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威望的科學家李楠,現在是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200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2013年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得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7年就職於芝加哥大學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
研究領域是宇宙學,集中在引力透鏡數值模擬、引力透鏡限制星系及星系團的質量分布、機器學習以及公眾科學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等課題。
李楠告誡人們:我相信,未來科學探索不再只是科學家獨享的「遊戲」,也將成為大眾快樂的源泉。大家一起來探索科學奧妙麼!科學需要人民大眾廣泛的參與,因為科學的進步是全人類的事情!
科學探索主要是「探索未知」,重點是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簡單地說科學發現就是發現新的科學事實和科學規律。
中國近代在科學領域確實是落後了,其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沒有了探索精神。 其實科學還有一個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意義:一種通過邏輯推理從觀察到的事實得出可驗證的結論的思維方式。通俗地理解這句話就是,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符合道理的分析,然後得出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結果。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的想法及做法就是科學。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科學並不僅僅是知識,它更是一種活動,是一種思維與實踐的方式。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不少知識,但他的思維方式是不科學的,他照樣會步入沉悶的復古傳統之中不能自拔,他同樣會在科學領域得不到發現發明創造,會不斷地犯錯誤,固步自封,亦步亦趨,跟在別人後面爬行。
西方近代科學崛起,與他們的探索精神學習精神有關,當他們發現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就能將理念變為新的科技概念,然後在將新概念研發開發成實用的科學技術,在新的實用科技的種子技術影響下,又不斷的將新的技術延升開發出新行業領域的新技術,就這祥不斷的開發出新行業新領域,促使科學技術進一步的向前發展。
而我們的近代社會,基本處於停止狀態和倒退狀態。這與國人長期處於封建統治社會提倡復古文化密不可分。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家思想,引導著一堆一堆人去追隨,不問青紅皂白越古越好,並極力為復古讚美,認為家思想是萬能的。這種思想這種風氣,嚴重的阻礙了人們思想的自由度,使的理想不能放飛,社會不能前進。
在西方科學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智慧金字塔尖的明珠,科學探索則被認為是人類中最聰明的那一群人的獨享技能展現的舞臺。阿基米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等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留下了無數讓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他們創造了科學的輝煌,西方的國家和人民都為他們的這些科學家感到驕傲自豪。
反觀我們呢?這裡只是就事論事,沒有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任何意思。
以黑格爾對孔子思想的評價:「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當然我們也不能崇洋媚外,認為黑格爾說的就完全正確,但我們從中是否可以有所領悟點什麼呢?
我並不是個科學家,但在科學領域摸爬滾打二十多年了,這裡邊的道道是了解一些的。中國從事科學工作的人獨創性不能說沒有,但很差。這是科學領域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遭成這一原因的因素很多,包括舊的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我們制度的使然。關鍵是你不能把兩千多年前的一個毫無科學意義的說教拿出來指導現在的科學事業和社會規範。
人類發展是向前走的。你背上背了一個沉重的歷史上撿來的烏七八糟玩意,壓的喘不過氣來,怎麼前行呢?
拋棄一些無用的東西,輕裝上陣吧!中國文化不會斷層,即使斷層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天塌不下來,地球不會停止轉動。
就像一篇文章中說的:「國人把易經當成神書,研究了幾千年,把國人變成一個不思進取的民族,幾千年來抱著老祖宗幼兒級的教科書當寶貝來學習,我們的知識能有進步嗎?探索精神提高了嗎?我們有了新的創造力嗎?答案是沒有,決對沒有。所以近代科技的發展,我們缺課了,也就沒有近代科技成果的種子技術,沒有了創造發明。」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還是死守著這個家思想不鬆口嗎?
有學者提出了三步走:第一,破冰至關重要。目前來看公眾科學在中國還屬於受眾偏小的亞文化範疇。如何打破目前的格局,讓公眾科學走進更多的人的生活,將是公眾科學在中國得以發展的關鍵的第一步。
第二,推廣則是破冰之後讓公眾科學真正在中國流行起來的主要任務。這個挑戰需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極客精神的大企業參與進來,利用其龐大的用戶覆蓋面和特有的用戶群體性質來製造公眾科學在中國的引爆點。
第三,雖然目前的公眾科學的工作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了,但為了可持續地發展,創新運營模式是必要的。例如,更多樣的互動和更豐富的回報。也許這樣會偏離公眾科學的原始定義,但定義不就是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改變的。
不要再把借鑑西方的科研成果說成是崇洋媚外了,要敢於大膽的引進來消化吸收。對於不利於科技發展的制度要敢於破,創立符合實際的新的制度。任何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都可以破除,不破不立制度是人定的,不是自古就存在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還是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的好:「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發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