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將至,青少年兒童溺水身亡事故頻發。作為家長,預防青少年溺水尤為重要 ,我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防溺水小知識,請查收!
遊泳安全我知道
1.兒童下水,請家長務必陪同,勿玩手機!!!
2.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遊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遊泳;
3.雷雨的天候不宜遊泳,水溫太低、太涼不宜遊泳;
4.遊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興下水,特別是野外;
5.風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遊泳,不明水域不要遊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
6.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遊泳,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下水的裝備要帶全,一定要帶泳鏡;
7.水中切忌慌、亂,如遇抽筋,請保持冷靜,改用仰漂,平日有機會就參加心肺復甦術訓練及水中自救訓練,如遇人溺水,沒有把握不應下水救人,可一面大聲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樹枝、繩索、衣服或漂浮物搶救;
8.露營、釣魚、野外活動如靠近水邊時,應嚴防小孩意外落水,海邊或戶外遊泳要防止曬傷及腳底刺傷;
9.飯後、飲酒不宜遊泳。
溺水自救
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自救:
1.對於手腳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則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覆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
2.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採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耳朵進水怎麼辦?
1.單足跳躍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2.活動外耳道法: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或反覆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乾淨的細棉籤輕輕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觸到水屏障時即可把水吸出。由於遊泳池或河水不乾淨,汙水入耳後引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感染,或耳內進水後處理不當,如不潔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幾種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如果耳內進水後出現以上症狀,應暫時停止遊泳,並去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來源:濟寧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