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紀》雜誌宣布,將在堅持「獨家、原創、權威」品牌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視野,提高刊物內容的吸引力。同時,在新媒體轉型方面加快腳步,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世紀》雜誌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的全國綜合性文史雙月刊。1993年7月,在時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蕭乾的倡議下創刊。自創辦以來,《世紀》雜誌堅持以「三親」(親歷、親見、親聞)為特色,致力於披露百年中國重要史實、發掘歷史真相、搶救積累史料;不斷拓寬視野,與時俱進,逐步加強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關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存史資政、以史育人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直以來,《世紀》雜誌努力朝「專業化(文史)、特色化(史料性兼可讀性)、品牌化(權威性)」的方向發展,堅持 「立足文史館,面向全社會」的思路,在抓緊「搶救性」組稿、不斷挖掘文史館館員和社會上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或見證人的第一手珍貴史料的同時,加強同全國各地文史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學者的聯繫,把文史界專業人士潛心研究的成果更多而及時地通過《世紀》展示給讀者分享。
當前,網際網路改變了社會生態,傳統紙質媒體轉型勢在必行,期刊業也不能例外。《世紀》雜誌從2016年第1期起實施擴版,新增16頁彩頁,適應讀圖時代的需求,同時進一步提高編輯出版質量,特別是在內容上進一步凸顯「親歷、親見、親聞」和以第一手檔案史料揭示重大歷史真相、介紹重要歷史人物的特色,加強重點選題策劃(如2017年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專題、文化自信大家談、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等),關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人物題材反映,使雜誌創辦二十五年來逐步形成的以追求高品位、雅俗共賞、史料價值高、可讀性強的獨特風格不斷加強。
另據了解,在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轉型、期刊多媒體化、數位化的時代潮流中,《世紀》雜誌在2010年左右即加強同網絡媒體的合作,使許多獨家披露的精品力作通過新媒體擴大傳播,大幅提升了刊物在海內外的社會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起,《世紀》雜誌開始搭建新媒體綜合傳播平臺:推出《世紀雜誌》微信公眾號,節選當期或往期雜誌中的精華內容刊登。截至2018年4月8日,《世紀》微信公眾號訂閱人數為4344人,比去年同期增長91.3%。
此外,《世紀》雜誌還與多家知名媒體平臺合作,選刊優質文章。其中,出現了不少點擊率頗高的「爆款」,獲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