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讓大家的自我防護意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選擇出行方式時,大家對公共運輸出行越來越謹慎。現在隨著疫情的控制,出行漸漸恢復,選擇飛機出行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白菜價一般的機票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作為一個陪伴飛機多年的人,我要對你說:&34;。
今年大家最關心的無疑就是周圍空氣是否有病毒,如果有人咳嗽,肯定避而遠之,瑟瑟發抖。好吧,那就讓我們飛上10000米的高空,探索一下飛機機艙裡的空調空氣是如何來的?空氣是否乾淨?
如果說把飛機比作一個人,那麼空調系統就是飛機的肺。呼吸之間,空調系統為機組,乘客和設備提供了一個可調節的內部環境。乘客在客艙裡所感受到的氣溫冷熱,耳壓變化,甚至能聞到不一樣的味道,這些都是空調系統的作用。以波音公司737NG-800飛機為例,從發動機向外界吸入空氣開始,需要經過飛機氣源系統-----空調製冷-----總管分配-----機艙循環四個步驟才能變成一股清涼的空調風。
假如我們現在在巡航階段,外界空氣被吸入發動機後,經過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
圖書紅色部分屬於高壓壓氣機部分
波音737NG飛機使用的發動機是型號為CFM56-7B的發動機。發動機有分高壓壓氣機和低壓壓氣機,高壓壓氣機有9級,主要作用就是將空氣增壓送到燃燒室,同時也為發動機氣源系統和空氣系統提供引氣。氣源系統使用的發動機引氣來自於高壓壓氣機5級和9級,正常高發動機功率時,空氣從5級壓氣機引出,在發動機低功率運轉的時候,由於第5級空氣壓力不能滿足氣源系統的需要,氣源系統使用第9級引氣。
發動機引氣示意圖
經過氣源系統後的空氣大約在120攝氏度左右,為了能達到溫度控制,空調系統把空氣分為熱路和冷路。冷路高溫壓縮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和空氣循環機(ACM)進行迅速冷卻,冷路出口的溫度能接近零度,甚至更低。
紅色熱路,藍色冷路
其中熱交換器和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降低空氣溫度,而ACM通過渦輪冷卻器降溫。高溫高壓空氣流入渦輪中進行膨脹,並驅動渦輪旋轉,帶動同軸的壓氣機或風扇,將熱能轉化為機械功。空氣的溫度和壓力在渦輪出口得到大大降低,由此獲得滿足溫度和壓力要求的冷空氣,ACM是空調系統的核心部件。
熱路經過一個調壓活門降低空氣壓力。然後通過分配系統和冷路過來的空氣混合。通過調節熱路空氣進入管路的量來實現空調溫度的控制。
NG飛機上有左右兩套空調系統為機艙提供空氣,其中左組件為駕駛艙和客艙提供空氣(所以飛行員享受到的是實時新鮮空氣),右組件只為客艙提供空氣。控制好壓力和溫度的空氣就可以分配在機艙各個區域。進入機艙的空氣大約有一半空氣經過循環系統被重複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對來自氣源系統新鮮空氣的需求。
在空氣流通路徑上,進入客艙的混合氣流與乘客區、駕駛區的原有空氣進行混合和充分熱交換之後,再由客艙底部的迴風口流出,通過客艙的提升管路自下而上輸送到位於客艙頂部的客艙通風系統,並由該系統分配給每位乘客。這種布置特點使得客艙內空氣流動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機身縱向的空氣流動很小。 空氣循環系統的風扇抽吸客艙中的空氣,高效氣濾可以過濾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米級大小的顆粒。一般採用&34;系統(HEPA),可以去除空氣中直徑為0.1至0.3微米的微粒,去除率達99.97%。飛機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
空氣流通
當然,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可以控制流入機艙內空氣的溫度和壓力,通過電門的選擇,機載計算機就能控制著空氣流通路徑上的各個活門,從而達到目的。
控制面板
飛機上的氣源除了發動機引氣外,還有APU(輔助動力裝置)引氣和地面氣源。氣源不僅給空調製冷提供空氣,還可以為發動機啟動系統,增壓系統,防冰系統,通氣系統等提供空氣。空調也有地面空調可以使用,空調的作用也不僅僅是製冷,還有座艙增壓,設備冷卻等作用。
系統原理示意圖
綜上簡介,弄明白了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再來總結一下空氣的質量如何。
一、外界平流層的空氣中的臭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二、發動機的引氣經過壓氣機的壓縮,變得高溫高壓,又能殺毒又能殺菌。
三、如果即使客艙空氣已經有病菌,機艙通風系統不讓客艙的空氣縱向流通,而使空氣上下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最大限度使客艙內的縱向空氣流動值降到最低。
四、高效的氣濾過濾以及高頻的更換速率,保證空氣的清新。據說醫院手術室的空氣更換速率是12分鐘更換一次,普通建築的更換率則更低。
最後留給大家幾個思考題,機艙內的空氣最後都去哪了?在飛機起落階段,耳朵為什麼會難受?機載的空調製冷原理是否能用到家用空調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