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休克是由於機體受到了體內或者外在有害因素,強烈襲擊之後造成有效循環量變少,使得生理機能嚴重障礙的症候群。常見的誘因比較多,比如出血、外傷、過敏等,導致機體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最終讓機體功能快速下降,甚至發生破壞的現象,被稱為是休克。情況嚴重的,會讓重要生命器官受到損傷,甚至是無法挽回的傷害。
一般來說,老年心衰者、嚴重感染者、嚴重燒傷者、嚴重中毒者、嚴重創傷者等,更容易出現休克的情況,需要多加注意。
休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目前,休克在臨床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休克,患者都會發生低血壓的現象。這主要是由於為了滿足全身氧供和代償氧供的需求,從而導致代償性心率速度增快,其次尿量也會減少。加上血壓下降之後,大腦供氧量不足很容易引發頭暈,因此患者能夠感受到頭暈的情況。
當容量不足以後,身體裡面一些器官還會灌注不足,還會發生口渴的症狀,非常想要喝水。並且,為了保證氧供,心跳速度會增快,患者也會感受到心臟不舒服,心跳快。發生尿量減少的原因,這是因為腎臟血流供應減少造成的。當患者發生休克後,還能明顯感受到尿量明顯變少。
哪種類似的休克比較常見?
感染性休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休克類型之一,主要是因為受到了細菌感染之後,血管張力會相對減少。當血管張力減少以後,患者全身毛細血管擴張,造成全身血管床增加,就在後期容量不斷上升以後,還會伴隨著心臟重要器官灌注逐漸減少,從而引發出來全身一系列的症狀。
目前在臨床上,常見的就是Gˉ桿菌感染,同時還分為冷休克和暖休克兩種類型。一旦發生感染性休克之後,需要及時就醫檢查,明確診斷後再去針對性治療,才能促進身體儘快恢復。
近日,一位數年前經歷過腸切除、腸吻合術、膽囊切除術、膽腸吻合術等多種手術的56歲男性患者,因突發高熱、寒戰等情況被急診收入醫院普外科,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重度感染性休克伴骨髓抑制,血壓僅80/51mmHg,病情極其危重。
一般來說,若能在休克早期進行有效的幹預,控制引起休克的原發病因,遏止病情發展,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所幸經過及時的手術治療,這位患者得以「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休克是臨床上常見的緊急情況,應該抓緊時間進行救治。在有典型臨床表現的情況下,對於休克的診斷並不難,重要的是能早期識別、及時發現並處理。因此,在生活中,一旦發現有人出現休克的情況,必須想辦法及時進行救治,以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