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2020-08-22 魅力科學君

想要知道地球的年齡,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乘坐時間機器回到地球誕生時的那一刻就可以了,遺憾的是,就目前來看,我們還沒有能力製造出能夠回到過去的時間機器,因此這種方法暫時還不可行。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到底這是誰測出來的,以及測量方法是什麼。

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因為缺乏科學的測量方法,所以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認知就停滯在這一層面,甚至還有人認為地球的歷史是無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間裡,開爾文勳爵(就是被譽為「熱力學之父」的那個人)曾經根據地溫梯度(地球越深的地方,溫度就越高)推導出一個地球散熱模型,並據此計算出地球年齡在9800萬年至4億年之間,但這個計算結果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認同,他們認為這個時間還是太短了。

在「曼哈頓計劃」之後,科學家們對鈾這種元素有了很深的認識,他們發現鈾235和鈾238都會按照固定的概率發生一系列的衰變,並最終生成鉛,因此只需要測出樣本的鉛和鈾的含量,再想辦法獲取樣本形成時的初始值,就可以準確地計算出樣本的年齡了。


這種方法被稱為「鈾鉛測年法」,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要利用這種測量方法來計算地球年齡,就面臨著兩個問題,首先就是怎麼去找到地球形成時樣本,這是因為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顆具有高溫的熔融星球,經過長時間的物質循環之後,地球最初的元素痕跡早已無跡可尋;第二個難題則是,在獲取了樣本之後,又應該怎麼樣去確定樣本在形成時的初始數據。

對此,美國地質學家、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卡梅倫.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認為,地球和太陽系內的小行星都是同時形成(關於這一點,可參考「星雲假說」),而因為小行星體積很小,在形成之後的熱能會迅速散發,其內部的物質不能循環,所以在億萬年之後,它們還是保持最初的樣子,而地球上的隕石就是小行星被地球捕獲後留下的殘骸,因此它們就是最好的樣本。



那麼第二個難題又怎麼解決呢?其實還是有辦法的,因為絕大部分的隕石在形成的時候都普遍含有鉛元素,而不同類型的隕石,其鈾元素含量卻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正如前面我們所提到的,鈾元素會以固定的概率衰變成鉛,也就是說,一個樣本中的鈾元素含量越低,其鈾元素的衰變對該樣本的鉛含量影響就越小,因此如果能找到鈾元素含量極低的隕石,就可以將其視作初始樣本。

大約5萬年前,一顆直徑約40米、重約30萬噸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並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代亞布羅峽谷附近留下了一個直徑約1240米、平均深度約174米的隕石坑。該隕石坑於1891年被發現,後來被命名為「巴林傑隕石坑」,而帕特森理想中的樣本,就來源於這裡。


根據測量,帕特森發現樣本中的鈾238與鉛204(註:鉛204是鉛的一種非常穩定的同位素)的比值僅為0.025,這就意味著,該樣本中鈾元素的衰變對初始鉛含量的影響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將其數據當作所有隕石在形成時的初始值。

1953年,帕特森將該樣本的鉛同位素比值作為初始值,再把地球現在的平均鉛同位素比值作為最終值,通過計算後,得出了地球年齡在41億至46億年之間。


很顯然,如果一顆隕石中的鈾元素含量越高,那麼在這顆隕石中就會含有更多的由鈾元素衰變而來的鉛元素,因此只需要找來不同類型的隕石樣本,再將其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就可以準確地計算出地球年齡了。事實上,帕特森就是這樣做的,在對多種類型的隕石樣本進行研究後,在1956年,他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地球年齡是45.5±0.7億歲。

雖然沒有時間機器,但是帕特森還是通過科學的方法準確地測出了地球的年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的測量結果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科學家們通過不同的測量方法,得到的結果都與之相差無幾。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過程看上去似乎並不複雜,實際上卻充滿艱辛,比如說為了解決「如何精確地測量出樣本中鉛和鈾的含量」這個難題,帕特森就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的?測量方法又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地球年齡45億年,是如何測出來的?
    根據開爾文的計算,地球應該形成於2000萬至4億年前。不過,開爾文大幅低估了地球的年齡。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地球內部的另一大熱量來源——放射性熱量。根據目前的估計,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中,放射性熱量和原始熱量各站一半。另外,地球內部還存在熱對流的現象,這也能夠讓地球溫度的下降速度遠低於開爾文的預估。
  • 地球45億的年齡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年齡大概是在45億年左右,那麼這個數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目前地球上能找到最古老的東西是44億歲的鋯石碎屑,也就是古老的巖石;它的年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首先巖石中的鈾會慢慢衰變成鉛,按照其衰變周期,然後測出它們的佔比,就能計算出巖石的年齡。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年,這個答案是誰提出來的?怎麼得出來的?
    他是用熱力學的方法估算地球年齡的。他假設地球最初是一個巨大的火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火球就由外向內逐漸冷卻,從而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而這個冷卻的時間,就是地球的年齡。在1862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地球的年齡在兩億年到4億年之間。 而到了1897年,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地球的年齡其實是2400萬年。為什麼兩篇論文的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年,這個答案是誰提出來的?怎麼得出來的?
    他是用熱力學的方法估算地球年齡的。他假設地球最初是一個巨大的火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火球就由外向內逐漸冷卻,從而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而這個冷卻的時間,就是地球的年齡。在1862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地球的年齡在兩億年到4億年之間。而到了1897年,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地球的年齡其實是2400萬年。為什麼兩篇論文的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 為什麼地球實際年齡是45億年?是怎麼測量出來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現如今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之中,那就是我們的"母親"地球。那麼我們在這片土地中產出,進化,繁殖,生活,索取著,進行著一切有利於我們的活動,地球給予了我們這麼多,大家知道它的歲數嗎?又是怎麼測量出來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地球實際年齡是45億年?是怎麼測量出來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開爾文假設地球是從一種完全熔融的狀態開始的,通過估算地表溫度的冷卻時間,就能知道地球形成於何時。根據開爾文的計算,地球應該形成於2000萬至4億年前。 不過,開爾文大幅低估了地球的年齡。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地球內部的另一大熱量來源——放射性熱量。根據目前的估計,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中,放射性熱量和原始熱量各站一半。
  •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2019年9月,德國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哈勃常數為82.4,從而推算得到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 歐洲航天局於2013年3月21日宣布,根據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結果得出新的哈勃常數值為67.80±0.77(km/s)/Mpc(Mpc表示百萬秒差距,大約為300萬光年),即在每增加300萬光年的距離上(或每過300萬年),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增大67.80±0.77千米每秒。
  • 沒有人從地球誕生活到現在,專家憑什麼說地球年齡是45億年?
    45.5億年前,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從地球誕生一直活到現在,科學家就敢斷定地球已經有45.5億年的歷史。儘管這一數字和現如今科學家們計算的數據不符,但已經是從科學角度思考問題,並通過實驗來論證答案的先驅。多說一句,有人說牛頓也曾經這樣計算過地球年齡,不過由於這種測量方法存在較大的誤差,因此沒有被採納。
  • 地球年齡約46億年,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它真的準確嗎?
    進入20世紀後,世界科技突飛猛進,各種新發現、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為地球年齡的準確測試提供了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1946年,美國一位年輕的博士生克萊爾·彼得森向這一長期困擾人類的問題發起了最後的挑戰。7年之後,他得出了地球的年齡:45.5±0.7億年。
  • 45億年前並無人類,科學家怎麼知道地球年齡是45億歲?
    眾所周知,地球目前有著大約45億年的歷史,這和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相比簡直太過漫長了,以至於有人會懷疑人類是如何測算出地球年齡的。如果要追溯人類的起源,我們的祖先應該是從幾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進化而來的,這無法與地球的歷史相比。而且縱使地球生命目前也有36億年的歷史,但它們無法像人類這樣在地球上留下太過關於地球歷史的痕跡。
  •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被發現,比太陽還大20億歲,是誰帶到了地球
    在19世紀,科學家用鈾的同位素,測得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左右。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是在45億年前產生的。按照道理來說,地球上的物質形成都不會超過45億年的時間。
  • 宇宙年齡138億歲是怎樣測算出來的
    宇宙是我們這個世界最老的存在,因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有了宇宙之後才生發出來的。所有物質,從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基本粒子,到以光年計的巨大天體,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我們通過看一個人的皮膚、頭髮、精神狀態等外觀,通過檢查一個人的骨骼狀態和各項生理指標得出這個人的大致年齡;我們可以通過探查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計算出地球、月亮等天體的年齡。
  • 月球從誕生至今,「年齡」多大了?45億2700萬年!
    德國和英國科學家最新測得,月球產生於距今45億2700萬年前,只比太陽系產生時間晚大約3000到5000萬年。這是迄今有關月球年齡的最精確的測量結果。
  • 從6000年到46億年,揭秘地球年齡測定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根據這個理論他計算出來的地球年齡是5000萬—6000萬年。目前鈾-鉛測年法是準確度最高的一種測年方式,可測定距今100萬到45億年前的物體,固定精確度大約是測定範圍的0.1%-1%。鈾-鉛測年法提出後,一些科學家對部分巖石樣品進行了測年嘗試,測出了從幾百萬年至數億年不等的年齡數據,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究竟有多長?
    >今也有45億年的歷史了。     地球的年齡大約45億年,那這是怎麼得出來的呢?不同核素在宇宙中的豐度不一樣,我們只需要測出巖石中放射性核素的衰變情況,通過分析樣本中不同核素的相對含量,就可以估算出該巖石的形成年齡。如果我們能找到地球誕生之初形成的巖石,那麼我們就能測出地球的年齡。雖然在地球表面已經很難找到古老的巖石,不過由於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和地球都誕生於同一片星雲,我們可以測量墜落到地球表面的小行星隕石的年齡,這同樣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年齡。
  • 宇宙年齡138.2億年怎麼來的?依據什麼原理測量?
    現在科學公認,宇宙的年齡已經有138.2億年了。那你知道這個年齡是怎麼測定的嗎?它的測量原理是什麼呢?測量的依據是什麼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之上,科學家們建立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的一次突然的爆炸。從那個時候開始,時間才具有意義。
  •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科學家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地球年齡究竟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呢?像麥克瑞這樣的創世論人會讓我們相信我們的星球只有6000歲,人類騎著恐龍,所有的歷史都被壓縮成了狹窄的時間框架。現在,創世論經常把放射性同位素約會與放射性碳的約會混為一談,通常聲稱碳約會是科學家對地球的年齡撒謊的證據,因為這種特殊的技術只能測量5萬歲的日期。
  • 誰都沒有經歷過地球的誕生,為啥人類就說地球年齡是45.5億年?
    計算地球的年齡計算地球年齡這件事,在很早之前就有人做過。早在1658年時,北愛爾蘭阿馬區大主教厄謝爾根據《聖經》以及歷史記錄,推測出地球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他甚至計算出了地球的誕生之日:公元前4004年的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