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三個影響深遠的理論就是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並且一直影響到今天。愛因斯坦憑藉一己之力,提出了相對論,有人曾評價如果沒有愛因斯坦也許晚個幾年狹義相對論會被其他人提出,但是廣義相對論可能到今天都不一定會出現。
量子力學就是一大群科學家推進發展的,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楊振寧的規範場論有著決定性的關係。
當然本文主要還是介紹愛因斯坦,他是在何種情況下才提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哪?愛因斯坦還發出過「上帝還擲骰子嗎?」的疑問,兩廂結合起來,有些吃瓜群眾對於愛因斯坦可能就有一些誤解,認為愛因斯坦信仰上帝,信仰決定論。
其實並非如此,「上帝擲骰子」的提出還是有背景的,量子力學中後期的發展已經讓愛因斯坦難以接受了,要知道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理論的建立也有著很大的貢獻,就像是一個小孩養著養著,竟然「學壞了」。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發展就是這樣的感覺,尤其是在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派參與進來之後。
事情仿佛失控了一樣,量子力學的核心觀點變成了「不確定性原理」,也就是微觀量子各種性質都是疊加態形式存在,只有在觀測之後才坍塌成確定的性質。這讓愛因斯坦非常不理解,因此提出「上帝還擲骰子」來嘲諷哥本哈根派。
至此愛因斯坦也和哥本哈根派展開了「華山論劍」,愛因斯坦這邊的支持者也有很多,薛丁格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的思維實驗「薛丁格的貓」,主要就是為了嘲諷哥本哈根派對於量子力學不確定性的詮釋。愛因斯坦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是像哥本哈根派提出的不確定性,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切都是客觀真實存在的。
一個量子可以處在左旋或者右旋,這就是確定好的,但是哥本哈根派偏要說這個量子同時處於左旋和右旋的疊加態,一切都是不確定性的,這讓愛因斯坦難以接受。
雖然相對論的提出對經典物理學進行了修正,但實際上骨子裡還是延續堅持一切都是確定的,而非是不確定的。
二十世紀風雲變幻群星璀璨,在科學界出現了很多大才,而愛因斯坦就是其中最明亮的那一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是他對於世界、宇宙深刻的認識,你如果把它理解為「上帝安排的一切」,把愛因斯坦和宗教扯到一起,那就太不應該了,這也是對一位科學巨人的侮辱。
但是最終結果我們現在知道了,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的論戰中敗下陣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真實存在,量子世界真的就是那麼奇妙。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