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學史料》創刊40周年紀念會:中國新文學的回憶錄

2020-12-02 澎湃新聞

《新文學史料》創刊40周年紀念會:中國新文學的回憶錄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9-03-23 08:43 來源:澎湃新聞

3月20日下午,「《新文學史料》創刊40周年紀念會 」在京召開。

《新文學史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社辦刊物,刊名由茅盾先生題寫。自1978年創刊至今,已不間斷地出版四十年,總計出版162本。它已然成為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的一部大型「回憶錄」與「史料庫」。四十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名家樓適夷、韋君宜、牛漢等帶頭創辦了這份以收集和保存五四以來文學史料為宗旨的刊物。

與會嘉賓合影

《新文學史料》創刊時在《致讀者》中寫:「我們編輯出版《新文學史料》叢刊。這個叢刊以發表五四以來我國作家的回憶錄、傳記為主,也刊登這個時期有關文學論爭、文藝思潮、文藝團體、流派、刊物、作家、作品等專題資料,刊登有關的調查、訪問、研究、考證,還選登一些過去發表過的比較重要但現在不易看到的材料和文物圖片,以及當前有關文學史工作的動態、報導和對已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介紹、意見等。為了更好地了解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是怎樣在鬥爭中發展起來的,本叢刊也將適當刊登一些有關的反面材料。」

《新文學史料》對刊文持開放的態度:「作者可以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去回顧、敘述、分析這個時期的一切文藝現象,自由地發表意見。」此外,該刊物也有「搶救資料」的使命:林彪、「四人幫」仇視文化,破壞文化,正如他們曾使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邊緣,他們也使我國文化遭受空前的浩劫。他們在文化資料方面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許多作家保存的珍貴資料、文物,被他們查抄一空,許多資料被毀、被竊,或者散失。這就使得「搶救資料」的工作在今天越加迫切了。

《新聞學史料》創刊號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與會學者、作家們分享了自己與《新文學史料》的故事。

史料家朱正回憶,他接到創刊號後立即讀了一個通宵,判斷道:「這份刊物是必將傳世的。」其後的幾代辦刊人始終不放棄文化責任,於商業大潮中保持國家級學術期刊的學術品質,受到作家、學者及讀者高度讚揚。

藏書家謝其章在文章《集藏〈新文學史料〉四十年》中回顧:我是「雜誌控」,不是一本兩本零散著買,追求的是「全套無缺」,集配全份雜誌,必不可缺的是創刊號。……我沒記錯的話,《新文學史料》的發行渠道不是郵局(郵發),所以大街上的報刊亭見不到它的身影。……八十年代末,我開始搜集民國文學刊物,由於動手早,至今已略具規模,現代文學史的名牌刊物大體齊備。閱讀民國文學刊物,免不了要查些資料和線索,《新文學史料》便幫了大忙。於此提一個看法,早期的《新文學史料》偏重於主流的史料(大史料),對於一些邊緣性史料開掘不夠,這是時代的局限(局限於「新文學」三個字),如今已彌補過來相當多了。」

創刊四十年以來,《新文學史料》刊發了眾多知名作家的回憶錄、自傳、日記、書信,如茅盾的《我走過的道路》、丁玲的《魍魎世界》、胡風回憶錄、日記、書信及《魯迅同斯諾談話整理稿》、「文聯舊檔案」、「馮雪峰外調材料」等一大批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新文學史料》也刊登文學研究工作者撰寫的作家小傳、評傳及偏重資料性的專題研究、訪問、調查、考證、年譜等,如「路翎專輯」、《文壇師友錄》、《張愛玲文壇交往錄》、《口述歷史不可盡信》、《民國時期文人出國回國日期考》等重要史料,既有親歷者個人回憶,又有研究者多方考證的「史家拍案」。閱讀《新文學史料》,有助於走進歷史現場、感受歷史氛圍,從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現代作家作品,探尋新文學發生發展的歷史真相。

《新文學史料》主編郭娟在《 致敬前輩——在〈新文學史料〉創刊40年之際》中回憶了老前輩們對《新文學史料》的付出:「我記得牛漢先生說過:《史料》要真正站在歷史的高度也是很難。但絕不能迴避,更不能歪曲。《史料》不能只看重左聯,應該反映文學史全貌。應包括各流派的作家作品,以供大家研究……哪怕有問題可以批評。」

「還有李啟倫、黃汶老師,他倆對坐辦公桌,默默做案頭工作,李老師高度近視,看稿子貼得很近,像是『聞』稿子。牛漢評李啟倫:非常認真,踏實可靠。黃汶老師也是這樣。許多作者記得他們的名字。」郭娟回憶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國文學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共一大會址新展紀念中國新文學「文白之變」
    新華社上海3月22日電(記者郭敬丹)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與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近日聯合舉辦「文白之變:中國新文學的誕生」專題展。  一系列有關新式標點符號、注音字母、簡化漢字等與書寫語言革命相關的文物也在展覽中出現,講述新文學的語體變革過程。  展覽將持續至4月10日,通過「從文言到白話」「文學革命」「新文學的確立」三部分,從語言、文學、教育等方面多角度展現文學革命的發生和發展,展現白話新文學構建的歷史,反映白話文帶來的表述形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化。
  • 中國新文學分期「三代」
    古代文學主要是古代漢語的文學,又稱為「舊文學」;現代文學主要是現代漢語的文學,又稱「新文學」。古代文學分為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文學等,其演變大致和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相應。「新文學」還在繼續向前發展,目前分為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兩個時期,大致對應於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時代。
  • 中國新文學學會專家學者匯聚長沙
    22日上午,中國新文學學會第三十三屆年會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境遇與走向」學術研討會在長沙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深入交流。 本次會議由中國新文學學會、湖南省文聯、湖南師範大學主辦。
  • 新文學書寫新城市
    《深圳報告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前沿記錄》新書發布會、第二屆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頒獎暨第三屆大賽啟動儀式、第七批深圳重點文學作品扶持籤約儀式等文學活動紛紛舉行。據了解,作為第21屆深圳讀書月重點主題活動之一,本屆深圳文學季將市區聯動舉辦系列活動,推動深圳文學創作、鑑賞、普及和推廣,助力深圳建設原創文學高地,助力推進書香深圳建設。
  • 鄭振鐸作品精選,《中國新文學大系》評分高達9.8
    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並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
  • 《太空探索》雜誌創刊40周年
    《太空探索》雜誌創刊40周年 2021-01-18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子善|《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引言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陳子善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即出,451頁,75.00元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又可稱「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關於這兩個概念的關聯和區別、互用和並用等,參見劉增傑:《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前言》,中西書局,2012年)是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重要分支,以搜集、整理
  • 2006科技創新論壇暨《水利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大會第二輪通知
    尊敬的領導及專家: 為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更好地為建立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全面推動「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服務,值《水利學報》創刊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昨天迎來了創刊五十周年紀念日。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中宣部出版局劉建生副局長、教育部社政司徐維凡副司長、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張澤青助理巡視員、中國期刊協會張伯海會長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武京閩秘書長等有關領導和負責人出席慶典並發表講話。
  • 百年中國新文學的另類記憶:「新」詩如巷遇
    通常,人們把這一年作為「新文學」和「新詩」的起點,由此算來,「新詩」迄今已經百年了。毋庸置疑,一百年前人們對於未來詩歌的想像各不相同。當時在北京,除了胡適和陳獨秀之外,五四時代的文人幾乎都曾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過詩歌的革新運動。或許不經意間,他們還曾在北京的某條胡同、某個路口擦肩而過。而今天漢語詩歌的局面正是由許多不同思路的探索和努力共同鑄就的。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召開
    由《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北京精準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於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天泰賓館召開。大會採用線下會場與線上直播相結合方式。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韓雅玲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做主旨報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 創刊25年,《世紀》雜誌加快新媒體轉型腳步
    創刊25年,《世紀》雜誌加快新媒體轉型腳步 近日,《世紀》雜誌宣布,將在堅持「獨家、原創、權威」品牌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視野,提高刊物內容的吸引力。
  • 《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8月2日,《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西苑飯店舉行。同時,劉乃傑代表雜誌社全體員工鄭重承諾:我們一定以創刊40周年之際作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繼續努力,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續寫出更加精彩絢麗的新篇章!
  •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 2020年02月07日 21: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大氣科學進展》組織專刊紀念創刊30年
    為紀念《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簡稱AAS)創刊30周年,AAS主編組織紀念專刊,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撰寫綜述文章。經過編輯部緊張工作,13篇專刊文章已全部預上網發表,分為32卷第一、二兩期發表(目錄附後,預上網版本下載地址:http://159.226.119.58/aas/EN/article/showNewArticle.do)  AAS創刊於1984年,由國際氣象學和大氣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主要報導國內外大氣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範圍涉及天氣系統、數值天氣預報
  • 科學界紀念《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創刊五十年
    本報北京6月13日電記錄了當代中國科學事業的輝煌歷程,在國內外科技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今天隆重紀念創刊50周年。周光召、路甬祥、龔心瀚、葉篤正、嚴東生等出席紀念會。創刊以來,兩刊的歷屆主編都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其中有錢學森、惲子強、張文裕、吳有訓、竺可楨、嚴濟慈、葉篤正、嚴東生、周光召等;培養了目前活躍在科研前沿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半個世紀以來,兩刊及時報導了各個科技發展時期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科研成果,發表了大量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 「大孩子」版的文學評論雜誌——賀《詩探索》創刊40周年
    不過,這三人的個性倒也十分戲劇化,如謝冕嗜酒,匡漢嗜煙,思敬大概就嗜「賭」了:那是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的「新世紀中國新詩學術研討會」上,有人問「《詩探索》會不會停刊」時,剎那間牌桌變成了賭桌,不再伺候牌局的思敬,沒有捶胸頓足而是氣定神閒地和大夥打賭說:「我敢說,《詩探索》就會一直辦下去!」捨我其誰的嘿嘿得意和渾身是勁的魄力,躍然嘴上。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迎來創刊30周年
    2月28日下午,《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創刊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2月28日下午,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在京舉行《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創刊30周年座談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宏森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