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體動力學,簡稱(CCD- Commercial Center Dynamics),創始人林文波,為商業地產運營在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對複雜、多層次、多部門、非線性的系統進行綜合研究,對問題的理解,是基於商業體系統行為與內在機制間的相互緊密的依賴關係,逐步發掘出產生變化的因、果關係。
商業體動力學剖析出商業體各階段與營運間層層迭迭的時空與應用關係,主導創建商業體真實價值,實現營運低成本高效益,提供商業體營運系統最優推動作用,助力從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商業體動力學模式結構的主要元件包含:「流量(flow)」、「變量(variate)」,
商業體動力學公式:
流量(flow)× 變量(variate)= 銷售(sale)
商業體動力學將組織中的運作,以先天條件、後天因素、運營模式來表示,歸納了組織運作中所包含的基本結構。
先天條件包含城市大環境、城市商業狀況、城市人口狀況、交通區位狀況四個基本條件,決定了商業體的流量上限,相比後天因素、運營模式,先天條件對項目流量(flow)和變量(variate)的影響最小;
後天因素包含建築形態、業態組合、市場定位三個方面,相比運營模式,對項目流量(flow)和變量(variate)的影響較小;
運營模式包含租戶管理、物業管理、消費者管理、形象管理、活動管理五個管理維度,相比先天條件、後天因素對項目流量(flow)和變量(variate)的影響最大。
構成模式結構的元件變量(variate)的要素有:時間(residence time)、功能(function)、情感(emotion)。
時間(residence time)、功能(function)、情感(emotion)這三個元件變量(variate)的要素組成相互依存、相關作用的因果關係反饋環。如果要素A的量的變化會引起要素B的量的變化,要素B的量的變化引起要素C的變化,要素C的量的變化又引起要素A的量的變化,則要素A,要素B和要素C之間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例如元件變量的三要素: 情感(emotion)、功能(function)、時間(residence time)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係。
元件變量中的情感(emotion)要素是商業體的源動力,商業體抓住消費者情感需求的內核,配合功能(function)的呈現,延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residence time),創造更多的消費空間。
思考原點
商業體動力學的思考原點—商業體未來發展之路。如今商業體面臨嚴重同質化,隨著網際網路、媒體的持續發展,商業體呈現的消費功能漸漸被線上購物所取代,各商業體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提出一系列體驗式、沉浸式口號,各種藝術、文化、數字等主題概念,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刺激消費。深耕商業地產行業20多年,愈發認為商業地產的出路是突破千篇一律的規則,從商業體本源真相出發,產生本質性的升級和改變,找到消費功能之外的如社交功能、情感功能等其他功能需求,挖掘商業體未來更大的發展可能性。
商業體動力學的由來
始創人林文波稱,商業體動力學的由來是他多年前在一個項目工作時引發的楔機。常州迪諾水鎮是個有趣的項目,業主方的原產業是主題公園,他們想借鑑迪斯尼樂園,想將主題公園文化結合到項目之內。跟他們合作的時候,他首次引入情感符號取替傳統功能分類,配合項目業態組合與特式,引入奇、趣、賞、樂、悅五個概念,並將這五個概念貫穿到項目的功能區塊中。此後,開啟了一個深入思考商業體核心價值的課題,在多年的經驗匯總下,融入了情感要素的關鍵作用,令整個運營系統與人性需求充分融合,最終匯結成完整的商業體動力學理念,解釋了很多商業體深藏的問題所在,令營運者得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