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同類型的公共場所在不關閉或者限制的情況下給疫情傳播帶來的風險,對於常態化疫情防控有重要的決策支撐作用。特別地,在需要平衡疫情風險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首先考慮關閉高風險公共場所,或實行更嚴格的消殺和檢查制度。
本文簡要報告最近麻省理工學院針對美國的分析結果[S. G. Benzell, A. Collis, C. Nicolaides, Rationing social contac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ransmission risk and social benefits of US locations, PNAS 117 (2020) 14642-14644],儘管中美經濟社會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但是該分析結果應該有可對應的借鑑意義,且分析方法也可以應用於評價我國公共場所的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4700萬智慧型手機的軌跡數據,這些手機訪問了超過600萬個地點(points of interests, POIs),數據包含了這些地點的地理位置、面積、內容等信息。研究人員用9個維度刻畫一個場所的風險:
(1)總訪問次數;
(2)不同訪問者(手機設備)的數目;
(3)所在場所擁擠程度超過每113平方英尺(約合10.5平方米,美國建議的安全上限)1人的累計人時數;
(4)所在場所擁擠程度超過每20平方米1人(德國建議的安全上限)的累計人時數;
(5-8)和(1-4)一致,但是針對65歲以上(含)的人群,因為這部分人群被認為風險更高;
(9)到達這個位置的距離的中位數(可能是認為距離越遠,旅途中的風險越大)。
研究人員分析了各個風險指標權重相同的簡單情形,並認為一類公共場所的總風險是所有屬於這類的場所風險的總和。據此得到了26類公共場所按照風險從高到低的排序:
提供堂食的餐廳、快餐店、咖啡店/果汁吧/甜品店、食品雜貨店、健身房/運動場、汽車4S店、禮拜場所、體育用品商店、服裝鞋帽店、綜合性超市、五金店、菸酒經銷店、理髮店、牙科診所、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寵物商店、學校、家裝商店、百貨商店、電子商店、書店、遊樂園、賭場、博物館、辦公用品商店、電影院。
研究人員還利用統計數據(包括收入、行業從業人員數目、行業工資總額等)和部分人群的調查數據(比較對於他們而言更加重要的場所類型),對每一類場所的經濟社會重要性給出了評價。這兩者之間是正相關的,但也存在一些異常點,例如健身場所風險很大但被認為重要性很低,又如銀行和金融機構風險很小但是非常重要。這些信息可提供給政府做決策:當不得不選擇關閉一部分公共場所時,應該做何選擇。
文章來源: DataCastle數據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