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2020-10-11 航利航空教育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由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布,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

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

數據採集

國際航協的數據採集和飛機製造商單獨模擬的研究結果,與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發表在《旅行醫學雜誌》上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提及的低數字相吻合。儘管無法還原與航班可能相關的傳染事件的真實場景,但國際航協基於對航空公司和公共衛生權威機構所公布文獻的仔細研究後結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機艙內病毒傳播是普遍存在或高發的。此外,Freedman / Wilder-Smith的研究也指出,戴口罩可進一步降低風險。


多層防護措施

國際航協於6月份即建議在機艙內戴口罩。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布並實施《啟航指南》後,大多數航空公司均有此要求。雖然機艙通風系統的特殊設計已將機上病毒傳播風險降至很低,但《啟航指南》進一步疊加多層防護措施,大幅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風險。


「國際民航組織關於疫情危機中安全航空旅行的全面指南依賴於多層防護,涵蓋機場和機上的多個流程。戴口罩是最直觀的一項防護。此外,旅客排隊管理、無接觸式旅客處理流程、減少機艙內的人員移動以及簡化機上服務,也是航空業為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而採取的多個防護舉措。至關重要的是,機艙通風系統通過高頻通風和空氣交換以及高效過濾循環空氣,可以避免病毒的傳播。」 鮑威爾博士強調。


飛機機艙的布局設計特性能進一步增強防護,降低機上感染病毒的概率:


  • 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有限,飛行中旅客面對前方且很少在機艙內走動;
  • 座椅靠背成為物理屏障,阻隔空氣從一排流動到另一排;
  • 分段式氣流設計,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垂直流動,實現前後氣流最小化;
  • 大量新鮮空氣進入機艙。大多數飛機的機艙換氣頻率高達每小時20-30次,對比辦公室每小時2-3次,或學校每小時10-15次的平均換氣頻率,空氣更為新鮮;
  • 機艙通風系統均裝有HEPA過濾器,可過濾和去除超過99.9%的細菌和病毒,確保進入機艙的空氣沒有微生物。


飛機製造商的研究

通過各項設計要素的聯動,機艙成為獨一無二的低風險室內環境的結論是直觀的。三大飛機製造商在自己飛機的機艙中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建模研究,在數據上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重點如下:


空中巴士公司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對A320機艙內的空氣進行高度精確的模擬,查看咳嗽產生的飛沫如何在機艙空氣中移動。模擬中採集和計算了機艙中5,000萬個點位的空氣速度、方向和溫度等參數,每秒高達1,000次。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對非機艙環境進行建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六英尺(1.8米)。結論是,與在辦公室、教室或雜貨店等環境中相隔六英尺時,並排坐在飛機上的潛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更低。


空客工程和空客保管信託負責人Bruno Fargeon先生表示:「在使用最精確的科學方法進行多次精細入微的模擬之後,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顯示,機艙環境比室內公共場所更為安全。飛機上空氣的循環、過濾和交換方式創造了一個絕對獨特的環境,人與人並排坐著的保護,與地面上人與人相隔六英尺站立的保護一樣多。」


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追蹤咳嗽和呼吸中的飛沫顆粒如何在機艙內移動。研究涵蓋各種場景,包括咳嗽的旅客是否戴口罩,咳嗽的旅客位於包括中間座位在內的各種座位上,以及旅客頭頂上方的出風口開和關的各種變化。


波音信心旅行計劃的首席工程師丹·弗裡曼先生(Dan Freeman)表示:「模擬研究獲知進入其他旅客呼吸空間的咳嗽飛沫顆粒的數量,並對比其他環境(如會議室)中的類似情況。根據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飛機上相鄰坐著的旅客的環境等同於在典型的建築物室內環境中距離超過七英尺(或兩米)的站立場景。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全尺寸機艙環境測試中驗證機艙空氣流動和飛沫擴散模型,分析機艙環境時考慮了旅客在不同座位上的咳嗽情況以及不同機型上的空氣流動,測量和計算上述變量及其影響。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研究表明,機艙傳播病毒的風險極低,或已發生的機艙傳播病毒的實際數據也支持這一發現。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工程、技術和戰略高級副總裁路易斯·卡洛斯·阿方索先生(Luis Carlos Affonso)說:「人們的旅行需求,希望與世界連接和走親訪友的需求沒有消失。事實上,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家人和朋友。今天需要傳遞的信息是,由於採用了適當的技術和程序,您可以安全飛行——所有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商用飛機的機艙比任何室內空間都更安全。」


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研究工作不僅彰顯了航空運輸業所有各方的精誠合作和竭力確保飛行安全的奉獻精神,亦提供了機艙空氣安全的證據。


航空業因每一次飛行的安全保障而載譽。疫情期間,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亦同等重要。 國際航協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86%的近期旅行者認為航空業的疫情防控措施部署與實施到位,可確保他們的安全。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強調:「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確保我們在疫情時代安全地生活和旅行。但已採取的多項措施可以讓全世界的旅行者放心,新冠病毒尚未破壞他們飛行的自由。世間不存在風險為零的事情。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生了44例或與飛行相關的病例,機上感染病毒的風險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處於同一量級,都是微乎其微。」


飛機製造商詳實的計算流體動力學研究表明,飛機的現有設計與功能,結合旅客與機組成員戴面罩的措施,可將機艙內的病毒傳播風險降至更低。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和每個與航空業相關的個體/機構,都將一如既往地以科學和全球最佳實踐為指導,確保旅客和機組人員的飛行安全。」 德·朱尼亞克先生補充道。

(本文來源:國際航協)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 國際航協評論:關於機艙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研究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基於醫學證據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國際航協:機艙內新冠病毒二次傳播的風險較低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9月2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
  • 機艙是病毒最難傳播的室內環境之一
    航空公司最近十分重視機艙內的衛生,座位表面清潔和推廣靜電噴塗。我欣賞這裡的清潔,希望在疫情結束後,這種清潔還能繼續存在。但美國CDC和其他研究表明,表面並不是Covid-19傳播的關鍵媒介。社交距離指導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大的呼吸道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這些飛沫會迅速落到地面,所以與他人保持六英尺的距離是很好的預防措施。口罩有助於減少大的飛沫。
  • 飛機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
    今年大家最關心的無疑就是周圍空氣是否有病毒,如果有人咳嗽,肯定避而遠之,瑟瑟發抖。好吧,那就讓我們飛上10000米的高空,探索一下飛機機艙裡的空調空氣是如何來的?以波音公司737NG-800飛機為例,從發動機向外界吸入空氣開始,需要經過飛機氣源系統-----空調製冷-----總管分配-----機艙循環四個步驟才能變成一股清涼的空調風。假如我們現在在巡航階段,外界空氣被吸入發動機後,經過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
  • 飛機空氣過濾器運作+機艙清潔流程大解構
    飛哥除了為旅客更新COVID-19旅行建議和疫情資訊外,還會為你繼續提供豐富的旅行內容來激發你的旅行靈感。待世界再次開放旅遊時,你就可以隨時出發,想飛就飛。現在旅客搭飛機,對機艙內的空氣清潔度,以及客機內外是否已徹底消毒,都非常看重。如果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必須飛行,卻擔心飛機的潔淨度,這篇文章有助你了解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的運作原理,以及每次航班飛行之間的清潔流程,讓你飛得更放心!
  • 機艙第3排為何標為31排 南航:各機型統一編號
    原標題:機艙第3排為何標為31排 南航:各機型統一編號 長江日報訊(記者韓瑋 實習生王文嶽 陶可禕 通訊員沈蕾)近日,經常乘南航航班出差的武漢人陳先生對飛機上的座位編排頗感疑惑。「我明明坐在機艙內第三排,為何排數顯示31?」記者在微博搜索發現,像陳先生這樣對航班座位編排存疑的旅客不少,都不明白為何航班座位不按順序排列。陳先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最近一次乘坐南航航班從武漢飛廣州,機型為空客A320,機艙內前兩排是頭等艙,經濟艙從第三排開始。「我就坐在第三排靠窗位置,但是艙內座位編號和機票上均顯示31A,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 《AI少女》機艙位置在什麼地方 機艙位置一覽
    遊戲中有些玩家找不到機艙的位置,小編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如果你想了解關於這方面的資訊,想知道答案的小夥伴可以看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機艙及電子寵... 小編了解到很多玩家想知道AI少女機艙位置在哪裡?
  • 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這個展覽帶你揭秘病毒
    重新認識病毒,客觀全面了解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廣東科學中心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下,於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起恢復開館,並推出嶄新的《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 國際航協:機艙傳播風險低 鼓勵旅客保持手部衛生習慣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基於醫學證據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關於新冠病毒的一點猜想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引出我最近關於新冠病毒的一個猜想。從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新冠病毒的數據明顯分為湖北和非湖北兩個部分。湖北地區無論傳染性還是致死性,都明顯超越了非湖北地區。從道理上來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逮到一個傳染一個,不會因為是不是湖北人而主動改變傳染性和致死性。
  • 美研究稱機艙比手術室與家更安全
    近日,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顯示,假使民眾在乘坐客機時佩戴口罩,那麼即使客機滿員,乘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非常低。外媒分析稱,該研究結果或有利備受疫情打擊的航空業恢復元氣。美國廣播公司(ABC)15日報導稱,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部與美聯航合作開展,研究結果於當地時間14日發表。
  • 世衛組織警告:更可怕的病毒將現身
    據聯合國消息稱:2021年將有十幾個國家的人面臨饑荒,同時迎接7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人道主義危機。此外,據英國媒體《太陽報》消息,隨著英國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急劇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一則新消息。世衛組織緊急項目主管馬克·瑞恩博士警告說: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只是一次預警,未來會有更為致命的病毒出現。
  • 世衛組織回溯英國變異病毒,人類擔心之事發生
    目前的情況非常糟糕,已經有數十國對英國採取了斷航措施,但是英國似乎還是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的樣子,英國首相詹森在通報變異病毒時表示,傳染率可能增加了70%,都這個時候了,首相還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把倫敦給封鎖了。
  • 坐飛機容易被病毒傳染嗎?
    畢竟跟不認識的陌生人一起擠在窄小的機艙內數小時,並不是件舒服的事。但是根據專家研究,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飛機上感染Covic-19的概率其實比想像中都還要低。舉例來說,今年3月31日有一架從美國飛往臺灣的飛機,當時飛機上有12位有Covic-19症狀的乘客,但是事後發現,包括機組人員,其餘乘客都沒被感染。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飛機上的服務也是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可口的飛機餐可以吃,總得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
  • 預言:2021年全球將迎來2大災難,會有更為致命的病毒出現?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主管馬克·瑞恩博士警告說: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只是一次預警,未來會有更為致命的病毒出現。   在最新的一次線上講話中,瑞恩博士稱未來將會出現更多新型病毒,這些病毒的致死率會遠遠高於新冠病毒,他直言這對於某些目標人群來說「將是致命打擊」。不過在這次談話中,瑞恩博士並沒有提到這種新型病毒的傳染率是否也會高於新冠。
  • 最厲害的十大病毒
    TOP1、天花病毒。席捲了全球的天花,奪走了全球10億人的生命。歐洲人帶去的天花幾乎讓印第安人種族滅絕,在中國康熙就是天花的倖存者,還好天花病毒也在1977年被人類徹底消滅。TOP2、甲型流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N1N1與H7N9,該病毒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換為新的病毒,連續重組都會變,很難對症下藥,傳染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TOP3、肺炎病毒。肺炎病毒有有甲乙丙丁五種,致死率大概為20%。這種病毒十分容易感染。而且潛伏期長,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發現就已經是晚期。TOP4、狂犬病。
  • 新冠病毒變異後現有疫苗還管用嗎?來聽聽鍾南山院士怎麼說
    即使病毒傳染性稍有提高,也並不意味著疫情失控,相信通過努力抗疫,病毒傳播仍可被阻斷。有媒體報導說,這種變異病毒的基因序列上出現了23個突變,數量較多,令人擔憂。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1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相關研究和模型分析,專家們認為新報告的變異病毒「能夠更快地傳播」。然而,病毒傳播速度更快並不意味著其致病性更強。在病毒眼裡,繁殖和更廣泛傳播才是目標,而非殺死宿主。
  • 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