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許多人眼中,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以它認識生命、認識自然、認識宇宙方面與古典神話比起來,感覺更加理性革新、深刻完善,使人認知觀念更有歸屬統一感。現代幾乎全人類都在崇尚科學理念,發揚科學精神。這是符合怎樣的一個特點?現代科學滲透於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之中。這是一種普世的情況,每一代人都會去自然而然接觸科學,畢竟社會已成這個樣子,幾乎無人能避免接觸它,而且每一代人受教育都必須去信仰它。可見其實科學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系統的、無處不在的宗教形式。
普朗克說:「科學不能解答自然的最終秘密,因為歸根到底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要解答的秘密之一。」這句話表明科學本身不是萬能的。其實,科學不僅不是萬能的,它對人類也存有危害的。之所以有危害,是因為現代科學只注重物質知識而非靈性知識。科學還應該支持和協助心靈的發展,而不該像今天在地球上這樣,世界上的人們越來越深地禁錮在物質主義的世界之中。
從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眾多不可解決的問題與災難。工業使水的汙染,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到最純淨的狀態,人無論採取再好的辦法,都不可能使其恢復到最純淨的程度,還有人類對地球礦藏能源的大規模開採,對大氣的汙染,對生態系統的破壞......這些行為無異於「自殺」。但畢竟我們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沒有人會因為空氣被汙染而拒絕呼吸、因為水不純淨而拒絕喝水、因為地下被挖空而不在地上居住......這裡只談反應事實,不談反對科技。一般的宗教,它們是從精神上叫我們信仰,然後讓我們去看到,或聽到、感受到實際的、真實的神的存在。而這個科學,特別是它的唯物觀讓我們在物質上認識、在物質上發展,從而達到精神上我們對它的依賴。科學表面帶給人類舒適安逸的生活形式,同時在物質上也帶給人類無法換回的災難,但這不是最「慘」的。從精神上,在科學沒有發展到那一步時,若你要是談到科學還未認識到的(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麼它就會說你是迷信、非科學,它就會掄起科學的棍子打你。
科學利用了人的欲望,人在自己的欲望中發展。當有人對當今科學某些理論(如進化論)提出質疑時,也經常會引起一些科學家的反對,可人們不知道這個不能容忍提出質疑的思想都是科學本身的作用,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所謂科學家是感情帶動的,不是理性的。其實這也是許多民間學者懷才難遇的一大原因之一。再強調一下,這裡並未說反對科學,只是指出因為人類太迷信於它所造成對人類的危險。現在宣揚人的信仰自由,不過人們自小接觸教育以來早已不自覺地「失去了自由」,不論是宗教還是所謂與宗教分別的科學,人們一旦相信了某樣就等於不是自由的,因為首先從思想體系上就已經被奴役了。的確,「奴役」一次詞聽起來似乎不太入耳啊。
瑪雅人把我們本次人類文明稱作情感的文明,佛家稱我們是有情眾生。確實我們人類不論做何事都會動用情緒,正是由於這一點,更利於唯物科學統治我們的文明。許多人們用情總是執著於對物質生活的追尋,而往往忽視了精神道德方面的東西,甚至有時犯下打破道德制約的錯誤。也就是說人類在不斷發展科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注重其對世界表象的解釋與更多物質性的知識,和提高了人類文明物質化的生活水準,雖然也知道對地球的破壞易使人類多災多難,但更多的是忽略物質主義在精神方面給人類帶來的巨災,使許多人不相信心德業力、善惡因果、外道眾生等存在,甚至使許多人自幼思想中認為人類可以世界上最高級的生命形式自居,在科學發展未達其地步的情況下這就屬狂妄自大與貪婪無知,而這不可避免地恰恰是每一個人都會有著的情感。
從古至今,人類的一切活動,不論是物質文明的演進或精神生活的追尋,其目的都是想要追求一個身體及心靈雙方面都能達到完美圓融的境界。這種內心深切的需求,使得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努力。科學的發達提升了物質層面的生活水平,至於藝術及宗教的追求也滿足了部分人的心靈。然而因為物質的量化是清楚而明確的,終使人類在心靈圓融的追求上遠不及科技文明的進步。所以在現代人的認知中,科學主導一切,甚而有人因此否定了心靈。人類文化發展至此遂誤人歧途,如未能及時醒悟而懸崖勒馬,實屬可悲。
科學源自測量,如未有測量的對象則不能成立;心靈源於認知,如未有認知的本體則無法存在。其實宇宙萬象遂由心靈與物質相互涵攝而歷歷顯現。因而如果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努力中,沒有使心靈的認知同時提升至相當的水平,則人類不但無法完全享用科學進步的成果,尚會因對心靈現象的認知受到扭曲而誤用科學,使人類文明物化。所以研習科學的人有必要對心靈現象深入探討而求其徹底了解;相對的探討心靈現象的學者亦必須對科學有一番了解才行。如此才能以不偏頗之心探求宇宙真理,並且同時達到心靈與物質兩方面均完美圓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