖得好好的,其他的貓咪也被趕到了別的房間休息。鑰匙在獸醫小明手裡,要完成這樁密室殺貓案,唯一無法給出不在場證明的只有一直陪伴被害者的小母貓了。

儘管真相可能很殘酷,但獸醫小明不得不解釋一句,有的時候母貓吃掉小貓並非是不愛它,或許正是這種極端的母愛導致了慘案的發生,下面獸醫小明就用自己的推理為大家還原那一晚的案發經過。

那天夜裡,習慣性給孩子餵奶的小母貓睡醒後,挨個舔了舔自己的孩子,卻忽然發現有一隻幼崽失去了呼吸。小母貓焦急地叼起了自己的孩子,一搖一晃走向了門口。黑暗之中,被反鎖在門內的小母貓在求助無望後,看了看自己的孩子,或許是想到孩子的屍體被其他動物發現的下場,小母貓打了個寒顫,最終低下了頭……

妹子們顯然都被這個猜想震撼到了,忙問獸醫小明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獸醫小明只能從科學的角度說有,但是每一個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而且各有各的破綻。

■小貓天生畸形,母貓出於自然界優勝劣汰的心理咬死了小貓。

■由於妹子們和小貓玩耍,小貓染上了人的氣味,母貓誤以為小貓是異類。

■母貓懷孕期間身體不適,分泌荷爾蒙的數量不足,母性情緒微弱。

■大家下班前留的貓糧不夠,母貓因為飢餓吃掉了小貓。

隨後物業找到的監控錄像也驗證了小明的猜想,由於母貓吃掉小貓的畫面在監控死角看不到,但是可以確定,那天凌晨,當其他小貓在活潑亂動的時候,有一隻幼崽已經失去了呼吸,靜靜地在角落長眠,迎接它的是最沉重的母愛……

儘管養不活幼崽,還狠心吃掉了它,但是辦公室沒有一位妹子忍心怪第一次當媽媽的小母貓。也許是女性更能理解這種痛苦,有一位已經有娃的姑娘更是憤憤不平地把槍口對準了還在遛達的小公貓:

「平時也不見它幫忙照顧孩子,現在孩子死了還這麼淡定,哪有這樣當爸的,簡直跟我家那口子一模一樣!」

獸醫小明本想批評她不了解貓的育兒觀念,可轉念一想,嗨,這不就是大家常說的喪偶式教育嘛,怎麼也已經入侵寵物界了。

但還真別說,這些對貓崽不聞不問的公貓,和社會上某些孩子一生下來就撒手不管的爸爸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小母貓為了幼崽舉步維艱,公貓卻在一旁揣著手溜達,也不怪工作室的妹子們都開始吵著鬧著要找它的麻煩了。

其實,當貓咪曾經在野外生存時,作為首領的公貓都會儘量照拂族群中的幼崽,保證種族繁衍,但是成為家貓之後,大部分公貓反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有時還會為了爭奪母貓的佔有權欺負小貓。

作為寵主,獸醫小明雖然不能強迫公貓去照顧小貓,但是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改變一下母貓懷孕後所面臨的困境,好讓母貓食子的悲劇能夠再少一點,畢竟這樣慘烈的案子經歷一回也就夠了。

一、降壓

貓科動物在孕期和哺乳期都不喜歡人類的接觸,寵主過度的關注反而可能讓母貓神經高度緊張,甚至患上「產後抑鬱症」,不利於小貓的養育。遠離母貓和小貓的生活,在背後默默地為它們提供幫助,反而是最有效的一種保護。

二、食補

小貓一般不需要寵主另外餵食,而對於母貓來說,除了提供它平時愛吃的食物以外,羊奶和魚類都可以有效地為母貓補充甘氨酸,保證孕期母貓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健康,也能鎮定它們的情緒。但獸醫小明提醒各位寵主千萬不要食補過度,影響貓咪的正常生產。

三、環境

母貓一般都會尋找箱子作為生產和育嬰地點,但產房的環境也很重要。適當地讓孕期母貓曬曬太陽,保持空氣清新和溫度適宜,特別是利用玩具和零食提高母貓的運動量,對於調劑母貓的心情,保證貓崽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義。

儘管密室殺貓案的真相已經浮出水面,等待獸醫小明的會是更加忙碌的養貓生活。只是,每次在看見幼崽們天真無邪的面容時,獸醫小明都不會忘記那一隻在深夜裡靜靜失去了呼吸的小貓,或許這個案子不存在真兇,又或許多多少少有所失職的我們都是兇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相關焦點

  • 為何貓媽媽會吃掉幼崽?「食仔癖」的6個原因,主人要知道
    中國有句老話,「虎毒不食兒」,意思是就算老虎這麼兇猛,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母性!但是貓咪似乎是個例外,以前小編家裡常年都養著貓,就曾經見過母貓把自己剛生出來的幼崽吃掉。為什麼母貓要這麼「狠毒」呢?
  • 幼貓怎麼養,不同月齡的幼貓餵養攻略(最全整理)
    養貓最難莫過於養新生的幼貓,如果是身邊有貓媽在還好說,如果是直接飼養的小貓崽,那麼飼養起來的難度是很大的。 在這個階段,任何一個原因都會能造成小貓崽的逝世,更不用說還沒有出滿月則就離開貓媽懷抱的小貓了。幼貓怎麼養,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不同月齡關於養護貓崽需要注意的地方。
  • 奶牛貓生了5隻幼崽,公貓在一旁卻是滿臉問號:這是幾個意思?
    談戀愛處對象原本是挺開心的事兒,尤其當有了愛情的結晶後,更是值得慶祝,就連寵物之間都不例外,獸醫小明也見過不少公貓在母貓生子後變得更加溫柔的事例。可是下面這個網友分享的小故事裡的公貓卻似乎悲劇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科普一下:如果將老虎幼崽從小養到大,它會攻擊飼養它的主人嗎?
    如果將老虎幼崽從小養到大,它會攻擊飼養它的主人嗎?正所謂狗改不了吃屎,講的就是本性難改這麼個道理。即便是從小養到大的貓和狗,在這些動物的發情期或者哺乳期,當主人靠近或者撫摸幼崽時都有可能都有可能被它們攻擊,甚至是當母雞帶小雞的時候,當人或其它動物靠近小雞的時候,母雞都會撲過去,這些其實都是動物「護崽」的本性之一。
  • 新生的金吉拉貓幼崽很黑,記錄一點點變白的過程
    家裡的公金吉拉金吉拉有兩種鼻子,一種是波斯鼻,一種是稍微有點長的鼻子,我比較喜歡稍微有點長不鼻子,就養了一隻,而且挑的還是一隻偏白的金吉拉,一直覺得我家小金不白,直到遇到了他正牌老婆,我才知道他是真白。
  • 無毛貓生下一窩幼崽,主人看了後不高興了:這下可虧大了呀
    這位鏟屎官家裡養了一隻無毛貓,價格也是相當昂貴的。因為是母貓,鏟屎官就尋思著讓它生產一次,也體驗一下當媽媽的感覺,同時也可以為它自己掙點貓糧錢。 於是鏟屎官就把無毛貓給送到寵物店配種去了,等到確認它懷孕後就帶回家了,隨著貓咪的肚子一天天的變大,鏟屎官也是很期待的,同時也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等著貓崽子的降臨。
  • 龍貓幼崽怎麼護理?龍貓幼崽護理的注意事項
    龍貓母貓護理的注意事項:  1、龍貓母貓產後一周之內都可能有惡露,就是從陰道口有分泌物或者殘留血跡,這是正常的子宮收縮過程。但是正常的一周就外陰乾淨了,如果一周後還有惡露,那說明子宮收縮的不好,就建議送醫。
  •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貓咪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幼崽夭折或者畸形吃掉畸形或者夭折的幼貓,是母貓在野外求生自保的本能,畢竟大自然是殘酷的,只有適者才能生存,與其讓已經夭折的幼貓引來天敵,倒不如自己吃掉還能補充自身營養,也可以哺育更健康的幼貓。而且對於同一胎裡最弱小的那隻幼貓,貓媽媽也可能會拒絕哺乳。
  • 妻子每天為家奔波,丈夫天天網咖飯店,「喪偶式育兒」何去何從?
    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家庭?人們總是喜歡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但凡丈夫能伸個手,幫個忙,妻子也不至於剛強到把所有問題都一人抗下。這次曝光的26歲寶媽,又是多少人寶媽的真實生活的寫照,我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很多家庭中,「喪偶式育兒」似乎成了再正常不過的情景。攤上「喪偶式育兒的丈夫」,寶媽該怎麼辦?
  • 黑色英短貓和幼崽甜蜜相依,寶寶卻是一隻紅松鼠,畫面「含糖」
    當然,這種行為在其它動物之間也頗為尋常,很多生育期喪失幼崽的動物,都有收養別人幼崽的潛在想法。比起人類把別的動物養來當寵物玩耍的做法,智商較低的動物們則顯得更有愛心一些。它們的收養行為行為大多是出於真實的心理渴求,對於被收養的幼崽很容易就會投入無私的情感,即便它們原本是勢不兩立天敵關係。
  • 寶媽為何反感婆婆抱孩子?「護崽」行為惹的禍,還真不怪寶媽小氣
    於是,我們就在想為什麼寶媽會有這種心理呢?最原始的「護崽」行為據說女性成為媽媽之後,就會出現最原始的「護崽」行為,尤其是在產後第一個月的時候。就像是動物一樣,記得小時候家裡養過貓,貓媽媽生完孩子之後是不允許家人靠近貓寶寶的,即使平時特別溫順,但是只要家人一靠近貓寶寶,貓媽媽就會「哈」人。
  • 黑足貓幼崽首次吃肉:狼吞虎咽意猶未盡,活脫脫一隻「小饞貓」
    貓科動物都是食肉動物,無論是獅子、老虎這樣的「大塊頭」,還是黑足貓、鏽斑豹貓這樣的「小不點」,吃起各種肉食來都毫不含糊。尤其是黑足貓,雖然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1~2.45千克,比家貓還小,但卻是一個「吃肉狂魔」。
  • 黑足貓幼崽首次吃肉:狼吞虎咽意猶未盡,活脫脫一隻「小饞貓」
    不過,黑足貓並不是剛生下來就要吃肉,和家貓一樣,最開始它們獲取的全部營養來自母乳。等到個頭長得大一點的時候,它們就會開始進食肉食。那麼,黑足貓幼崽第一次吃肉是什麼樣的場景呢?,注意看它的腳底在野外,黑足貓行動神秘,常居住在洞穴中,因此我們很難看到野生黑足貓幼崽第一次吃肉的場景,不過在圈養環境下,這個小小的願望就很容易實現。
  • 翱翔天空的王者老鷹如何訓練幼崽?老鷹的幼崽為何存活率不高
    老鷹是天空中的王者,在天空中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統治能力,老鷹的捕食能力也十分的強大,不僅僅是捕殺一些小型的鳥類,甚至會捕殺一些大型的動物,每一頭鷹從小就要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大自然,優勝略汰時刻牢記在腦中,一頭母鷹在生產的時候一般都會產下3到5隻幼崽,但是老鷹幼崽的存活率卻相比其他鳥類來說十分的低
  • 幼崽不完全飼養手冊
    這件事跟我媽吐槽過一次,被我媽一句你小時候也這樣噎了回來,就不在提了,畢竟,我看自己還是挺聰明的。後來大概是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吧,她在進食的時候偶爾會微笑,很快的那種,也就是一秒鐘?反正每次都等不及我喊崽崽爸來圍觀或者拿手機拍下來,怎麼形容呢?就像是天使一樣,看著她一笑,心都化了的那種,只恨自己不能上天攬月,不能下海捉鱉,只想把全世界最美好的東西都堆在她身邊,博她一笑。
  • 母貓誕下一隻雙頭小貓 兩個腦袋三隻眼
    本網訊 2日上午,麗春西路的石先生養的母貓下了一窩幼崽,其中有一隻小貓與它的兄弟姐妹「格外不同」——它有兩個小腦袋。 2日下午,我們趕到石先生家時,母貓「咪咪」正安詳的臥在窩內給孩子們餵奶,它腹下共有5隻小貓,其中一隻白色小貓的頭顯得比其它的略大一些。
  • 當貓咪第一次見到人類幼崽後,直接嚇尿了…
    當小貓咪第一次見到人類幼崽,會是什麼亞子呢? 前幾天,一位豆瓣網友@派妹妹 用親身經歷回答了著這個問題! 網友生完小寶寶帶回家的第一天,貓就來圍觀了… 意外的是,貓的眼神裡透露著一絲絲懷疑
  • 【貓科普】說要養我,你真的準備好了嗎?(二)
    因為文章已經太長,就不詳細再講如何辨別閒魚賣家了。下次再開坑來寫一個短篇吧。因為本文有提及繁育的內容,所以我也把阿鼻崽的繁育過程和結果再好好復盤了一遍,並再次希望大家慎重考慮給自家貓繁育的事宜。——在滿2月齡後,也就是斷乳後,母貓乳所帶來的抗體降下來以後(斷奶前千萬不要打貓三聯,小貓可能更容易感染疾病的),再接種疫苗,並且貓生第一次免疫,必須打2-3針才能產生有效抗體。往後也不是每一年都需要補種,可以給貓兒做抗體檢測。畢竟疫苗——是藥三分毒。但由於國內做抗體檢測比打疫苗貴2-300元/次,所以大部分養貓的人的處理方式都是直接每年補種一針。
  • 4隻高地虎幼崽亮相,野外僅剩幾十隻,與家貓雜交致其功能性滅絕
    它們的體形比家貓大,臉部和下顎較寬,毛髮更為緻密,性情兇猛,捕獵技能高超,很擅長獵殺兔子。在中世紀的時候,由於兔子是英國人重要的毛皮和肉類來源,因此英國人把蘇格蘭野貓看成一種和人類爭搶獵物的「害獸」,進而對其進行了數個世紀的捕殺。到了19世紀,野外已經很少能見到蘇格蘭野貓的蹤影了。在19世紀60年代,人們一度認為蘇格蘭野貓滅絕了。
  • 南非母豹被幼崽「突襲」嚇到 場景惹人發笑
    【環球網綜合報導】即便是動物世界也會上演孩子惹惱父母的情景,頑皮的獵豹幼崽也不例外。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4日報導,近日,一則視頻拍攝到了南非朱馬禁獵區(Djuma Game Reserve)一對花豹母子互動的溫情一幕,視頻中,母豹桑迪(Thandi)被突然跳出草叢的頑皮幼崽嚇了一跳,場面引人發笑。視頻中,母豹桑迪正沿小路慢慢行走,突然小豹子從一旁的草叢中蹦出來,母豹顯然被這意料之外的「突襲」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