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索:顯微鏡和經緯儀都是哪國人發明的?

2020-12-04 小伍談科技

顯微鏡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1590年前後發明的。它的結構很簡單,是由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雖說他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他本人卻並沒有認識到顯微鏡的真正價值。

事隔90多年後,一個叫列文虎克的荷蘭人,又研製出一架顯微鏡,還第一次用它進行科學研究試驗,成了現代顯微技術的先驅。1632年,列文虎克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市。他從小沒有念過多少書,也沒接受過正規的科學訓練,成年後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店員。但他是一個對新奇事物充滿強烈興趣的人。一次,他從朋友那裡聽說有家眼鏡店可以磨製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楚。他對這個神奇的放大鏡充滿了好奇心,但又因為價格太高而買不起。於是,他經常出入這家眼鏡店,認真觀察磨製鏡片的工作,暗自學習磨製鏡片的技術。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1665年,列文虎克終於製成了一塊直徑只有0.3釐米的小透鏡,還給它做了一個架子,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子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裡射進來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臺顯微鏡就研製成功了。

列文虎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繼續下功夫改進顯微鏡,進一步提高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觀察了解神秘的微觀世界。為此,他辭退了工作,專心致志地研製顯微鏡。幾年後,他終於制出了能把物體放大300倍的顯微鏡1675年的一個雨天,列文虎克從院子裡舀了一杯雨水,然後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他發現水滴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在蠕動,而且數量多得驚人。用他的話說,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全荷蘭的人數還多出許多倍。以後,列文虎克又用顯微鏡發現了紅血球和酵母菌。一個個微小的世界,在他的顯微鏡底下被打開了。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世界的發現者,1680年,英國皇家學會選舉列文虎克為會員。不久,他又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20世紀以來,現代顯微技術高速發展,紫外線顯微鏡、電子顯微鏡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

經緯儀

在16世紀的歐洲,測量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希望有一種新的計算土地的距離和面積的方法,一些新的儀器於是紛紛出現。有的是天文學家們發明的儀器的簡化,有的是由若干種儀器結合而成的,可它們過於複雜而且難以操作,因而大多數也就很快被淘汰了,幾乎只有經緯儀得以存留下來。

經緯儀,是用來測量遠處的物體的方位角和仰角的一種儀器。它把中世紀佔星家的幾何象限,與建築家們為製圖而採用的水平刻度盤結合了起來。這種安有羅盤的刻度盤,在1510年前後用來測繪羅馬的地圖。它是個水平的盤,上面有一根中心柱,柱上有一個垂直的有刻度的半圓,半圓上有兩個插入的影矩尺。在1512年的一本普及讀物中,有一幅這種儀器的木刻插圖,稱之為 polimetrum,它就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經緯儀插圖。

1571年,德國的迪格斯出版了《儀器》一書,書中有關於經緯儀的最早的文字描述,「經緯儀」這個名稱也最早出現於這本書。不過,他只把水平刻度盤稱為經緯儀,因而與 polimetrum這種經緯儀不同。

至今還有兩臺伊莉莎白時代的經緯儀保存下來,較早的一臺是一個叫科爾的人於1574年製作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哈貝梅爾斯家族是一個儀器製造世家,16~18世紀流行的很多經緯儀就出自這個家族之手。不過,在很長的一個時期裡,搞測量的人,仍然習慣用那些分離的儀器。

1730年前後,一個叫西桑的人,製作出最早的有望遠鏡的經緯儀。他還用泡水平儀取代了鉛垂線,製造了有齒邊的垂直度盤,使它能用一個齒輪來轉動。消色差透鏡的發明,使望遠鏡的長度大大縮短,很容易安裝在可攜式的儀器上。1787年,拉姆斯登為英國軍械署製作了大型經緯儀,增添了顯微鏡和測微計,從而使近現代經緯儀大體定型。

氣壓計

氣壓計是由伽利略的學生託裡切利於17世紀發明的。1643年,託裡切利和他的同事維亞尼,在一根長約0.9米的一端封閉的管子裡,灌進一些水銀,用大拇指按住頂端;然後把它倒過來,把管口浸入一個裝有水銀的盤子裡。當他把大拇指拿開,管子裡的水銀就下降,在水銀的頂端,形成了六英寸長的一段真空,後人稱為「託裡切利真空」。

託裡切利解釋說,空氣的壓力向下壓盤中的水銀,把管內水銀託住,使水銀柱的重量,恰好與氣壓產生的上託力平衡為止,水銀柱的高度表示大氣壓力的大小。依據這個認識,他製成了第一個氣壓計。這就是今天用來量度大氣壓力的裝置。

後來,他的這個看法,為帕斯卡爾所證實。他把託裡切利的氣壓計帶到山頂上去。在他爬山時,水銀柱就慢慢下降。越向上爬,空氣就越稀薄,氣壓計受到的大氣壓力就越小。託裡切利和維亞尼,還注意到水銀柱的高度每天略有變化。不久,他們又發現氣壓低,往往表示天氣不穩定,要不就是快有暴風雨了。依據他們的這個發現,早在1649年,有些國家作系統的氣象觀察,而氣壓計提供很有用的資料,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843年,法國人維迪設計成第一個非水銀氣壓計。它有一個扁平的金屬盒,盒內空氣自然要完全抽出來。現在家用的,就是這種小巧堅固的無液氣壓計。

相關焦點

  • 探索世界神器[開團]|紙質顯微鏡-斯坦福生物學博士的黑科技發明
    【六一禮物推薦】帶娃探索世界的神器--美國斯坦福生物學博士的黑科技發明2.0版紙質顯微鏡產品套裝,團購價僅
  • 經緯儀的作用及用途
    經緯儀簡介     經緯儀根據度盤刻度和讀數方式的不同,分為遊標經緯儀,光學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   一些建設項目的工地上,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技術人員架著一臺儀器在進行測量工作,他們所使用的儀器就是經緯儀。經緯儀最初的發明與航海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十五 十六世紀,英國、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因為航海和戰爭的原因,需要繪製各種地圖、海圖。
  • 經緯儀的測量原理 經緯儀怎麼測量距離
    經緯儀的測量原理 經緯儀怎麼測量距離經緯儀原理是什麼?經緯儀是常見的工程測量工具,具有兩條互相垂直的轉軸,以調校望遠鏡的方位角及水平高度,主要配合地面望遠鏡使用。經緯儀的測量原理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看看詳細介紹。
  • 安慶博飛電子經緯儀_華威測繪
    電子經緯儀的自動記錄、儲存、計算功能,以及數據通訊功能,進一步提高了測量作業的自動化程度。全站儀與光學經緯儀區別在於度盤讀數及顯示系統,電子經緯儀的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及其讀數裝置是分別採用兩個相同的光柵度盤(或編碼盤)和讀數傳感器進行角度測量的。安慶博飛電子經緯儀,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速測儀。
  • 顯微鏡的發明,開啟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
    自從人類學會了思考,就渴望看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直到人類發明了顯微鏡。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沿海地區的人們在加工金屬時無意中造出了玻璃。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知道用玻璃來彎折光線。
  • 蒼溪經緯儀維修那家比較好-捷創力測繪
    蒼溪經緯儀維修那家比較好-捷創力測繪經緯儀的坐標測量4.儀器有故障,由熟悉儀器結構者或修理部修理;5.每次使用完後,應對儀器擦乾淨,保持乾燥。經緯儀是測量工作中的主要測角儀器。由望遠鏡、水平度盤、豎直度盤、水準器、基座等組成。
  • 顯微鏡再見!華中科技大學研發黑科技,手機裝上它,可放大1000倍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再現黑科技,1000倍手機顯微鏡你知道嗎?導語:列文虎克的顯微鏡幫助我們看清世界,讓我們知道再細微的生物都是獨立的存在我們把時間推移到1723年的8月份的一個非常普通的清晨,一位名叫安東尼·范·列文虎克的老人叫來了自己的女兒和朋友,讓他們幫忙把兩封信和一個普通的包裹郵寄到倫敦皇家學會。三天後這位九十多歲的科學家與世長辭,而那兩份信件以及包裹卻是描寫的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 歪果仁黑科技-Foldscope卡片顯微鏡
    最近打開Kickstarter刷腦洞發現一項歪果仁黑科技簡直實現了無數人青少年時期
  • 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顯微鏡進化史
    人類科技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偶然和機遇,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顯微鏡的出現也是如此。在大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從沙子裡提煉出了玻璃,然而他們只拿它製造玻璃飾品,而並沒有擁有光學應用方面。後來他繼續改良顯微鏡,設計了多種顯微技術,把放大倍數提高到300倍。他成為首個真正發現微觀世界的人,首個發現細胞,首個發現精子……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顯微鏡在醫學領域大放異彩,人們在顯微鏡裡發現了細菌,人類醫學正式步入現代醫學的時代。
  • 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是哪國人發明的?
    從西紅柿的歷史發展來看,西紅柿從南美秘魯傳入中美洲的時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美洲的印加人和阿茲臺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開始種植西紅柿了,而食用西紅柿的可考時間卻是16世紀。第一批食用者是瑪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區的原住民,他們食用的方法就是生吃,而沒有經過烹調。
  • 初二物理教學教案:顯微鏡和望遠鏡
    學生探究實踐營造探究氛圍   師:同學們介紹的都很好!如果我們身邊有透鏡,自己能不能用透鏡來組成望遠鏡呢?如果能,哪怎麼樣組合呢?首先大家觀察一下你身邊有那些透鏡,有幾個?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組合透鏡觀察物體,注意透鏡的變化和每個透鏡的位子!
  • 陀螺經緯儀和雷射測量儀器知識介紹
    catid=1802" target="_blank">經緯儀和雷射測量儀器。陀螺經緯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36902.htm將陀螺儀和經緯儀組合在一起,用以測定真方位角的儀器。在地球上南北緯度75°範圍內均可使用。
  • 突破「阿貝極限」 德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光學顯微鏡
    憑藉發明突破200納米「阿貝極限」的光學顯微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施特芬·黑爾獲得了這一榮譽。一年一度的「未來獎」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  黑爾在接過德國總統克勒頒發的獎盃時表示,將把所獲得的25萬歐元獎金作為一個科技公司的啟動資金,為將來研究更好的顯微鏡奠定基礎。
  • 【乾貨】各種測量儀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的使用方法詳解,一定要收藏!
    ;3.每個微調都應輕輕轉動,不要用力過大。測量時,將經緯儀安置在三腳架上,用垂球或光學對點器將儀器中心對準地面測站點上,用水準器將儀器定平,用望遠鏡瞄準測量目標,用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測定水平角和豎直角。按精度分為精密經緯儀和普通經緯儀;按讀數設備可分為光學經緯儀和遊標經緯儀;按軸系構造分為複測經緯儀和方向經緯儀。
  • 研究生發明三維顯微鏡 千人合影也能看清臉上的痣
    研究生發明三維顯微鏡 千人合影也能看清臉上的痣 2015-11-24 13:35:27  屏幕上圓形立體的巨噬細胞正在慢慢地伸出「觸角」,吞噬著周圍的殘骸,看上去有幾分觸目驚心……這一畫面來自於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研究生們發明的一種新型三維顯微鏡。由於徹底改變顯微鏡現有成像方式,該作品近日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決賽中一舉奪得特等獎。
  • 【微生物】微生物世界劃時代的進步----顯微鏡的發明
    早在距今8000年到公元1676年間,各國勞動人民就已經在實踐中開展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和活動。古人發現,吃剩的米粥數日後變成香醇可口的飲料,這就是人類最早發明的酒;宋朝時就已經發明人痘來預防天花。古人只知應用而不知其原理。微生物又是何時被人類發現的呢?
  • 科學與探索
    李楠告誡人們:我相信,未來科學探索不再只是科學家獨享的「遊戲」,也將成為大眾快樂的源泉。大家一起來探索科學奧妙麼!科學需要人民大眾廣泛的參與,因為科學的進步是全人類的事情!科學探索主要是「探索未知」,重點是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簡單地說科學發現就是發現新的科學事實和科學規律。
  • 有了它手機秒變顯微鏡!和孩子一起探索微觀世界吧~
    家裡有望遠鏡 放大鏡 一點都不稀奇如果是顯微鏡還是手機智能顯微鏡呢顯微鏡對於熊孩子來說分分鐘燃起他們的科學夢~ so easy ~文章底部有視頻哦·有一家來自臺灣的科技公司適時的改造了不接地氣的科技產品把手機和平板電腦秒變顯微鏡☟
  • 口袋裝120倍顯微鏡,讓孩子扔掉手機,變身列文虎克探索微觀世界
    ,仿佛自帶放大鏡和顯微鏡。列文虎克是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科學家啊!他非常喜歡研究透鏡,在他那個時代親自磨製了550多個透鏡,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而且還研製出了把物體放大300倍的顯微鏡。他是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人,為顯微鏡的發展和生物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 關於電子經緯儀檢定方法介紹
    catid=1802" target="_blank">經緯儀是一種帶有角度數字顯示和進行數據自動歸算及存儲裝置的經緯儀,具有測量精準、維護簡便、使用靈活等優點。用戶對於電子經緯儀檢定方法都具體了解過嗎?今天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電子經緯儀檢定方法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