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次疫情像是一個放大鏡。
我們會因為疫情而感到躊躇,但不會停下生活的腳步,因為時間從來不會為你的人生按下暫停鍵。
這場疫情,讓我們意識到很多行業和專業的重要性,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僅不會被淘汰,發展前景還會越來越好。
疫情過後,這5個專業最值得填報!
尤其推薦近幾年要高考的高中生家長參考,為孩子填報志願。
01 醫學專業
疫情面前,醫生是" 最美逆行者 「、是保護我們生命安全的人民英雄。
直到此時,我們才深感醫學專業畢業的人為我們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和犧牲,值得所有人尊敬和讚揚。
從就業形式來看,醫學類的就業情況依然是最好的,對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教育部公布了44所直屬高校本專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的有關情況,各高校總體一次就業率達到82%。
這44所高校按學科門類統計的就業落實率從高到低依次為:
醫學92.08%、教育學87.88%、理學85.54%、農學84.75%、歷史學80.09%、哲學75.98%、經濟學74.11%、文學74.05%、法學69.49。
同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需求的變化,醫療質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費用控制、服務態度等多方面,成為醫務人員素質、技術服務水平、設施環境條件、醫療費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現代化醫院的質量管理是突破單純醫療技術和生物醫學效應的質控,而成為與經營管理、科技管理、醫療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的全方位質量管理,從而使質量管理提高到醫院發展戰略。
02 藥學專業
如果說醫生是奮戰在一線的英雄,那藥學則是這場戰役的幕後英雄。
並且和醫學一樣,藥學的就業率和專業需求量也非常高。
社會對藥學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5%。製藥業發展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後,人們對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業對藥學人才比較青睞。近年來眾多考生選擇這個專業也是從就業方面來考慮的。
藥學在世界各大經濟領域可以說是發展最快的門類之一,醫藥公司的年經濟效益增長率已經高於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並且,由於它關係著每個人的健康,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我國的藥學事業近幾年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許多藥品都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也與外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但在專業人才方面有稀缺,這表明藥學專業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03 教育學專業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即使被困在家裡無法出門,我們也要通過網課的形式 " 停課不停學 " 。
教育學專業培養方向:
教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教師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育學專業就業前景:
現代教育研究出現了專門化趨勢,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兒童教育學等方面研究紛紛湧現,同時也出現了綜合的趨勢,如「教育概論」與「教育原理」等課程的出現。發展前景很廣闊。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主要到教育科學研究單位、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高等師範院校、中小學校從事科研、管理、教學等工作,以及到新聞出版部門做教育類的編輯工作。
04 新聞傳播類專業
在這場疫情中,和醫生同樣重要的還有媒體工作者。
正是因為有新聞工作者奔赴前線、醫院等地方,我們才能足不出戶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最新新聞和數據。
新聞學專業就業方向有:高校教師、網絡編輯、線下刊物編輯、企業刊物編輯、記者。
具體情況:
高校教師,因為新聞傳播學既具有理論的成分,又很實務,因此就業的前景也非常廣闊,其屬新興學科正處於迅速發展之中,極缺高校教師,因此研究生畢業後即可進入高校教書,或者科研諮訊機構進行理論研究。
網絡編輯,當網際網路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大部分網絡新聞人員不再由技術人員充當,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背景或從業經驗的人員去從事。
線下刊物編輯,但網絡信息也有到達率不足的問題,於是很多網站在發展壯大後都開始創辦線下刊物。採編的要求是具備記者的敏銳、編輯的統籌策劃能力、廣告人的商業嗅覺,最好還要有旅遊、培訓、房產、裝潢建材、餐飲娛樂行業等工作經驗。
企業刊物編輯、記者,出於發展的需要,現在很多企業都會辦一些不定期的刊物,這裡也是傳媒人才的用武之地。
05 物流管理類專業
此次疫情中,物資的籌集和運輸成為社會各界持續廣泛關注的話題,在此情形下,我們也意識到了暢通無阻的物流運輸的重要性。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物流從業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許多物流部門的管理人員是半路出家,很少受過專業的培訓。據相關人士透露,對此類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業在國內招聘的應屆大學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小編表示有點吃驚!應屆生貌似沒這麼多薪資),在一年之後還會由相當大的提升空間(這個倒是真的)。「現在一年就能掙個7萬元至10萬元,估計4年之後只會多不會少,因為能源越來越緊俏。」
物流工程專業就業前景主要到企業或事業單位中從事生產管理(包括生產企業資源計劃、物流、調度、組織與控制)、經營管理、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從事工商企業、交通運輸行業和物流相關部門的社會物流、生產物流和綠色物流方面的工程策劃、倉儲、配送、裝卸等工程技術設計、裝備選型與開發應用、管理和營運等工作。到第三方物流企業、港務局、物流園區、汽車製造、矽谷或光谷、計算機廠、菸草廠、港機廠、造船廠、鋼鐵冶金、起重運輸及工程機械廠、交通運輸、航運及航務部門和科研設計院所、規劃設計院、大專院校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領導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