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

2021-01-21 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5月3日電題: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

新華社記者多吉佔堆、邊巴次仁、王沁鷗

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正在進行,吸引全球目光。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活動。

(小標題)名稱之爭背後的測繪史

「最先發現珠穆朗瑪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們給予這個峰以名稱。但是把這個山峰,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至1717年到西藏地區測量的我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

寫下這段話的,是已故著名地理學家林超。他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珠穆朗瑪峰的發現與命名》中指出,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是英國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了珠峰,並將其命名為「埃佛勒斯峰」。然而,「這是一種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傲慢。」

林超寫道,從1851年到1865年間,英屬印度測量局從印度境內採用大地三角測量法對珠峰高度進行遙測。時任局長安德魯·沃卻「『慷慨』地以此峰來紀念他的上司前任局長埃佛勒斯」,這便成了西方對珠峰名稱百餘年錯用的起源。

但西藏人民卻早就賦予過這座山峰本地的名稱。對此,歐洲人也是心知肚明。1922年,英國探險隊在珠峰實地考察後在倫敦報告時稱:「西藏人稱埃佛勒斯為珠穆朗瑪……顯然這是該峰正確的名字。」

但此後,歐洲人卻並未改正「埃佛勒斯」這一錯誤名字的使用。

「珠穆朗瑪」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十三排圖》,這幅地圖則是依據成圖於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繪製的,其中,「珠穆朗瑪」被寫作「朱母郎馬阿林」。林超文中指出首先對珠峰進行測繪的勝住等三人參與了這幅地圖的繪製。

(小標題)故宮館藏儀器實證300多年前的測繪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尊四遊標半圓儀。使用時,將其遊標與所測物體相交成三角形,應用比例關係可獲得被測物體的高度或距離。

「它代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測量技術。」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說,300多年前,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入藏的行囊中,便帶有這件儀器。

其時正逢清康熙年間。周乾介紹,清康熙帝親政後,先後平三藩、收復臺灣、討伐準噶爾,地圖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發現當時的地圖與實際有出入。在傳教士張誠、巴多明的建議下,康熙決定於1708年起重新測定全國地圖。1715年前後,勝住等三人被派往西藏。

這是我國首次用現代測繪技術對西藏地區進行國土測量,其中就包括對珠峰的測定。

這次測繪行動在《清史稿》《清實錄》等史料中均有記載,而最直接的史料證據則是《皇輿全覽圖》本身。圖中,珠峰以山形符號被標出,其名字中的「朱母郎馬」為藏語發音,「阿林」是滿語中的「山」,位置被放在圖中北緯26度40分、西經29度10分,約合現在東經87度18分。

林超在論文中指出,這個位置和當代測量結果(約北緯27度59分、東經88度55分)有出入,「但該地區山川地勢的相對位置是清楚準確的。」

站在這張1:130萬比例尺的地圖前可發現,珠峰地區的諸多地名與今天相似。山形符號附近有三條分支,分別代表中、東、西絨布冰川。這些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在今天也只能徒步到達,足見300多年前測繪人員深入珠峰地區的程度。

遺憾的是,珠峰高度在圖上並未標出。周乾認為,清廷製圖完成後成果秘不外宣,公開資料很少,而戰亂也使一些史料流散海外。隨著研究資源進一步豐富,相信會有機會獲得當時所測的珠峰具體高度。

即便如此,故宮內諸多藏品還是側面證明,勝住等人嘗試對高度進行了測定。除了四遊標半圓儀,一尊銅質御製方矩象限儀也可用來測量物體高度和與參照物的水平角。

測量中使用了桑遜投影法等西方現代測量技術,一些儀器也為歐洲製造。但周乾說,我國在部分舶來儀器中加入了自己的技術特色。如1714年製作的御製銅鍍金星晷儀分為上下兩重盤,上盤周圈刻有我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在求得時刻的同時,還可知道當日所處的節氣。

(小標題)為人類拓展認知疆界 為珠峰正名

「《皇輿全覽圖》可以說是關於珠穆朗瑪峰測量最早的歷史文獻。我國測定珠峰的時間比西方早了近140年。」周乾說,1952年,我國正式將這座世界最高峰命名為「珠穆朗瑪峰」,這也與《皇輿全覽圖》依照當地藏語傳統發音命名的原則相同。

而珠峰南坡所在國尼泊爾也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於1951年首次將「埃佛勒斯峰」改為了「薩迦瑪塔峰」,這在當地語言中有「高達天空的山峰」之意。

世界最高峰,終於找回了她在歷史長河中的真名。

在珠峰兩側,中尼兩國當地居民一直將珠峰視為一座神聖的山峰。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山腳下便已圍繞這座高峰產生了許多悠久傳說。「珠穆」在藏語中為「仙女」之意,當地人認為珠峰是五仙女中的第三位。

直到300多年前,中國測繪人員作為歷史的先鋒,首先將人類科學認識世界的邊界拓展到了世界最高峰腳下。

《皇輿全覽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它也是當時世界上範圍最廣的實測地圖。英國近代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之《地學》中明確指出,清康熙時期繪成的地圖無疑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且比當時歐洲所有的地圖要更好、更準確。(完)

相關焦點

  • [資料]珠峰--名稱、測量歷史、高度與測繪常識
    #文獻:  「對珠峰最早的文獻記載始於元朝,其名稱為『次仁瑪』。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我國清朝派員對珠峰及其附近的邊境地區進行堪測時,發現珠穆朗瑪峰為我國最高峰,並依據當地藏族人民對它的稱呼,正式命名為『朱母朗瑪阿林』,標在『朝隆內府輿圖』上,圖中對珠峰的位置和四周邊界有詳細的記載。在藏語裡『朱母』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她的名字,『阿林』是滿文,意為山峰,朱母朗瑪阿林全文簡譯出來就是神女峰。」
  • 珠峰再測「身高」,8844.43的記憶會被改寫嗎?|珠穆朗瑪峰|珠峰高程...
    先來幾張美圖大家感受下~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全球最高峰。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一直是人類想要證明攀登能力的聖地,也是地質調查、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研究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測繪工作者將再攀珠峰,用更為先進的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測定珠峰高度,刷新人類認識世界的高度。
  • 中國人測繪足跡:珠峰從8848.13到8844.43米[圖]
    珠峰的高程數據、地理資料,一度被外國的「測量權威」們所壟斷。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立即開始對珠峰的測量。當五星紅旗插上世界之巔,我們測出的珠峰身高被世界認同。測繪隊員攀登珠峰的足跡正是我國測繪水平不斷提升的軌跡。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高度為()。這是中學地理試卷上經常出現的試題。2005年以前,括號裡的數字為8848.13,現在,正確答案則是8844.43。
  • 權威專家解讀如何給珠峰「量身高」
    2020珠峰高程測量,我國將首次使用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GNSS定位方法,並且將以北鬥數據為主進行峰頂位置的精確測量。當然,要把GNSS測量的基於地球橢球面的大地高,改化成基於黃海高程基準海拔高,還需開展大量的測量工作,確定珠峰下面的大地水準面。
  • 中國8次測量珠峰高度,最早一次竟然在清朝
    不斷飛躍,中國珠峰測繪歷史逾200年據公開資料統計,此前世界各國共對珠峰進行過14次測量和科考,其中中國開展的次數最多,共有7次,其次為印度,有6次,其餘1次則由美國開展。 中國最早的一次珠峰測量開展於1714年,這也是記錄在冊的人類第一次珠峰高度的測量活動,但當時具體的測量結果並未得到記載。
  • 珠峰測繪高度由陝西第四測繪工程院計算,兩個月出初步結果
    一是採用我國自行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獲取的衛星觀測數量大幅度增加,僅北鬥就有20多顆星,將進一步提高珠峰高程測量的精度與可靠性。 二是首次在珠峰地區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填補了重力空白區,通過實現航空重力與陸地重力數據融合,將大大提高珠峰地區重力場的精度。
  • 中國測繪丨珠峰高程測量:需要一個長期的科學探索過程
    記者:從結果來看,此次登頂測量國產測繪儀器擔綱了主角,經受住了考驗,出色地完成了測量任務。請您從珠峰高程測量的裝備和技術手段變化,談一談我國測繪技術裝備的發展變遷以及創新。黨亞民:前幾次珠峰高程測量,基本使用國外進口的測繪儀器。
  • 測量黑科技助力珠峰測繪,武大測繪人將前沿技術應用貨物體積測量
    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再次為珠峰測量海拔高度,並刷新了歷史。在此次登頂的技術解讀中,「黑科技」「國產化」這兩個關鍵詞頻頻出現。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測量難度極大,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將其作為一個重大的科學攻關項目。
  • 《中國測繪》雜誌丨珠峰高程測量:需要一個長期的科學探索過程
    記者:從結果來看,此次登頂測量國產測繪儀器擔綱了主角,經受住了考驗,出色地完成了測量任務。請您從珠峰高程測量的裝備和技術手段變化,談一談我國測繪技術裝備的發展變遷以及創新。黨亞民:前幾次珠峰高程測量,基本使用國外進口的測繪儀器。
  • 珠峰高程數據從哪起算?揭秘我國水準原點...
    珠峰高程數據從哪起算?揭秘我國水準原點... 我國的高程基準在歷史上是有變化的,水準原點的建設和確定經歷了曲折的歷史過程。1915年,北洋政府期間,曾聘請日本商人在北京西安門大街建造過一個水準原點。國民黨統治時期,又在南京石橋舊測量局建造了水準原點,後又陸續建造了多個。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正式啟用之前,我國水準起算點(面)達10多個。最早比較出名的是位於長江口的吳淞高程基準。
  • 江蘇測繪為丈量珠峰扛起堅實擔當 「千裡眼」、「金箍棒」……助力...
    洞悉他的「身高」變化,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分析、研判珠峰地區的生態保護、地質現狀,地殼運動;而「丈量」珠峰的過程,也是我國測繪技術綜合運用的一次大檢閱。在這場頂級測繪「練兵」中,江蘇測繪企業、科研人貢獻了堅實力量,在8848.86米的珠峰,自信滿滿地亮出「國產化」標杆,再一次擦亮「中國製造」的名片。
  • 登峰測極|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國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珠峰大本營現場指揮部獲悉,此前中國測繪工作者分別於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測繪隊員在作業點進行GNSS測量,圖為安裝國產設備儀器。
  • 珠峰新身高從青島「量」起 水準原點為何在青島?
    珠峰新身高的發布令人振奮,但鮮為人知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而測量高度的基準,都是來自位於青島觀象山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這處原點就在觀象山公園內一座造型別致的小石屋中,屋內有口旱井,井下鑲嵌著一顆拳頭大小、價值不菲的瑪瑙,點位有18釐米長,這裡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的起算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
  • 珠峰測高,中國實力的再一次證明
    這個數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知道嗎,這個高度其實是我國科學家在2005利用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辦法測出來的。目前,15年過去了,我國科學家再次踏上測量珠峰高度的徵途,和上過一次不同的是,這次的目標是精確測量珠峰的高度,因此面臨的困難也是前所未有的。
  •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9日電題: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新華社記者初見鄭林時,他正和同事聊著家常。珠峰大本營帳篷內微弱的燈光打在他黝黑而線條柔和的臉頰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說起話來語速很快的他,聊到盡興處,會用濃厚的關中話和同事「拌嘴」,活潑得像個孩子。「我就喜歡幹測繪。」
  • 我國首次進行珠峰航空遙感綜合測量,航拍畫面曝光
    珠峰旗雲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原定於5月22日向珠峰最高點發起衝鋒的計劃,本次珠峰高程測量過程中,除了在珠峰區域開展了航空重力測量以外,還首次進行了珠峰區域的航空遙感綜合測量,獲得高精確的珠峰及珠峰周邊區域的三維地形數據。與衛星遙感相比,航空遙感綜合測量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測量精度,可達到釐米或分米級別。
  • 測繪人的驕傲!關於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一點小科普
    一共30隊名隊員,將在2020年5月6日從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開啟珠峰衝頂測量,其實應該就是對珠峰頂部的高程進行測量。這幾天隊員們其實也沒閒著,在大本營周圍進行了控制測量,11臺國產華測GNSS接收機同步進行控制測量。
  • 登峰測極·測繪人③|45年前登頂珠峰,大家抱一起哭了
    60年後的今天,中國登山隊與國測一大隊攜手再度承擔重任,2020珠峰高程測量再起徵程。為紀念這個重要時刻,澎湃新聞尋訪了1975年、2005年參與珠峰高程測定的測繪老隊員,和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前方測繪隊員,以向挑戰極限、勇攀高峰的測繪人、攀登者致以敬意。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現了中國人不斷攀登、勇於突破的精神,也彰顯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大國風範。《中國測繪》雜誌2020年第12期將為讀者講述那些為珠峰新高而「攀登」不止、奮進不止的動人故事。《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封面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 可快速關注我們在測繪人的眼中,珠峰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測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