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白居易的《草/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中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仍記憶猶新,其大意是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植被的幹葉,來年春風吹來大地又將回到綠茸茸的一片,這展現出了植物強大的生命力。
眾所周知,由於地球赤道平面與公轉軌道面之間存在一個26°26′的交角,名為「黃赤交角」,這直接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範圍,即太陽直射點始終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作循環往復的回歸運動。
同時由於地球上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並且理論上太陽高度角越大所獲得的太陽輻射也越多,因此黃赤交角的存在就成了地球上四季更迭和五帶劃分的根本原因。
時下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按粗略取每天移動0.25度緯度計算或每3.8天移動1度緯度,目前太陽的直射點大致在南緯11°26′附近,也就是說處在北半球的諸國正在由冬末向春初過度的時期,而南半球的各國則是由夏末向初秋過度的時節。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是南半球面積較大的國家,國土總面積約為769.2萬平方公裡,在過去的數月時間裡由於極端高溫、長期乾旱和強風等原因所致,該國經歷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山火,山火甚至一度逼近首都坎培拉,過火總面積達十餘萬平方公裡。
據了解,澳大利亞常年有山火,而造成澳大利亞山火肆虐的除了氣候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易燃的桉樹,稍微有點火星就可能起火,有的品種甚至在夏季強烈的陽光照射下自然。
桉樹又稱尤加利樹,是一種常綠高大喬木,其生存能力特別的強,一方面桉樹的根系發達,蒸騰作用也大,被稱為自然界的「抽水機」,易造成土壤沙化不利於其他植物的生長,另一方面桉樹樹幹高大且樹冠形狀呈尖塔形或傘狀,阻擋了大部分陽光和雨露,從而抑制了林下植物的生長,因此桉樹林內的植被較為單一。
此次澳大利亞大規模的山火過後,由於大部分桉樹僅僅只是燒光了枝葉,樹幹或樹樁尚存生命力,因此可以說山火過後在合適的時機又是一片「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景象,絕大多數光禿的樹幹上重新冒出新芽。
按理說山火過後的森林植被能夠快速復活應該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畢竟靠人工植樹造林重新點綠山坡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此次澳大利亞「病樹前頭萬木逢春」一事卻讓一些專家感到擔憂,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一些專家分析後認為,此次澳洲山火過後能夠快速「復活」的絕大部分都是桉樹,而林下其它植被幾乎化為灰燼短時間難以恢復,由於桉樹搶佔了先機,佔據了有利的生存環境,故而大規模復活以後其強大的蒸騰作用會使土壤更加的缺水,從而更加的不利於其他植物的生長,並且也會使森林植被更加的單一,從而加大了森林自然的風險。
並且,每一次山火的發生,受傷的永遠是其他不耐火的植物,而得以的卻只有桉樹,若如此的循環,將更加有利於桉樹的進化,從而成為獨霸一方的植物,這顯然是不利於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儘管對考拉十分有利),因此一些專家對桉樹的這種特有的進化之路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