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傳媒已從內部人士處獲得即將在1月4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雜誌。封面設計風格與老《財經》極為相似,版權頁上第一個即為「總編輯 胡舒立」名字,楊大明和原《新世紀周刊》總編輯苗樹彬為副總編輯,王爍任主編,經營部總經理仍為吳傳暉。
網易傳媒綜合報導:胡舒立的動向總令人意外,就在業界認為原《財經》人馬還在等待刊號的時候,胡舒立卻「回馬一槍」殺到了海南。昨日,來自財新傳媒的確切消息證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為了更好地推動《新世紀周刊》的發展,已聘任胡舒立等幾位原《財經》高管擔任《新世紀周刊》高管。
實際上,胡舒立入主的背後是出走的原《財經》人馬對於《新世紀周刊》的接手。據該團隊內部人士透露,2010年1月4日的《新世紀周刊》即為原《財經》人馬製作的第一期雜誌,內容取自該團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所製作的幾期試刊。
今日上午,網易傳媒已從內部人士處獲得即將在1月4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雜誌。封面設計風格與老《財經》極為相似,版權頁上第一個即為「總編輯 胡舒立」名字,楊大明和原《新世紀周刊》總編輯苗樹彬為副總編輯,王爍任主編,經營部總經理仍為吳傳暉。其團隊也幾乎都是原《財經》雜誌的人馬,但也出現不少新面孔。
新一期《新世紀周刊》封面
新一期《新世紀周刊》版權頁
胡舒立團隊接手《新世紀周刊》
本周一,業內即有說法稱胡舒立的團隊完成了對於《新世紀周刊》的入主,但確切的消息在昨日才水落石出。昨日下午,胡舒立團隊的財新傳媒發出了一條名為《胡舒立、楊大明、王爍出任新世紀周刊編輯部高管》的公告,公告稱已聘任胡舒立擔任《新世紀周刊》的總編輯,楊大明和苗樹彬為副總編輯,王爍為主編。其中,苗樹彬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副院長,兼任《新世紀周刊》副總編輯。
除此之外,胡舒立也被中改院聘任為高級研究員,楊大明和王爍被聘任為研究員和兼職研究員。根據中改院的官方網站所披露的內容,對於胡舒立等人的聘任決定是在12月29日作出的。
《新世紀周刊》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新聞雜誌,定位為綜合類新聞周刊,1988年10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主管兼主辦方是中國著名的智庫機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創刊之初,這本雜誌以時事報導為主,第一個報導了諸如「中國國內首例愛滋病」等在國內極具社會影響力的新聞事件,引起巨大轟動,單期發行量一度突破20萬份。
今年11月26日,該刊剛剛舉辦了創刊20周年慶典,同時還舉辦了首屆「新世紀論壇」。有消息稱,胡舒立入主之後,不僅將承擔《新世紀周刊》所有遺留債務,還將留用前《新世紀周刊》全體員工。
中改院的公告最後一句話有著這樣的表述:自此,以胡舒立為帶頭人的新的編輯團隊將著力打造全新的《新世紀周刊》。
拖不起《財經》人馬就此借殼
來自胡舒立團隊內部人士的說法稱,2010年1月4日那一期《新世紀周刊》即原《財經》人馬製作的第一期新刊物。「我們最近幾個月都沒閒著,已製作了幾期試刊,那一期的內容就從試刊內容中選取。」
該人士繼續表示,原《財經》人馬將就此實現「借殼」。「以後的《新世紀周刊》都是我們來做,1月中旬我們會推出第二期。」
昨日記者連線了財新傳媒新聞發言人,但其並未對此說法做出正面回應,僅表示截止目前沒有再進一步的消息透露出來。另一位胡舒立團隊的骨幹則對此未予否認,且表示「我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
自11月9日胡舒立正式從《財經》辭職後,前《財經》近200人的採編和經營團隊也隨之出走並籌備創辦包括網站和雜誌在內的全媒體平臺。12月18日,胡舒立正式出任中山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一職,隨後胡舒立團隊即在中大官網下組建了「我們網」網站,並派出報導團隊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採訪。
不過此後有消息人士透露其原計劃創辦的新雜誌《財經新聞周刊》刊號遲遲未獲有關部門批准,不得已之下前段時間一直全力在做網站平臺。此次借《新世紀周刊》的「殼」創辦雜誌完全出乎業界意料,但對「拖不起」的胡舒立團隊無疑是重大利好。本報記者 劉昊
(據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