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

2020-08-22 魔大家大家

科學家為了更好地描述地質史,對地質年代進行了劃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紀—世。


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45.3億年前,太陽的一顆行星——忒亞星與地球相撞,被地球俘獲成為衛星,就是我們的月球。從此以後地球的自轉軸穩定下來,但自轉也因月球的潮汐作用越來越慢。2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也即自轉周期,大約15個小時,相應的,一年有590天。


最初的地球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直到25億年前由於海洋藍藻的大規模繁殖,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陡然上升,這就是大氧化事件。該事件導致當時地球上很多厭氧生物大量滅絕,改變了礦物組成,並且為後來地球上演化出動物提供了條件。



最早的植物直到16億年後才出現在地球上,它們是一種紅藻。陸生植物的出現還要再遲6億年,它們直到10億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自此之後,陸生植物在陸地上進入繁盛時期,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再過幾億年後,到了前寒武紀,發生了埃迪卡拉紀生物大爆發事件,海洋中出現了最早的動物,主要是一些刺胞動物,比如水母。 科學家們在35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藍藻化石,由此推斷生命至少出現於35億年前。藍藻是一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原核生物,藍藻的出現對地球生命進化史具有重大的意義,大氣環境也因此被改變。



今天金星和火星的大氣中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早期的地球也是這樣的。後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出現,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這最初沒有引起大氣中氧濃度的上升,因為海洋中溶解了大量的二價鐵,這些亞鐵離子將氧氣還原生成鐵氧化合物,沉澱於海底,淺綠色(亞鐵離子的顏色)海洋逐漸變得清澈,光合作用得以在更深的水層中進行。


從地球誕生到20億年前,太陽光強度比今天弱30%到20%,要不是溫室效應,地球可能常年都是零下幾十攝氏度,液態水凍結,生命將難以維持。所幸當時地球的大氣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如今二氧化碳只佔0.03%,甲烷微乎其微),這些是非常強大的溫室氣體,維持了地球的溫暖環境和液態水,生命得以生存繁衍。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20.2億年前,一顆很大的小行星——遠大於造成恐龍滅絕的那顆,撞擊到今天的南非位置,產生了弗裡德堡隕石坑,這是地球上已知最早而且最大的隕石坑。隕星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想必當時有不少原始細菌因此而滅亡。


如果總結20億年前地球的樣子,可以簡單的說是廣闊的大海包圍了正在變大的零散陸塊,劇烈的火山運動引發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

閱讀 2.5萬

相關焦點

  • 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別眨眼哦
    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45.3億年前,太陽的一顆行星——忒亞星與地球相撞,被地球俘獲成為衛星,就是我們的月球。從此以後地球的自轉軸穩定下來,但自轉也因月球的潮汐作用越來越慢。2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也即自轉周期,大約15個小時,相應的,一年有590天。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在我們的意識中,地核就是地球的本體,它們應該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地核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話題,為什麼地球已經45億歲了,但是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在我們的意識中,地核就是地球的本體,它們應該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地核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話題,為什麼地球已經45億歲了,但是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 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Patterson)就利用同位素法測定出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更加準確的說是45.5±0.7億年。然而,最近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核卻只有10億多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那麼,為什麼地球內核有著跟地球不一樣的年齡,甚至比地球年輕了那麼多呢?
  • 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從古至今未曾停止,這其中,養育萬物的地球自然成為了我們最好奇的星球之一。早在195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帕特森(Clair C. Patterson)就利用同位素法測定出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更加準確的說是45.5±0.7億年。然而,最近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核卻只有10億多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的?測量方法又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地球擁有45億年歷史,那麼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模樣?
    地球已經有45.7億年歷史了,20億年前的時候地球25.7億歲。科學家為了更好地描述地質史,對地質年代進行了劃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紀—世。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 地球變年輕了!內核只有10億歲,遠比46億歲更年輕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根據地核的年齡來判斷地球的年齡,因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地核的年齡與地球的年齡相差並不大。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地核的年齡也在40億歲以上。然而前段時間《物理評論快報》上出現了一篇研究論文稱地核的年齡實際上只有十幾億年,比人類認知中的年齡還要年輕得多。提出這一理論的是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那麼他們通過什麼方法發現地核的情況呢?
  • 現在地球45億歲,那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地球正在發生巨變
    要了解「地球20億年前的樣子」,咱們得先科普一下,人類把地質年代,分為宙——代——紀——世——期;咱們現在處於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而20億年前的地球,位於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紀。造山紀開始於20億5000年前,結束於18億年前,而20億年前剛好在這個時期。
  • 每日科普|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從古至今未曾停止,這其中,養育萬物的地球自然成為了我們最好奇的星球之一。早在195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帕特森(Clair C. Patterson)就利用同位素法測定出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更加準確的說是45.5±0.7億年。然而,最近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核卻只有10億多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月球的形成,及其如何幫助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數十億年。假設45億年前,火星大小的星球泰亞與年輕的地球相撞。碰撞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數萬億噸碎片盤旋著進入地球軌道,並在多年後形成了熔巖環。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月球的形成,及其如何幫助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數十億年。假設45億年前,火星大小的星球泰亞與年輕的地球相撞。碰撞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數萬億噸碎片盤旋著進入地球軌道,並在多年後形成了熔巖環。
  • 地球45億的年齡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年齡大概是在45億年左右,那麼這個數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目前地球上能找到最古老的東西是44億歲的鋯石碎屑,也就是古老的巖石;它的年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首先巖石中的鈾會慢慢衰變成鉛,按照其衰變周期,然後測出它們的佔比,就能計算出巖石的年齡。
  • 你知道地球多大了嗎?科學家們計算出地球年齡近45億年!
    這些微小的矽酸鋯晶體的年齡可達43億年,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物質。巖石和鋯石為地球的年齡設定了43億年的下限,因為地球本身的年齡必須比其表面的任何東西都要古老。生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還在爭論中,特別是因為一些早期化石可以以自然巖石的形式出現。2018年的一項研究宣布,在澳大利亞西部發現了一些最早的生命形式,研究人員在34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可能是化石的細小細絲。
  • 地球的地核只有10億歲
    新研究發現,地球中心的固態內地核僅僅只有10億歲。現代地球就像一個夾心蛋糕,最外層是固態的地殼,然後是熾熱黏糊糊的地幔,液態的外地核,最後是固態的內地核。隨著地核中液態鐵逐漸冷卻結晶,固態內地核也在緩慢的增大。這一過程有助於增強液態外地核的攪動,生成包裹地球的磁場,保護植物不受有害宇宙射線的侵害。換句話說,內地核相當重要。
  • 與地球同齡 45億歲的火流星隕石亮相浙江自然博物館
    6月15日,展覽又添一位剛從天外來到地球的「新客人」。它的年齡與地球幾乎同歲,已經有45億歲了。這位「新客人」是誰?這個展覽又是一個怎樣的展覽呢?6月15日,記者來到浙江自然博物館,探訪了這場別樣的「隕石特展」,也聽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劉宗賽介紹了當天亮相展覽的「新客人」和本次展覽。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
    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或許很多人都想問,地球到底多大了呢?其實這要從地球的起源開始說起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孕育而生了,因此年齡應該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正是因為人類無法參與整個地球生長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和判斷。
  • 地球變年輕了!它或許沒有46億歲,實際年齡僅為10億歲
    在浩瀚的宇宙中,與地球類似的星球並不在少數,但是目前只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而地球生命孕育的過程十分漫長,需要幾億年甚至數十億年的時間,這樣的說法是建立在地球擁有幾十億年歷史的基礎上。那麼地球至今的年齡有多大了呢?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然而人類並非從頭到尾見證這段歷史,因此這也只是理論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