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介紹乘號的的由來,使學生了解乘號的發展變化,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美。
史料閱讀:
1、乘號的由來
乘法是最早產生的運算之一,且出現於人類最早的文字記載當中。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於1631年在其著作《數學之鑰》中首次以「×」表示兩數相乘,即現代的乘號,後日漸流行,沿用至今。萊布尼茨於1698年7月29日給J.伯努利的一封信內提出以圓點「•」表示乘,以防「×」號與字母X相混淆。後來以「•」表示乘法的用法亦相當流行,現在歐洲大陸派(德、法、俄等國)規定以「•」作乘號。其他國家則以「×」 作乘號,「•」為小數點。而我國則規定以「×」或「•」作乘號都可,一般於字母或括號前的乘號可略去。
2、有用的乘號「×」
我的名字叫「乘號」。我是數學符號王國中的一員猛將,大家都離不開我。對了,我可不是「+」,你們要看清楚,我的方向跟他不一樣。但是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如果「+」兩邊的數字是一樣的,我就可以減輕他的負擔,很容易的得到結果,著名數學家高斯在小的時候,就是用我來解決問題的。
在乘法豎式中,我的位置和「+」、「-」一樣,但是我的運算方式卻不一樣。我是分級運算的,我的準則就是乘法口訣。除法雖然表面上和我處處做對,但是我們之間互相協助,他可以幫助我發現運算中的錯誤,相反我也可以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