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2020-04-28 科技深度News

在哈勃望遠鏡發射升空前,天文學家為測定宇宙年齡已經苦苦努力了很多年。最開始,他們用確定宇宙膨脹率的方式測定宇宙年齡。

膨脹率這個值被稱之為「哈勃常數」。所以,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哈勃常數」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哈勃常數

哈勃常數,是哈勃定律中的常數值。

哈勃定律是關於物理宇宙論的陳述,該定律是哈勃和米爾頓·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觀測之後,於1929年首先公式化,被認為是在擴展空間範例上的第一個觀察依據,經常被援引作為支持大爆炸的一個重要證據。

隨著哈勃定律的提出,宇宙膨脹的觀念逐漸確立。

2019年9月,德國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哈勃常數為82.4,從而推算得到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哈勃定律中和外星系退行速度同距離的比值。它是一個常數,通常用H表示,單位是千米/( 秒·百萬秒差距)。該比值有時簡稱為速度-距離比,或哈勃比。

歐洲航天局於2013年3月21日宣布,根據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結果得出新的哈勃常數值為67.80±0.77(km/s)/Mpc(Mpc表示百萬秒差距,大約為300萬光年),即在每增加300萬光年的距離上(或每過300萬年),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增大67.80±0.77千米每秒。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由於哈勃常數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天文學家最後計算出的宇宙年齡並不精確,在100億年至200億年之間。

隨著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升空,科學家們有了新的測量手段。「哈勃」的一項重任就是幫助天文學家測定宇宙的準確年齡。

通過計算數十顆被稱之為「造父變星」的脈動變星亮度,「哈勃」幫助天文學家完成了測定宇宙年齡的目標。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造父變星」

造父變星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雖然大多數恆星遵循太陽的生命軌跡,但恆星生命中的變數是很多的。荷蘭人古德裡克在研究仙王座恆星時,發現其中的一顆——造父一的亮度會有規律地起伏變化。

古德裡克觀察到造父一的光度周期(即從最暗變到最亮又回到最暗所需要的時間)是5天9小時。此後人們發現了更多的變星,其中最重要的一類叫做造父變星,以其最著名的成員造父一而得名。

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與它們的真實亮度有聯繫:光變周期越長,亮度就越大。由於知道了視亮度和真實亮度,就可以計算恆星的距離,因此光變周期成為了計算變星距離的理想手段。

天文學家稱造父變星為宇宙中的「標準燭光」,因為我們可以用它來測量視差法無法測量的特大距離。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有趣的是,夜空中為我們指明方向的北極星,就是一顆造父變星,它的光變周期接近4天。造父變星的光度都非常強,他們不僅可見於銀河系的邊遠地區,而且散布於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它們定期地「眨著眼睛」,告訴人們:「不要費神找了,我就在這兒。」從而使人們可以把更遙遠的空間度量出來。

當然,這裡也有必要介紹一下造父變星的發現者。古德裡克於1764年誕生在荷蘭,他一生又聾又啞,但是他的視力和智力很健全,並依靠上帝這點可憐的恩賜,成為一名傑出的天文觀測家。

不幸的是他只活到了21歲就英年早逝。古德裡克如同一顆美麗的流星,在人間留下一道絢麗的光芒,只一閃,就永遠地消逝了。

宇宙137.5億歲了,這是怎麼測出來?

回到主題,通過計算出這些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以及其他相關分析,天文學家確定了更為精確的哈勃常數以及宇宙年齡,精確度達到5%左右。根據他們的計算,我們知道宇宙一個比以前更高精度的年齡——約137.5億年左右!

相關焦點

  • 宇宙多老了?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
    宇宙多老了?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宇宙年齡究竟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得到的觀測結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宇宙的具體年齡一直飽受爭議,藉助不同觀測方法,科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年齡數值:138億歲、114億歲……但都未獲得廣泛認可。
  •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2021-01-14 10:17:28 來源:科技日報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
  • 既然宇宙無限大,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宇宙只有137億歲?
    宇宙無限大,為什麼人類卻認為它只有137億歲?於是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年齡是137億年,但是137億年之前呢?如果我們認為宇宙是無限大的,為什麼我們認為宇宙只有137億年的歷史?假設它無限古老,我們只能觀察到它的頭137億年,這難道不是更符合邏輯嗎?
  • 宇宙「芳齡」究竟幾何?最新數據「出爐」:137.7億歲
    宇宙究竟「芳齡」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藉助不同觀測方法,他們給出了不同的年齡數值:138億歲、114億歲.....但都未獲得廣泛認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使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管理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ACT),近日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得到的觀測結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這一年齡值與標準宇宙模型提供的數值,以及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衛星對同一光線的測量結果相吻合。
  • 釷-232半衰期140.5億年,用核紀年法測宇宙年齡可信嗎?
    例如,釷-232的半衰期是140.5億年。用當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加上高解析度光譜儀,已經能夠檢測到恆星的釷-232含量,並作出相應的年齡估計。 但是,僅僅從釷-232的含量推導宇宙的最低年齡並不十分可靠,科學家又在恆星上發現了半衰期為44.5億年的鈾238的譜線。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到底這是誰測出來的,以及測量方法是什麼。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 科學家估算宇宙已活了137.7億歲 有望消除年齡爭議?
    【CNMO新聞】宇宙有多老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和科學家們,有的科學家認為是138億歲,有的給出了114億歲,但都沒有獲得廣泛認可。對此,美國科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並進行了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
  • 宇宙年齡138億歲是怎樣測算出來的
    那麼宇宙這個萬事萬物的源頭,年齡是怎麼測算得出來的呢?很多朋友已經介紹了各種方法和通過公式演算,解答了這個問題。時空通訊不再重複這些繁瑣的公式,既然號稱專注於老百姓最通俗的科學話題,那就以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宇宙的年齡也像我們獲知一個人的年齡一樣,通過觀察類比和測算得來的。
  • 宇宙年齡從137億歲,又變成只有114歲了,誰正確?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宇宙似乎一天比一天年輕?新的計算表明,宇宙可能比科學家現在的估算年輕數十億年,甚至比今年公布的另外兩個計算結果更年輕,這兩個計算將宇宙的年齡削減了數億年。科學家估算的巨大波動(甚至這個新的計算可能會偏離數十億年)反映了對計算宇宙真實年齡這一棘手問題的不同方法。
  • 宇宙年齡從137億歲,又變成只有114歲了,誰正確?
    宇宙似乎一天比一天年輕?新的計算表明,宇宙可能比科學家現在的估算年輕數十億年,甚至比今年公布的另外兩個計算結果更年輕,這兩個計算將宇宙的年齡削減了數億年。科學家估算的巨大波動(甚至這個新的計算可能會偏離數十億年)反映了對計算宇宙真實年齡這一棘手問題的不同方法。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Inh Jee說:對於恆星在星系中的運動方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我們的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學家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不賣關子,直接說答案,我們的宇宙直徑大概有個920億光年,這裡有些人就要奇怪了,我們曾經說過我們的宇宙大概誕生在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那我們宇宙的年齡大概就是137億歲了。也就是說,宇宙是一個奇點爆炸開來,然後就不停的膨脹了137億年,但是按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任何物質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假設我們的宇宙一直以光速膨脹,直徑最大不應該是374億光年嗎,怎麼會是920億光年呢?
  •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回事?
    這一事實,現在被稱為哈勃定律,它表明一定有一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所有這些星系中的物質都聚集在一個地方。 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們的宇宙誕生的時候,現在被稱為宇宙大爆炸。從那時起宇宙膨脹的體積有多大取決於它的增長時間和膨脹速度。哈勃宇宙望遠鏡和其他一些儀器收集到的精密測量數據都指向這一結果。
  •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回事?
    這一事實,現在被稱為哈勃定律,它表明一定有一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所有這些星系中的物質都聚集在一個地方。 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們的宇宙誕生的時候,現在被稱為宇宙大爆炸。從那時起宇宙膨脹的體積有多大取決於它的增長時間和膨脹速度。哈勃宇宙望遠鏡和其他一些儀器收集到的精密測量數據都指向這一結果。
  • 930億光年,可觀測宇宙的大小是如何得出來的?
    往往談到宇宙,就離不開討論那些天文數字,動不動以「億」來計算,這會在字面上給人一種不願相信的感覺,總感覺數字是科學家猜出來的,到底是不是猜出來的呢?當然不是了,不僅不是,在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在計算宇宙的年齡,計算過程是相當嚴謹可靠的,是理論與實際觀測相結合的結果,是科學的。根據目前的科學成果,宇宙的年齡在138.2億歲左右,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在920-930億光年左右。在討論宇宙大小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之前,先需要明白什麼是可觀測宇宙。
  • 宇宙年齡除了138億歲、120億歲、145億歲,現在又測出126億歲
    俄勒岡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50個星系,與地球的已知距離來改進哈勃常數計算,估計宇宙的年齡為126億歲。對使宇宙誕生的宇宙大爆炸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依賴於數學和計算模型,使用對最古老的恆星、星系的行為和宇宙膨脹速度的距離估計,其方法是計算所有對象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返回到開頭,一個關鍵計算是哈勃常數,以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的名字命名。
  • 宇宙只有114億歲,科學家得出新結論:比原來年輕23億年
    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的東西,然而在宇宙看來,時間不過是一個虛無的數字罷了。眾所周知,太陽系的「年齡」約為46億歲,銀河系的「年齡」約為80億歲,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宇宙的年齡約為137億歲。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宇宙比想像中要更年輕,大概只有114億歲。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的?測量方法又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160億歲,科學家:這就是平行宇宙的證據!
    根據歐空局普朗克衛星在2013年的觀測結果,宇宙的年齡為137.98±0.37億年,到2015年時數據更新為了137.87±0.02億年,在天文學家的不斷努力下,數字會越來越精確,相信距離真相也越來越近!
  • 宇宙學家說宇宙已有137.7億年的歷史了,這可信嗎
    最近發表的一些論文顯示,宇宙已有137.72億年(正負3900萬年)。這很酷!不那麼酷的是,這似乎並不能緩解以不同方式進行的測量中日益擴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宇宙年齡縮短了幾億年。儘管這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兩組方法都應具有相同的年齡,但實際上並非相同。這意味著我們缺少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