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月食
- Lunar eclipse -
在剛剛過去的7月3日,一場日全食讓南美洲的天文愛好者們大飽眼福,我國也有許多愛好者花費重金,千裡迢迢飛往智利,和當地人一起欣賞這場難得的天文盛宴。
我國天文愛好者劉君達拍攝的智利日全食照片與太陽閃光光譜照片(圖片來源:劉君達)
很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能力前往上萬公裡之外一飽眼福,只能在照片和視頻裡感受日全食的壯麗。不過,我們不必過於惋惜,因為——日食之後,月食又要來啦!
7月17日,今年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月食將發生在北京時間凌晨2時44分至清晨8時18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觀賞到帶食月落,但無法觀測到月食全程。不過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已經足夠他們興致勃勃地去觀賞和拍攝了。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月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月全食食甚時刻的月亮,整體呈現暗紅色,由於相機的長時間曝光顯得明亮了一些。實際上肉眼看上去,此時的月亮是相當暗弱的。
01
2019年7月17日凌晨月偏食的完整模擬圖,我們實際上只能看到前半段過程。
我們之前介紹過,日食是月亮遮擋住太陽形成的,只會發生在農曆初一(朔)這天。日食發生時,月亮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形成一塊陰影區,其中的人們便可以觀賞到日全食。
還記得這張圖嗎?圖中的陰影是日全食時月亮投射到地球上的影子,現在我們可以發現,陰影的邊緣有一大塊比較淺是區域,這其實是月球的「半影」。在半影區,月球只是部分遮擋住了太陽,人們可以看到日偏食卻無法看到全食。
而在滿月(望)這一天,地球也可能遮擋住太陽,導致月球上發生「日食」。只不過,地球比月球大得多,所以地球投向月球的影子很大,遠遠大於月球在日食時投向地球的影子,以至於可以覆蓋半個月球!於是,在地球上的我們會看到,地球的影子慢慢蠶食掉了明亮的月面,月面亮度逐漸降低,最終完全陷入地球的陰影之中,這就是「月全食」。而假使月球並沒有完全進入地球的影子,月球表面就仍然會有一些區域被陽光籠罩,這就成了「月偏食」。17日凌晨的這次月食現象,就是一次月偏食。
02
月食發生的具體過程有點類似日食,但卻更加複雜,主要是它多出了「半影月食」這個階段。地球的影子分為兩部分:本影和半影。本影區內,地球會完全遮擋住太陽;在半影區,地球沒有完全遮住太陽,而是只遮住了一部分,太陽光照降低了一些,但並未完全消失。下圖中,月球的本影就是顏色最深的圓形區域,而半影區則是它附近的淺黑色區域,在半影區,地球上的人們觀賞到的是日偏食而不是日全食。
月食的形成原理。月亮進入圖中最深色區域(本影)時,便會發生我們平常所說的「月食」,而如果只進入了較淺色的陰影區,則會發生「半影月食」
月食發生的具體過程有點類似日食,但卻更加複雜,主要是它多出了「半影月食」這個階段。地球的影子分為兩部分:本影和半影。本影區內,地球會完全遮擋住太陽;在半影區,地球沒有完全遮住太陽,而是只遮住了一部分,太陽光照降低了一些,但並未完全消失。如果用地球上的日全食作類比則更好理解:月球的本影就是下圖中顏色最深的圓形區域,而半影區則是它附近的淺黑色區域,在半影區,地球上的人們觀賞到的是日偏食而不是日全食。
由於半影區的存在,月食的種類多出了「半影月食」這一種,有時候月亮會只經過半影區而不經過本影區,這種月食也可以在地球上觀測,但憑藉肉眼很難分辨出來。
月偏食或者月全食發生時,月亮會先進入半影區,再進入本影區,食甚之後逐漸退出本影區並再次進入半影區,最後退出半影區。
03
月全食過程
此圖為2011年12月10日,月全食的全程模擬動畫,我們可以看到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之前先進入了半影,亮度稍稍降低了一些。
1、半影食始:月球開始進入地球半影,亮度稍稍減弱,比較難以用肉眼觀察。
2.、初虧:月球圓面邊緣剛好接觸地球本影,本影月食開始。接下來月球從東向西繼續進入地球本影。
3、食既:月球恰好完全進入地球本影的時刻。月偏食不存在這一過程。
4、食甚:月面圓心與地球本影的圓心最為接近。對於月偏食來說,這一刻是月球被本影覆蓋面積最大的時刻。
5、生光:月球開始移出本影區域,邊緣恰好接觸本影外側。月偏食不存在這一過程。
6、復圓:月球剛好完全離開地球本影的時刻,本影月食結束
7、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月食結束。
04
月食其實是比較罕見的天象,和很多人印象中的相反,如果光看發生的頻率,月食是不如日食頻繁的——每年至少會發生2次日食,而月食卻可以一次都不發生。我們之所以覺得日食更罕見,是因為日食只有少數地方可以觀測,不像月食這樣半個地球可見。
月食
時間
現象
2015年4月4日 12:00
月全食
2015年9月28日 2:47
月全食
2017年8月7日 18:20
月偏食
2018年1月31日 13:30
月全食
2018年7月27日 20:22
月全食
2019年1月21日 5:12
月全食
2019年7月16日 21:31
月偏食
日食
時間
現象
2015年3月20日 09:46
日全食
2015年9月13日 06:55
日偏食
2016年3月9日 01:58
日全食
2016年9月1日 09:08
日環食
2017年2月26日 14:54
日環食
2017年8月21日 18:26
日全食
2018年2月15日 20:52
日偏食
2018年7月13日 03:02
日偏食
2018年8月11日 09:47
日偏食
2019年1月6日 01:42
日偏食
2019年7月2日 19:24
日全食
2019年12月26日 05:18
日環食
2020年6月21日 06:41
日環食
2020年12月14日 16:14
日全食
2015年至2020年全球發生的日食與月食次數對比。可見日食次數遠多於月食
月食的確沒有日食(尤其是日全食)震撼,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那就是「紅月亮」現象。與月球不同,地球擁有比較濃密的大氣,這層大氣在平時很不顯眼,卻會在月食發生時大出風頭。從月球上看,地球的確遮住了太陽,但一部分太陽光被地球大氣折射,繞過了地球,並得以傳播到地球背面。由於陽光中的紅光成分更容易躲過大氣的散射——就像日落時候的太陽那樣,所以這部分陽光最終變成了紅光,投射到了月球表面,照亮了地球的陰影。這就導致月食時地球的影子並沒有那麼「黑」,而是呈現出一種暗紅色,看上去神秘而又令人感到一絲恐懼,大家津津樂道的「紅月亮」便誕生了。
上圖為月全食從初虧到食甚的過程拼接圖,展示了月亮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紅月亮」的
比較可惜的是,17日的月食是月偏食,而「紅月亮」現象只發生在月全食中。不過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月面的陰影呈現暗紅色而不是純黑色,只不過沒那麼明顯而已。
觀測指南
誠然,這次的月食觀測條件不是很理想,不僅是偏食,而且還發生在凌晨,還無法欣賞到全程,但相比3日我國完全不可見的日全食,這次的月偏食還是相當令人振奮的。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屆時不妨嘗試一下觀測,說不定能獲得些意外的收穫。
7月17日凌晨4時初虧時,月球所在的位置。
本次月食食甚最大食分約為0.65,即月面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將被本影遮蓋,比較容易觀測。
本次月偏食全程可見地區為中東、非洲(除西非和北非部分地區)、印度西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中亞部分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可以觀測到帶食月落,無法觀測到全程,越靠近西部可觀測時間越長。
月食時間表(以北京時間為準):
2時44分:半影月食開始
4時02分:初虧
5時31分:食甚
7時:復圓
8時18分:半影月食結束
觀測方法:可直接目視觀測,也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在月食開始時位於西南方低空,應選擇無遮擋的地點觀看。
科普遊子
正致力成為中國最專業的
自然科普活動平臺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