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一個簡單卻充滿著神秘感的詞語,在懵懵懂懂的年紀,我們會在意追尋它;在長大的道路上,我們逐漸離它遠去,這就是科學,小的時候讓你如夢如痴,長大了卻越來越陌生。
對於科學最初的認識,便是從電視中看見航空母艦發射的場景,那個時候,對太空人是一種羨慕,相信很多人都在內心想過,長大後要做一個科學家、太空人,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
在《科學的故事》這本書中,作家吳國盛帶我們熬遊了一遍科學,簡單卻不枯燥。
通過一些資料的顯示,科學早期可以追隨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也就大概是公元3000左右。那個時期,已經有了數學、天文學和醫學的研究,科學也自此慢慢步入人們的視線中。
拿古典科學史來說,對科學的定義一切都顯得很模糊,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發現自然的時候,更傾向於用相似的詞句定義植物的自然「生長方式」,或者某個部落崇拜特定神靈的「方式」。所以說蘇格拉底早期對哲學科學史的研究是一個轉折點。
而對於中國來說,科學是從模仿到研究,因為在書中,作家吳國盛也提到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沒有科學之說的,顯然一些人會感到疑惑不相信,但從各個資料以及書中的觀點來看,中國最早手沒有科學的,中國的科學是通過後來研究到自行創造。
其實看完了整本書,對科學的脈絡沒有清晰,或許是自己對於科學太為陌生。科學本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從全然無知到後面的慢慢摸索、創造、知曉,最終傳播於世界。
其實近幾年對科學的爭議還是很大的,人類生活中,很多都被科學發明所替代,這有利也有弊,同時,造成了一些人的反響,不過我覺得科學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去研究創造,但是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更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這本書詮釋了一個科學的歷程,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在發展中的故事,與人類的發展有著相似之處,不知後面會發生什麼,但記住要一直這樣探索下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