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基礎設計為鋼筋砼有梁式筏板基礎。筏板平面呈「L」形,筏板厚550mm,寬度22.16m,東西向長度44.36m,南北向長度82.78m.基礎梁截面尺寸為400×600mm。砼標號為C25,總方量為1310m3,所用鋼筋量150T。在16-18軸間靠近18軸處留有1m寬的貫通後澆帶,後澆帶砼待主體完工後再澆築。
目錄:
1、基礎筏板及基礎梁分項工程施工工藝
2、機械挖土
3、機械回填土
4、現澆框架結構鋼筋綁紮
5、鋼筋電渣壓力焊
6、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築施工
7、普通混凝土現場拌制
8、一般磚砌體砌築工藝標準
9、混凝土墊層施工
10、室內給水管道
11、陶瓷錦磚地面施工
12、牆面貼陶瓷錦磚施工
13、抹水泥砂漿
14、混凝土內牆、頂抹灰
15、樓梯扶手安裝
16、室內給水管道
建築工程施工工藝技術標準
保溫(隔熱)層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鋼筋電渣壓力焊接頭焊接缺陷與防止措施
各類土的邊坡坡度
混凝土頂板抹灰
接地體安裝工藝
梁鋼筋綁紮
鋁合金門窗安裝允許偏差
木門窗安裝允許偏差及留縫寬度
現澆框架混凝土允許偏差
目 錄
1基礎筏板及基礎梁分項工程施工工藝 1
2機械挖土 4
3機械回填土 8
4現澆框架結構鋼筋綁紮 12
5鋼筋電渣壓力焊 18
6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築施工 22
7普通混凝土現場拌制 28
8一般磚砌體砌築工藝標準 32
9混凝土墊層施工 38
10室內給水管道 40
11陶瓷錦磚地面施工 46
12牆面貼陶瓷錦磚施工 49
13抹水泥砂漿 53
14混凝土內牆、頂抹灰 58
15樓梯扶手安裝 63
16室內給水管道 66
17燈具、吊扇安裝 72
18開關、插座安裝 77
19配電箱(盤)安裝 80
20防雷及接地安裝 85
21架空線路的拉線 96
22架空線路的接戶線安裝 100
23半硬質阻燃型塑料管暗敷設 103
24廁、浴間塗膜防水施工 106
25鋁合金門窗安裝 111
26鋁合金框、扇及塑料框、扇玻璃安裝 115
27玻璃安裝 119
28木門窗安裝 121
29屋面保溫層施工工藝 125
30屋面找平層施工 128
31屋面保溫層施工 131
32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屋面防水層施工 133
33消防工程安裝的通用 136
34室內消火栓系統管道安裝 137
1基礎筏板及基礎梁分項工程施工工藝
1.1概況及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基礎設計為鋼筋砼有梁式筏板基礎。筏板平面呈「L」形,筏板厚550mm,寬度22.16m,東西向長度44.36m,南北向長度82.78m.基礎梁截面尺寸為400×600mm。砼標號為C25,總方量為1310m3,所用鋼筋量150T。在16-18軸間靠近18軸處留有1m寬的貫通後澆帶,後澆帶砼待主體完工後再澆築。
1.2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工作量小,施工簡便,所以不考慮劃分施工段,整體為一個施工段;鋼筋及砼澆築工程,以後澆帶為界分為兩個施工段,組織簡單流水施工。鋼筋工程先施工1-16軸(I段),自檢、隱檢驗收合格後澆築砼。在澆築I段砼同時繼續綁紮18-58軸(II段)鋼筋,自檢、隱檢驗收合格後連續澆築II段砼。(I段砼量約為660m3,II段砼約為650m3)。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1.2.1模板工程
(1)模板採用定型組合鋼模板,U型環連接。墊層面清理乾淨後,先分段拼裝,模板拼裝前先刷好隔離劑。(隔離劑主要用機油)。外圍側模板的主要規格為1500×300mm、1200×300mm、900×300mm、600×300mm。模板支撐在下部的砼墊層上,水平支撐用鋼管及圓木短柱、木楔等支在四周基坑側壁上。基礎梁上部比筏板面高出的50mm側模用100mm寬組合鋼模板拼裝,用鐵絲擰緊,中間用墊塊或鋼筋頭支撐,以保證梁的截面尺寸。模板邊的順直拉線較正,軸線、截面尺寸根據墊層上的彈線檢查較正。模板加固檢驗完成後,用水準儀定標高,在模板面上彈出砼上表面平線。作為控制砼標高的依據。
(2)模的順序為先拆模板的支撐管、木楔等,松連接件,再拆模板,清理,分類歸堆。拆模前砼要達到一定強度,保證拆模時不損壞稜角。
1.2.2鋼筋工程
(1)鋼筋按型號、規格分類加墊木堆放,覆蓋塑料布防雨雪。
(2)盤條I級鋼筋採用冷拉的方法調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內。
(3)對於受力鋼筋,I級鋼筋末端(包括用作分布鋼筋的I級鋼筋)做180度彎鉤,彎弧內直徑不小於2.5d,彎後的平直段長度不小於3d.II級鋼筋當設計要求做90度或135度彎鉤時,彎弧內直徑不小於5d。對於非焊接封閉筋末端作135度彎鉤,彎弧內直徑除不小於2.5d外還不應小於箍徑內受力縱筋直徑,彎後的平直段長度不小於10d。
(4)鋼筋綁紮施工前,在基坑內搭設高約4m的簡易暖棚,以遮擋雨雪及保持基坑氣溫,避免墊層砼在鋼筋綁紮期間遭受凍害。立柱用ф50鋼管,間距為3.0m,頂部縱橫向平杆均為?50鋼管,組成的管網孔尺寸為1.5×1.5m,其上鋪木板,方鋼管等,在木板上覆彩條布,然後滿鋪草簾。棚內照明用普通白熾燈泡,設兩排、間距5m。
(5)基礎梁及筏板筋的綁紮流程:
彈線→縱向梁筋綁紮、就位→筏板縱向下層筋布置→橫向梁筋綁紮、就位→筏板橫向下層筋布置→筏板下層網片綁紮→支撐馬凳筋布置→筏板橫向上層筋布置→筏板縱向上層筋布置→筏板上層網片綁紮。鋼筋綁紮前,對模板及基層作全面檢查,作業面內的雜物、浮土、木屑等應清理乾淨。鋼筋網片筋彈位置線時用不同於軸線及模板線的顏色以區分開。梁筋骨架綁紮時用簡易馬凳作支架。具體操步驟為:按計算好的數量擺放箍筋→穿主筋→畫箍筋位置線→綁紮骨架→撤支架就位骨架。骨架上部縱筋與箍筋宜用套扣綁紮,綁紮應牢固、到位,使骨架不發生傾斜、鬆動。縱橫向梁筋骨架就位前要墊好梁筋及筏板下層筋的保護層墊塊,數量要足夠。筏板網片採用八字扣綁紮,相交點全部綁紮,相鄰交點的綁紮方相不宜相同。上下層網片中間用馬凳筋支撐,保證上層網片位置準確,綁紮牢固,無鬆動。
(6)鋼筋的接頭形式,筏板內受力筋及分布筋採用綁紮搭接,搭接位置及搭接長度按設計要求。基礎架縱筋採用單面(雙面)搭接電弧焊,焊接接頭位置及焊縫長度按設計及規範要求,焊接試件按規範要求留置、試驗。
1.2.3砼工程
(1)採用現場機械攪拌、砼輸送泵泵送的方案。考慮冬期施工,並要能有效防止連續降雪對砼澆築施工的影響,砼冬期施工採用綜合蓄熱、砼摻外加劑,輔以暖棚施工法。
(2)配合比的試配按泵送的要求,坍落度達到150-180mm,水泥選用普通矽酸鹽水泥32.5號,砂為中砂,石子為5-25mm粒徑碎石,外加劑選砼泵送防凍劑,早強減水型。拌合水為自來水。砼配合比由現場原材料取樣送試驗室試配後確定,現場施工時再根據測定的粗細骨料實際含水量,對試驗室配比單作以調整。
(3)澆築的順序是先澆築I段,後澆築II段。澆築I段砼時的施工流向是先自A30軸至A1軸,再拐至16軸處後澆帶邊;澆築II段砼時的施工流向是自58軸至18軸處後澆帶邊。
(4)澆砼前應做到:
①鋼筋已作完隱檢驗收,符合設計要求。
②砼輸送泵管支架已搭設完成,支架牢固可靠,並保證支撐件及其上的泵管不壓鋼筋及模板。支架支撐管件應獨立設置,不能與模板支架或鋼管連接。
③砼攪拌機負荷試運轉正常。
④砼輸送泵調試完畢,加水試壓正常,泵管已連接,密封完好。
⑤計量器具如磅秤、臺秤等經檢查核實無誤,砼攪拌機上的加水量計量器試運行準確。
⑥砼振搗器經檢驗試運轉正。
⑦水泥、砂、石、外加劑等材料現場已有足夠的儲存量,並已落實好供應渠道,可保證連續澆築施工時的後續供應。
⑧現場粗細骨料實際含水量已經測定並已調整好施工配合比。
⑨根據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要求已對班組進行過全面的施工技術交底。
⑩冬期施工的各項保證措施,如水的加熱溫度是否達到要求,保溫覆蓋物資是否齊備等等已經落實完備。
(5)砼攪拌採用兩臺350型自落式攪拌機同時工作,根椐攪拌機的出料能力選擇適合的砼輸送泵,即在單位時間內攪拌機總的實際餵料量要與砼輸送泵的吞料量相適應,保證泵機的正常連續運行及不超負荷工作。
(6)綁筋期間基坑內所搭的暖棚,根據實際氣候條件可考慮作為砼澆築及養護期間的遮雪、保溫棚。在棚內均勻設置三處測溫點記錄棚內氣溫,掌握棚內與室外氣溫溫差情況,以採取相應的措施。
(7)澆築施工前模板內的泥土、木屑等雜物清除乾淨,鋼筋或模板上若粘有冰雪及時清除。
(8)砼拌合用水的加熱。在攪拌機旁架一水箱,下邊用煤生火加熱,水溫至60℃-80℃即可,不宜超過80℃。但根據實際氣溫條件可加水至100℃,但水泥不能與熱水直接接觸。
(9)粗細骨料中若含冰雪凍塊等及時清除,拌合砼的各項原材計量須準確。粗細骨料用手推車上料,磅秤稱量,水泥以每袋50kg計量,泵送防凍劑用臺秤稱量,水用砼攪拌機上的計量器計量。
(10)攪拌時採用石子→水泥→砂或砂→水泥→石子的投料順序,避免80℃左右的熱水與水泥直接接觸,發生瞬凝現象,泵送防凍劑與骨料一同加入。攪拌時間不少於90秒,保證拌合物攪拌均勻。
(11)砼輸送泵的泵管用草簾包裹保溫。砼自攪拌機出料後及時輸送至澆築點,保證砼在入模時的溫度不底於5℃(溫度計實測)。若澆築時實測砼的入模溫度達不到5℃,可採取下列措施:
①繼續提高拌合水的溫度。
②在現場暖棚內靠近澆築點的區域均勻設火爐生火加溫。
(12)開始泵送時,砼泵應處於慢速、均速,並隨時可反泵的狀態。泵送速度應先慢後快,逐步加速。泵送砼應連續進行,當輸送泵管被堵塞時,立即採取下列措施排除:
①重複進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砼至料鬥中,重新攪拌後泵送;
②用木槌敲擊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將砼擊松後,進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
③當上述兩種方法無效時,應在砼卸壓後,拆除堵塞部位的輸送管,排除砼堵塞物後再接管輸送。
(13)砼振搗採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時振動棒要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以防漏振。插點間距約40cm。振搗至砼表面出漿,不再泛氣泡時即可。
(14)澆築筏板砼時不需分層,一次澆築成型,虛攤砼時比設計標高先稍高一些,待振搗均勻密實後用木抹子按標高線搓平即可。
(15)澆築砼連續進行,若因非正常原因造成澆築暫停,當停歇時間超過水泥初凝時間時,接槎處按施工縫處理。施工縫應留直槎,繼續澆築砼前對施工縫處理方法為:先剔除接槎處的浮動石子,再攤少量高標號水泥砂漿均勻撒開,然後澆築砼,振搗密實。
(16)澆築完的砼按標高線抹平(木抹子收面不少於二遍),砼初凝後立即用塑
料薄模覆蓋表面,然後再覆蓋雙層草簾保溫,在草簾上再覆一層彩條布保護,養護期間根據測溫情況再考慮是否在棚內生火爐加溫。
(17)砼測溫孔留設。測溫孔的平面布置方案:基礎梁沿長度方向每隔5m設一處,筏板按間距7m平行布置測溫孔,孔深200mm,澆築砼時在應設測溫孔的位置每處埋置一根直徑20PVC管,管上口略高於砼面,用軟紙或棉紗塞實即可。
1.3質量控制措施:
1.3.1相關工程還應符合本工程《冬期施工措施》的要求。
1.3.2各種原材料,如鋼筋、水泥、外加劑等應有合格的產品質量證明資料,進場後取樣試驗,複試合格後再使用。杜絕不合格產品用於工程。砂、石要做骨料分析,選擇 1.1.3.3框架柱插筋在澆砼前應固定好位置,上口加固定箍筋與縱筋綁紮牢固,防止澆砼時柱主筋位移。
1.3.3澆砼時嚴禁隨意踩踏、移動已綁好的板筋,鋼筋工要派人隨時檢查鋼筋的位置、保護層、骨架順直、柱主筋位置,發現問題及時修理。
1.3.4砼開盤澆築時,先組織技術人員對出盤砼的坍落度、和易性進行鑑定,調整至符合要求後再正式攪拌。以後隨時檢查砼的坍落度須符合要求。
1.3.5振搗砼時振搗棒嚴禁碰模板和鋼筋。嚴禁使用振搗棒攤開砼。振搗應細緻,密實。在縱、橫梁交錯處鋼筋較密不易振搗時可採取如下措施:使用小直徑的振搗棒,分層鋪料;可先鬆開部分筏板上層附加筋,撥開,待砼振搗完成後再恢復移動過的鋼筋位置。
1.3.6澆砼時經常觀察模板及鋼筋,看模板有無異常,支撐是否有鬆動,鋼筋保護層、插筋位置有無變化。發現問題通知有關班組及時修正。
1.3.7砼表面標高的控制。澆砼前在模板邊彈出砼表面標高平線,在柱插筋上標出高於砼上表面500mm的平線。砼攤料、抹面時據此拉線作為標高控制線。
1.3.8砼試塊的留置。連續澆築每超過200m3砼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塊和一組同條件養護試塊。同條件養護試塊採取與現場相同的條件養護。標養試塊的28d抗壓強度值及同條件養護試塊的等效28d抗壓強度值均作為評定分析砼抗壓強度的資料。
1.3.9砼養護期間的測溫工作。砼內的養護溫度每隔4h測一次。測時溫度計在測溫孔內留置的時間應不少於2min,測溫孔上口密封嚴實,取出溫度計後立即讀數。暖棚內氣溫每天記錄4次。考慮到所用防凍劑的適用溫度為-50℃—-100℃,計劃砼內的養護溫度在前3d不低於100℃,以後至28d前不低於-30℃。當實測出現穩定低於上述限值的養護溫度時,立即在暖棚內均勻布置火爐加熱,升高棚內氣溫至砼內的養護溫度達到預計要求。
2機械挖土
2.1範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於工業和民用建築物、構築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溝以及大面積平整場地等機械挖土。
2.2施工準備
2.2.1主要機具:
2.2.1.1挖土機械有:挖土機、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
2.2.1.2一般機具有:鐵鍬(尖、平頭兩種)、手推車、小白線或20號鉛絲和鋼捲尺以及坡度尺等。
2.2.2作業條件:
2.2.2.1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2.2.2建築物或構築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並辦完預檢手續。
2.2.2.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誌,並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2.2.2.4開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m,然後才能開挖。
2.2.2.5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準備工作。
2.2.2.6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2.2.2.7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2.2.2.8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2.2.2.9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2.3操作工藝
2.3.1 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
→
分段分層平均下挖
→
修邊和清底
2.3.2 坡度的確定:
2.3.2.1 在天然溼度的土中,開挖基礎坑(槽)、管溝時,當挖土深度不超過下列數值規定時,可不放坡,不加支撐。
2.3.2.1.1 密實、中密的砂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一1.0rn。
2.3.2.1.2 硬塑、可塑的粘質粉土及粉質粘土一1.25m。
2.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1.5m。
2.3.2.1.4 堅硬性粘土一2.0m。
2.3.2.2 超過上述規定深度,在5m以內時,當土具有天然溼度、構造均勻、水文地質條件好,且無地下水,不加支撐的基坑(槽)和管溝,必須放坡。邊坡最陡坡度應符合表l-3的規定。
本文由廾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