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2020-10-09 看航空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2020年10月9日,北京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由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布,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

•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

數據採集

國際航協的數據採集和飛機製造商單獨模擬的研究結果,與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發表在《旅行醫學雜誌》上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提及的低數字相吻合。儘管無法還原與航班可能相關的傳染事件的真實場景,但國際航協基於對航空公司和公共衛生權威機構所公布文獻的仔細研究後結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機艙內病毒傳播是普遍存在或高發的。此外,Freedman / Wilder-Smith的研究也指出,戴口罩可進一步降低風險。

多層防護措施

國際航協於6月份即建議在機艙內戴口罩。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布並實施《啟航指南》後,大多數航空公司均有此要求。雖然機艙通風系統的特殊設計已將機上病毒傳播風險降至很低,但《啟航指南》進一步疊加多層防護措施,大幅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風險。

「國際民航組織關於疫情危機中安全航空旅行的全面指南依賴於多層防護,涵蓋機場和機上的多個流程。戴口罩是最直觀的一項防護。此外,旅客排隊管理、無接觸式旅客處理流程、減少機艙內的人員移動以及簡化機上服務,也是航空業為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而採取的多個防護舉措。至關重要的是,機艙通風系統通過高頻通風和空氣交換以及高效過濾循環空氣,可以避免病毒的傳播。」 鮑威爾博士強調。

飛機機艙的布局設計特性進一步增強防護,降低機上感染病毒的概率:

•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有限,飛行中旅客面對前方且很少在機艙內走動

•座椅靠背成為物理屏障,阻隔空氣從一排流動到另一排

•分段式氣流設計,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垂直流動,實現前後氣流最小化

•大量新鮮空氣進入機艙。大多數飛機的機艙換氣頻率高達每小時20-30次,對比辦公室每小時2-3次,或學校每小時10-15次的平均換氣頻率,空氣更為新鮮

•機艙通風系統均裝有HEPA過濾器,可過濾和去除超過99.9%的細菌和病毒,確保進入機艙的空氣沒有微生物

飛機製造商的研究

通過各項設計要素的聯動,機艙成為獨一無二的低風險室內環境的結論是直觀的。三大飛機製造商在自己飛機的機艙中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建模研究,在數據上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重點如下:

空中巴士公司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對A320機艙內的空氣進行高度精確的模擬,查看咳嗽產生的飛沫如何在機艙空氣中移動。模擬中採集和計算了機艙中5,000萬個點位的空氣速度、方向和溫度等參數,每秒高達1,000次。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對非機艙環境進行建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六英尺(1.8米)。結論是,與在辦公室、教室或雜貨店等環境中相隔六英尺時,並排坐在飛機上的潛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更低。

空客工程和空客保管信託負責人Bruno Fargeon先生表示:「在使用最精確的科學方法進行多次精細入微的模擬之後,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顯示,機艙環境比室內公共場所更為安全。飛機上空氣的循環、過濾和交換方式創造了一個絕對獨特的環境,人與人並排坐著的保護,與地面上人與人相隔六英尺站立的保護一樣多。」

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追蹤咳嗽和呼吸中的飛沫顆粒如何在機艙內移動。研究涵蓋各種場景,包括咳嗽的旅客是否戴口罩,咳嗽的旅客位於包括中間座位在內的各種座位上,以及旅客頭頂上方的出風口開和關的各種變化。

波音信心旅行計劃的首席工程師丹·弗裡曼先生(Dan Freeman)表示:「模擬研究獲知進入其他旅客呼吸空間的咳嗽飛沫顆粒的數量,並對比其他環境(如會議室)中的類似情況。根據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飛機上相鄰坐著的旅客的環境等同於在典型的建築物室內環境中距離超過七英尺(或兩米)的站立場景。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全尺寸機艙環境測試中驗證機艙空氣流動和飛沫擴散模型,分析機艙環境時考慮了旅客在不同座位上的咳嗽情況以及不同機型上的空氣流動,測量和計算上述變量及其影響。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研究表明,機艙傳播病毒的風險極低,或已發生的機艙傳播病毒的實際數據也支持這一發現。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工程、技術和戰略高級副總裁路易斯·卡洛斯·阿方索先生(Luis Carlos Affonso)說:「人們的旅行需求,希望與世界連接和走親訪友的需求沒有消失。事實上,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家人和朋友。今天需要傳遞的信息是,由於採用了適當的技術和程序,您可以安全飛行——所有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商用飛機的機艙比任何室內空間都更安全。」

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研究工作不僅彰顯了航空運輸業所有各方的精誠合作和竭力確保飛行安全的奉獻精神,亦提供了機艙空氣安全的證據。

航空業因每一次飛行的安全保障而載譽。疫情期間,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亦同等重要。 國際航協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86%的近期旅行者認為航空業的疫情防控措施部署與實施到位,可確保他們的安全。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強調:「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確保我們在疫情時代安全地生活和旅行。但已採取的多項措施可以讓全世界的旅行者放心,新冠病毒尚未破壞他們飛行的自由。世間不存在風險為零的事情。12億人次的旅客中近發生了44例或與飛行相關的病例,機上感染病毒的風險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處於同一量級,都是微乎其微。」

飛機製造商詳實的計算流體動力學研究表明,飛機的現有設計與功能,結合旅客與機組成員戴面罩的措施,可將機艙內的病毒傳播風險降至更低。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和每個與航空業相關的個體/機構,都將一如既往地以科學和全球最佳實踐為指導,確保旅客和機組人員的飛行安全。」 德·朱尼亞克先生補充道。

相關焦點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國際航協:飛機比公交地鐵及餐館感染新冠病毒風險更低
    2020年9月2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34;)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34;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公務早班機|飛機上新冠病毒傳播低 阿斯頓馬丁版直升機訂單豐收
    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2020年10月9日,愛飛嘉私人飛機平臺了解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指出。愛飛嘉私人飛機平臺表示私人飛機更加安全,接觸到的人員更少也是疫情期間最快速便捷放心的交通工具之一。
  • 國際航協評論:關於機艙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研究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基於醫學證據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國際航協:機艙內新冠病毒二次傳播的風險較低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9月2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
  • IATA、空客、波音、巴航工業:飛機上感染新冠風險為何這麼低
    安全在我們的行業中是不可妥協的、沒有競爭的重中之重,每家製造商都經過了不同的模擬,考慮到其飛機和客艙結構,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乘客在飛機上接觸病毒顆粒的風險非常低。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客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很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
  • 國際航協:機艙傳播風險低 鼓勵旅客保持手部衛生習慣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基於醫學證據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國際航協:航空公司無力削減更大成本保就業
    中國民航網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最新分析報告顯示,航空運輸業已無力通過大幅削減成本來支持急劇的現金消耗,避免破產並在2021年保住工作崗位。國際航協再次敦促政府採取救助措施,維持航空公司的財務狀況和避免大規模裁員。國際航協同時還呼籲在飛行前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開放邊境並確保旅行而無需隔離。
  • 飛機製造商研究揭示機上病毒傳染事件極少的原因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9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
  • 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
  • 國際航協:旅客行程前病毒檢測措施應全球通用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說:「在旅行開始前,對所有國際旅客進行系統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是恢復跨境自由出行的關鍵。此舉將令各國政府有信心在沒有複雜風險的情況下開放邊境,而不必頻繁改變旅行規定。對所有旅客進行檢測,將讓人們有信心自由地旅行,也讓數百萬人得以重返工作崗位。」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 國際航協呼籲為新冠疫苗運輸做好準備
    一旦新冠肺炎疫苗投入使用,其空前巨大的運輸規模將給航空貨運帶來挑戰。記者近日從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媒體例會上獲悉,現在正是對新冠肺炎疫苗運輸進行周密計劃的時候,國際航協呼籲各國政府推動整個物流供應鏈加強合作,確保設施、安保和邊檢流程順暢,為疫苗的運輸和分發任務做好準備。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球市場對航空貨運的需求遠比對航空客運的需求旺盛。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在飛機上被感染的新冠病毒案例極其稀少
    大會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通過視頻發表演講。2020年伊始,我們曾樂觀地預測,今年航空旅客人數將達到47億人次。然而,疫情的暴發令出行需求銳減,部分原因是人們不敢出行,還有部分原因是邊境尚未解封。即便邊境解封了,政府也還在實施隔離措施。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了全球旅遊業。我們要想重啟旅遊,再創繁榮,就必須攜手合作。
  • 國際航協宣布新的領導層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26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在第76屆國際航協年會上宣布批准領導層人事變動。·美國捷藍航空公司執行長羅賓·海斯先生(Robin Hayes)接替漢莎航空執行長卡斯滕·斯波爾先生(Carsten Spohr),出任國際航協理事會主席。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 國際航協:機上感染新冠的風險很低
    中國民航網訊: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對美國運輸部(US Transcom)確認新冠肺炎疫情在飛機上傳播風險很低的報告表示歡迎。美國運輸部表示,8月份進行的檢測發現,在日常承運國防部(DOD)人員及其家屬的航空公司飛機上,「像冠狀病毒這樣的氣溶膠病原體的總體感染風險非常低」。
  • 世衛組織:乘飛機感染新冠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世衛組織稱,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中沒有大量記錄此類傳染,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英國、義大利、丹麥、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都出現了與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而在南非,又發現了一個與英國不同的變異病毒,這讓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極為複雜嚴峻,封鎖、禁航成為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阻止病毒擴大傳播的應急之舉。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新冠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與其他活動相比,飛行的風險有多大。據統計,在兩個小時擁擠的航班上感染新冠的機率是4300分之;在同一航班上,如果座位中間有空位,感染的機率為7700分之一;在地面任何地方感染時死亡的機率為60萬分之一。事實上,飛機可能比醫院更安全(考慮到回收空氣),飛機上的空氣交換系統比醫院的好,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要更換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