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重大發現:引力波與愛因斯坦的完美擁抱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背景簡介: 

  最近,美國科學家宣稱,位於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簡稱LIGO)已成功探測到引力波。消息一經傳出,全球科學界立即引起了轟動,這是世紀性的、革命性的、振奮人心的重大發現,可以類比百年前的人類發現電磁波。這意味著,人類科學研究從電磁波時代進入引力波時代,我們將從全新的探測窗口傾聽宇宙的「歌唱」。電磁波的應用與開發產生了無線電通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交流與溝通方式,進一步引發今天的信息革命時代來臨。一旦未來的引力波通訊技術開發成功,可能引導人類進行跨越星際的交流,幫助人類走出地球這一生命的搖籃、向宇宙的深度進軍。

  1.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 -- LIGO)是美國建設的大型雷射幹涉儀,由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負責運行,分別坐落在美國北部的華盛頓州和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南北距離約2000多公裡;幹涉儀臂長3公裡和4公裡、呈垂直布置。一旦引力波闖入地球,引發時空震蕩,造成幹涉臂距離變動,這將讓幹涉儀的幹涉條紋變化,依此確定引力波強度。

  據推算,本次宣布的引力波直接探測,其信號來自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雙黑洞的合併事件,持續時間約200毫秒,振蕩頻率30--150赫茲。兩個互相纏繞運動的黑洞質量大約相當於30個太陽,它們在最終的毀滅性的碰撞合併時發出引力波爆發,此發現事件的探測時間是2015年9月14日(探測編號GW150914)。

  2.什麼是引力波?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GR)在1915年提出、於1916年發表,這是關於引力場中物質運動的規律描述,而引力場是控制宇宙萬物的四個基本相互作用之一,有物質就產生引力場。諸如,地球上的蘋果為什麼下落?為什麼月球圍繞地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這些就是萬有引力現象的案例。牛頓引力定律只是低速度描述引力場的近似,而愛因斯坦給出更加完美的普適方程,並獲得大量實驗驗證支持;牛頓引力理論無法給出引力波的概念,因為其方程不能提供輻射的解。類比電磁波,有助我們概念的簡化、生動理解引力波的含義。GR的引力場方程可以獲得如同電磁場一樣的傳播解,其時空波動的傳播速度是光速,依此愛因斯坦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簡單而形象比喻,電磁波是電磁能量的空間傳播,而引力波是時空引力能量的傳播。不同於電磁波,引力波是物質能量劇烈加速變化引起時空形變的傳播;電磁波的源泉則是電場和磁場的震蕩傳播。但是兩者的傳播速度是一樣的,都是光速,即每秒30萬公裡(比較地球月球距離38萬公裡)。此外,引力波的震蕩模式(偏振)與電磁波稍有不同。  

  3.引力波如何產生?為什麼引力波的探測那麼難? 

  引力波發生在一個巨大的天體突然加速運動,就像當恆星的超新星爆發時、或者當兩個巨大的星體發生碰撞、或者兩個緻密星體合併,諸如中子星與黑洞這類星體的碰撞與合併。由於距離遙遠,引力波能量到達地球時的信號非常微弱。現在LIGO探測器檢測的精度相當於,在北京觀測上海的原子運動,其難度可想而知。近100年來,全球科學家一直翹首以待這一宇宙物質的波動光顧地球。然而,尋找世間微弱的奇蹟,談何容易,各種大型引力波探測器在世界各地建設,美國引力波雷射幹涉儀LIGO堪稱之最。引力波能量微弱的原因可以類比電子與質子的相互作用,兩者的電力作用相當於其引力作用的10億倍,所以依此設想的引力波能量微弱。雖然引力波在宇宙到處存在,但是其微弱的能量使得我們難於探測到。

  4.引力波的探測主要有哪些方法?

  由於引力波爆發引起時空震蕩,使得物體產生微小抖動,所以引力波觸發微小時空變化。諸如,黑洞合併時釋放出巨大引力波能量,地球的引力波雷射幹涉儀LIGO的幹涉臂被引發微小的震動;雙中子星系統的纏繞運動將釋放引力波,其軌道尺度變小;脈衝星陣列的監測可以反映引力波穿過時的漂移;引力波損失動量可以導致脈衝星轉動速度飽和,等等。對於上述現象的觀測和監測,讓我們判斷引力波的存在證據。1974年,美國天文學家赫爾斯和泰勒,利用阿雷西博30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觀測到雙中子星系統的軌道收縮,雖然每年3釐米的軌道變化,這與愛因斯坦的預言一致。由於他們間接證實引力波存在,於1993年兩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引力波尋覓的徵途上,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也不甘落後,他們相繼建設各自的探測器,苦苦等待引力波投來激動的漣漪。依據愛因斯坦理論推算,在幾千光年距離遠的黑洞或中子星合併事件,其引力波強度可以被LIGO測到。 

  5.本次引力波發現的可信度有多少? 

  本次宣稱的引力波發現,是南北距離兩千多公裡的兩個雷射幹涉儀的同步探測結果,但是本人對此有90%以上的可信度。那麼,10%的疑慮是什麼?其一,在美國LIGO獲得引力波信號時,歐洲引力波設備VIRGO沒有反應,缺少相應的佐證信息;其二,引力波信號出現時,多個衛星探測器在空間工作,也沒有發現宇宙深處的Gamma射線爆發、X-射線爆發;而地面光學與射電望遠鏡也沒有發現超新星爆發和射電爆發事件。當然,LIGO可以如此反駁說,雙黑洞外圍沒有大量吸積物質運動,其碰撞合併不會產生足夠多的電磁能量爆發。目前,LIGO的引力波發現還沒有外部佐證事件,這可能被詬病為孤立的「自證」發現事件。LIGO需要進一步等待新的引力波信號到來,再次證實其發現的可靠性。就此,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的引力波事件。1979年,美國馬裡蘭大學物理學家宣稱發現引力波,一時間轟動世界,但是之後的質疑聲音不斷。當時探測引力波使用了鋁錠探測器,其靈敏度較低,現在看來那時很難探測到微弱的引力波信號。兩年前,也曾有人宣稱發現了宇宙引力波,可是後來經過仔細審查,發現其誤差超過了預期。因此,我們還需要LIGO等待未來的再次引力波信號到達,如此才能打消我們的疑慮。

  6.LIGO探測到引力波的意義何在? 

  引力波的發現將是物理學100年來最大的突破之一。到此,愛因斯坦全部預言獲得驗證,這為廣義相對論GR畫上完美句號。引力波曾經間接被發現,但是直接探測這還是首次。正如美國科學家所言,引力波的證實是GR的最後一個「拼圖」,GR的其它幾大驗證早就被實驗所證明,包括:水星近日點進動、光線在引力場偏折、引力紅移、雷達回波時間延遲、黑洞、自旋進動。 

  電磁波動的宇宙背景在1960年代發現,引力波在時空背景波動的發現,將深化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科學研究進入引力波天文學時代。引力波的發現好比百年前的電磁波發現,這將是世紀重大發現事件,將深遠影響人類未來。回想一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和麥克斯韋提出和創立電磁理論,預言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是電磁偶極子器件震蕩,導致電磁場在空間以光速傳播。德國科學家赫茲首先實現和證實電磁波的發射接收,其後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美國科學家莫爾斯發展了有線電報。今天,我們的手機、廣播電視,全是電磁波通信,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信息交流方式。 

  引力波通信可以與遙遠的宇宙實施聯絡,而減少幹擾;由於電磁波受到大氣層等離子體幹擾、太陽風乾擾、以及銀河系電荷幹擾,所以電磁信號傳輸距離有限。引力波是物質時空的振蕩,傳播速度與電磁波一樣,但是它是物質加速運動造成的時空能量波動,而不是電磁場的波動,所以不受宇宙到處分布的電荷幹擾。可以設想,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已經使用引力波通信技術,進行星際通訊傳播信息,可惜地球人類無法接收其信號;而我們的電磁信號即使傳到其它星球,也可能信息失真,這導致我們彼此在茫茫宇宙中互相尋找,不得知己。 

  現在,太陽系已經走完45億年歷史,太陽壽命只有100億年,因此逃離太陽系是未來人類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人類將與太陽一起在末日的燃燒中終結。假如藉助引力波通訊技術,接收高智慧的外星人信息,人類獲得更多宇宙的知識,他們將教會我們如何到宇宙深處找到新的家園,讓我們逃離地球的險惡環境。在21世紀,我們可能「傾聽」到外星人的引力波「歌唱」,或許這引導我們在未來與外星人匯合。找到宇宙深處的「自我」,這或許是人類科學好奇心的原初驅動力、也許是宇宙生命的終極意義吧。

    (作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張承民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發現引力波有多難?愛因斯坦當年投稿也遭拒
    《三體》中描述的引力波天線,拯救了人類;《星際穿越》最著名的影評這樣寫著:「能夠穿越星際的,不止引力波,還有愛。」為了證明現實中引力波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們從沒放棄過尋找引力波的蹤跡。農曆春節期間,朋友圈都被「引力波」刷屏了。人類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等待,首次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科學家激動了,連段子手都沸騰了。段子手們應景地創作出「引力波的發現,是情人節前對單身汪的最大打擊!
  • 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被證實,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作者:文/犇犇奇思妙想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就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中存在引力波。那麼,什麼是引力波呢?它是指物體加速運動時產生的引力輻射。當大質量的天體發生碰撞,或者超新星爆發,亦或者兩個黑洞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也就是說,只有較大的天體發生宇宙極端事件時,才會發出較為容易探測的引力波。因此,長久以來,引力波仍然是一個推測。直到2016年,LIGO科學組織和Virgo團隊才利用高級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雙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也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預言的正確性。
  • 愛因斯坦怎麼預言引力波的?
    1916年6月,愛因斯坦發現時空彎曲的擾動可以是以光速傳播的波,這就是引力波。 愛因斯坦怎麼預言引力波的?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8月17日科學家找到了雙中子星碰撞引力波以及光學對應體,(諾獎)應該差不多。」9月27日,在義大利都靈召開的G7峰會科學部長分會上,美國自然基金委員會主任France Cordova宣布了第四次引力波的重大發現,而且科學家首次得到了引力波的3D波形圖。
  • 愛因斯坦預言中了!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進入到20世紀以來,過去的100多年裡,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可以說是從0到1的突破,特別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直到今天,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路上的燈塔。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一個神秘的詞——引力波。什麼是引力波呢?
  • 天文學家或發現新型引力波
    該天文臺是全球最大的引力波觀測天文臺,此前已記錄了三次由劇烈爆炸形成的引力波。這幾次引力波均由黑洞相撞產生。  圖中綠色格線代表太陽和地球造成的時空彎曲。愛因斯坦曾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描述過這一效應。
  • 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有哪些重大發現?
    上世紀二十年代起,愛因斯坦就坐穩了物理學領袖的位置,儘管在他四十多歲後就沒再做出重大科學發現。一般而言,「愛因斯坦之後的科學家」並不是指愛因斯坦去世之後的科學家,而是指沒有和愛因斯坦處在同一科學時代的後來科學家。
  • 諾獎解讀|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起初,引力波曾遭到了物理學家的質疑。從理論的角度看,引力波的存在仰仗的是時空與其他物理實體之間的微妙差異。此外,通過實驗探測引力波是極為困難的。現在,再沒人懷疑引力波的存在了。引力波是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產物,而廣義相對論在20世紀已經被無數的觀測和實驗所證實。此外,一些天文觀測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間接證據。
  • 發現引力波意味著啥?學者:人類從此有了第六感
    愛因斯坦世紀預言終獲驗證,LIGO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  明鏡(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胡一鳴(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場方程,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一年之後,史瓦西發表了後來被用來解釋黑洞的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
  •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圓滿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它的意義非凡
    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出現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愛因斯坦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相對論的提出,尤中廣義相對論是人類探索宇宙重要的指引。不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不完整,它還缺乏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引力波。
  • 引力波的發現
    直到現在,某些研究人員運作的類似儀器也只能探測到非常強烈且非常近的引力波輻射,而無法探測到更遙遠的天體發射出的引力波。光的幹涉與LIGO項目隨著韋伯棒的失敗,更先進的直接觀測方案開始出現。20世紀7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韋斯開始計劃建造雷射幹涉儀來探測引力波。
  • 相對論和引力波如何被發現?愛因斯坦:我智力發展慢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布,首次利用引力波探測器,發現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科學家表示,這是一幅奇妙的宇宙圖景:兩顆黑洞的初始質量分別為29顆太陽和36顆太陽,合併成一顆62倍太陽質量且高速旋轉的黑洞,虧損的質量以強大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到宇宙,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最終抵達地球。
  • 人類發現引力波的100年曆程
    導語:美國領頭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科學家們在2月11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引力波: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個世紀前就預言的時空漣漪。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在實驗方面,第一個對直接探測引力波作偉大嘗試的人是韋伯(Joseph Weber)。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他第一個充滿遠見地認識到,探測引力波並不是沒有可能。從1957年到1959年,韋伯全身心投入在引力波探測方案的設計中。最終,韋伯選擇了一根長2米,直徑0.5米,重約1噸的圓柱形鋁棒,其側面指向引力波到來的方向。
  • 美國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預言獲證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它的發現是物理學界裡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在一片嘈雜的背景噪音中,一聲「噗」的清脆聲響,如水滴落水,持續時間短暫得不到1秒,這正是由引力波轉化成的宇宙之聲。當天在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會上,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家現場播放了來自宇宙的「聲音」。
  • 從引力波到黑洞,愛因斯坦百年前預測終被證實,還有蟲洞等待發現
    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次黑洞照片的發布,不但再一次完美驗證了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黑洞預言,而且也是更進一步解析宇宙奧秘的一塊最新拼圖。而對我們這些不明覺厲的普通吃瓜群眾來說,無論我們懂還是不懂,至少我們從發布的照片以及相關介紹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這幾年科學工程技術的快速進步。
  • 為什麼要研究引力波?新一代「捕手」將出現,它將發現更多引力波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前提出了許多科學理論推動了人類科學向前發展,其中有許多理論至今依然在發揮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頗有前瞻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先後提出了宇宙存在黑洞、引力波和蟲洞的預言。現在黑洞和引力波已經被證實了,就差蟲洞了。
  • 愛因斯坦說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為何有人認為引力波超光速?
    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曾經多次提及不可能存在比光速還要快的物體,根據實驗,光的速度約為30萬公裡/秒,不過即使人類日後可以實現光速飛行,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去往宇宙中任何一個地方。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如果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數十年內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2015年9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了新的發現,科學家勞倫斯 克勞斯指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發現了引力波,如果這個發現屬實,那麼將是一次轟動性的科學事件。
  • 在太空諦聽「時空漣漪」:人類發現了引力波!
    一位漢諾瓦的數據分析師作出重大的發現。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是從哪兒來的?通過使用一項150年前的發明,讓我們得以測量引力波!如何使用雷射幹涉儀來測量引力波?在五個多月的時間內,研究者們都沒有將他們的發現公之於眾。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建立者於2017年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