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

2020-09-21 西門飛機

2020年的疫情,讓大家的自我防護意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選擇出行方式時,大家對公共運輸出行越來越謹慎。現在隨著疫情的控制,出行漸漸恢復,選擇飛機出行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白菜價一般的機票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作為一個陪伴飛機多年的人,我要對你說:&34;。

今年大家最關心的無疑就是周圍空氣是否有病毒,如果有人咳嗽,肯定避而遠之,瑟瑟發抖。好吧,那就讓我們飛上10000米的高空,探索一下飛機機艙裡的空調空氣是如何來的?空氣是否乾淨?

如果說把飛機比作一個人,那麼空調系統就是飛機的肺。呼吸之間,空調系統為機組,乘客和設備提供了一個可調節的內部環境。乘客在客艙裡所感受到的氣溫冷熱,耳壓變化,甚至能聞到不一樣的味道,這些都是空調系統的作用。以波音公司737NG-800飛機為例,從發動機向外界吸入空氣開始,需要經過飛機氣源系統-----空調製冷-----總管分配-----機艙循環四個步驟才能變成一股清涼的空調風。

假如我們現在在巡航階段,外界空氣被吸入發動機後,經過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

圖書紅色部分屬於高壓壓氣機部分

波音737NG飛機使用的發動機是型號為CFM56-7B的發動機。發動機有分高壓壓氣機和低壓壓氣機,高壓壓氣機有9級,主要作用就是將空氣增壓送到燃燒室,同時也為發動機氣源系統和空氣系統提供引氣。氣源系統使用的發動機引氣來自於高壓壓氣機5級和9級,正常高發動機功率時,空氣從5級壓氣機引出,在發動機低功率運轉的時候,由於第5級空氣壓力不能滿足氣源系統的需要,氣源系統使用第9級引氣。

發動機引氣示意圖

經過氣源系統後的空氣大約在120攝氏度左右,為了能達到溫度控制,空調系統把空氣分為熱路和冷路。冷路高溫壓縮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和空氣循環機(ACM)進行迅速冷卻,冷路出口的溫度能接近零度,甚至更低。

紅色熱路,藍色冷路

其中熱交換器和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降低空氣溫度,而ACM通過渦輪冷卻器降溫。高溫高壓空氣流入渦輪中進行膨脹,並驅動渦輪旋轉,帶動同軸的壓氣機或風扇,將熱能轉化為機械功。空氣的溫度和壓力在渦輪出口得到大大降低,由此獲得滿足溫度和壓力要求的冷空氣,ACM是空調系統的核心部件。

熱路經過一個調壓活門降低空氣壓力。然後通過分配系統和冷路過來的空氣混合。通過調節熱路空氣進入管路的量來實現空調溫度的控制。

NG飛機上有左右兩套空調系統為機艙提供空氣,其中左組件為駕駛艙和客艙提供空氣(所以飛行員享受到的是實時新鮮空氣),右組件只為客艙提供空氣。控制好壓力和溫度的空氣就可以分配在機艙各個區域。進入機艙的空氣大約有一半空氣經過循環系統被重複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對來自氣源系統新鮮空氣的需求。

在空氣流通路徑上,進入客艙的混合氣流與乘客區、駕駛區的原有空氣進行混合和充分熱交換之後,再由客艙底部的迴風口流出,通過客艙的提升管路自下而上輸送到位於客艙頂部的客艙通風系統,並由該系統分配給每位乘客。這種布置特點使得客艙內空氣流動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機身縱向的空氣流動很小。 空氣循環系統的風扇抽吸客艙中的空氣,高效氣濾可以過濾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米級大小的顆粒。一般採用&34;系統(HEPA),可以去除空氣中直徑為0.1至0.3微米的微粒,去除率達99.97%。飛機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

空氣流通

當然,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可以控制流入機艙內空氣的溫度和壓力,通過電門的選擇,機載計算機就能控制著空氣流通路徑上的各個活門,從而達到目的。

控制面板

飛機上的氣源除了發動機引氣外,還有APU(輔助動力裝置)引氣和地面氣源。氣源不僅給空調製冷提供空氣,還可以為發動機啟動系統,增壓系統,防冰系統,通氣系統等提供空氣。空調也有地面空調可以使用,空調的作用也不僅僅是製冷,還有座艙增壓,設備冷卻等作用。

系統原理示意圖

綜上簡介,弄明白了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再來總結一下空氣的質量如何。

一、外界平流層的空氣中的臭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二、發動機的引氣經過壓氣機的壓縮,變得高溫高壓,又能殺毒又能殺菌。

三、如果即使客艙空氣已經有病菌,機艙通風系統不讓客艙的空氣縱向流通,而使空氣上下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最大限度使客艙內的縱向空氣流動值降到最低。

四、高效的氣濾過濾以及高頻的更換速率,保證空氣的清新。據說醫院手術室的空氣更換速率是12分鐘更換一次,普通建築的更換率則更低。

最後留給大家幾個思考題,機艙內的空氣最後都去哪了?在飛機起落階段,耳朵為什麼會難受?機載的空調製冷原理是否能用到家用空調上呢?

相關焦點

  • 飛機萬米空氣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證機艙內氧氣充足?
    但飛機不一樣,通常的民航飛機,機艙實際上也並非嚴格密閉。飛機的空氣循環機系統飛機的組成非常的精密,畢竟使得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在萬米的高空中安全的飛行,不是一件馬虎的事情,儘管飛機的事故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屬於比較低的。
  • 飛機空氣比地面乾淨?飛機空氣過濾器運作+機艙清潔流程大解構
    現在旅客搭飛機,對機艙內的空氣清潔度,以及客機內外是否已徹底消毒,都非常看重。如果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必須飛行,卻擔心飛機的潔淨度,這篇文章有助你了解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的運作原理,以及每次航班飛行之間的清潔流程,讓你飛得更放心!飛機的空氣乾淨嗎?
  • 吸引乘客上飛機?專家稱機艙內空氣比普通室內更潔淨,感染概率低
    美國國防部和航空專家最近做了一項測試,這個測試的結果發現,通過高空氣流交換,機艙內空氣過濾後再經過循環和目前大部分機型都擁有的向下通風系統,使氣溶膠擴散(通過空氣傳播病毒)的風險降低了99.7%。因此,他們認為機艙內部的空氣更加清潔,甚至比普通家庭室內的空氣清潔度更高,乘客在搭乘航班的時候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極低。
  • 為什麼飛機發動機的聲音在地面上那麼響,而機艙內卻不是很響?
    當看到一架飛機從附近的機場起飛時,每個人都熟悉噴氣發動機的嗡嗡聲。如果你住在機場附近,這個聲音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當飛機飛出幾公裡外時,這個聲音似乎還是非常巨大,可以想像在飛機附近得有多大的聲音。雖然人們在機艙內也可以聽到像「白噪音」一樣的聲音,但是這個離引擎只有幾米遠的地方,卻聽起來不太響。
  •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那飛機飛那麼高,機艙內的氧氣從哪裡來呢?
    相信有很多登山的小夥伴們,特你是那些很高很高的山,當我們爬到山頂時就會感覺到呼吸困難,這就說明山頂上的空氣非常稀薄,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是因為,在生活中,海拔越高的地方,那氣壓就會越低。雖然山上的空氣很好,成分也是什麼都沒有少,但是山上的空氣變少了,這就會使我們的呼吸變得會很困難,在這時候,就需要氧氣罐來吸氧了,要是沒有的話就會出現高原反應了。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飛機上的服務也是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可口的飛機餐可以吃,總得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
  • 飛機如何保持艙內壓力?
    本質上,飛機使用的是噴氣發動機中的壓縮機吸入的過量空氣。「發動機不需要所有的空氣來燃燒,因此,其中的一些空氣被排出並用於空調和增壓。」來自壓縮機的多餘空氣被冷卻,然後泵入機艙。它由一種稱為機艙壓力控制器的裝置進行調節,霍寧將其描述為「增壓系統的大腦」。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由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布,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 飛機其實挺安全的!機艙是病毒最難傳播的室內環境之一
    航空公司最近十分重視機艙內的衛生,座位表面清潔和推廣靜電噴塗。我欣賞這裡的清潔,希望在疫情結束後,這種清潔還能繼續存在。但美國CDC和其他研究表明,表面並不是Covid-19傳播的關鍵媒介。社交距離指導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大的呼吸道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這些飛沫會迅速落到地面,所以與他人保持六英尺的距離是很好的預防措施。口罩有助於減少大的飛沫。
  • 客機機艙內驚現老鼠逼停航班
    11月7日,祥鵬航空一航班機艙內驚現老鼠逼停航班的視頻引發關注。 昨晚(7日),祥鵬航空有關負責人回應南都稱,事發於11月4日,涉事航班的乘客在第二天一早被安排補班航班進行飛行。
  • 在海洋深處,潛水員發現一飛機殘骸,機艙內出現神奇的一幕!
    在海洋深處,潛水員發現一飛機殘骸,機艙內出現神奇的一幕!他在這次的潛水過程中,還發現一艘飛機的殘骸,這艘飛機的型號已經非常老舊了,由於沉沒在海底,它的外形依舊保持的完好,幾乎沒有任何損壞,根本不像是因為意外而墜毀的飛機。當他們靠近這艘飛機之後,在機艙中發現一個神秘的東西,竟然是一個人,由於時間過去很長了,它已經變成一具骷髏。看到這幅畫面之後,令人觸目驚心,也深深牽動著潛水員的心。
  • 飛機剛剛起飛82秒,1400度空氣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當場喪命
    太空梭又被稱為「太空穿梭機」,它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是一個「混合體」,既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又像飛機,能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也能像飛機一樣平穩著陸。一般來說,太空梭能夠容納7個人,其中包括4個科學家、3個機組人員,它能夠完成許多任務,比如釋放衛星、回收和維修衛星、進行科學實驗等。
  • 起飛前機艙悶熱,是因為空調系統不給力嗎?
    因此,每架正常運行的飛機都有能力將機艙溫度降至適當的溫度。有人說,當乘客在天氣炎熱暈倒時,機艙溫度也會略高於室溫,雖然機載空調在冷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些航班延誤太久,導致機艙溫度升高。機載空調和普通空調有什麼區別?
  • 國際航協:機艙內新冠病毒二次傳播的風險較低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9月2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
  • 民航飛機上的空氣真的乾淨安全嗎?
    >如果不了解飛機的空氣管理系統,大家普遍認為客艙內的空氣是循環利用的。但實際上,客艙內的空氣並非無限循環再生,而是發動機引氣系統引入的新鮮空氣與客艙循環使用空氣的混合。一般兩種空氣的混合比例是50:50。這種空氣的混合會在飛機運行中持續運轉,也就意味著不到3分鐘,客艙內的空氣就會更新一次,遠遠高於其他室內環境的空氣流速。
  • 飛機上的新鮮空氣從哪來
    我們經常乘坐的民航客機飛行高度大都在8000米以上,高空溫度較低、空氣稀薄,而且飛機飛行時所有門窗都是密封的,可是,乘客卻不覺得胸悶、喘不上氣兒來。那麼飛機上的新鮮空氣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這都是飛機上的「發動機壓縮器」的功勞。
  • 美研究稱機艙比手術室與家更安全
    近日,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顯示,假使民眾在乘坐客機時佩戴口罩,那麼即使客機滿員,乘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非常低。外媒分析稱,該研究結果或有利備受疫情打擊的航空業恢復元氣。美國廣播公司(ABC)15日報導稱,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部與美聯航合作開展,研究結果於當地時間14日發表。
  • 吉爾吉斯客機墜毀真相 機艙失壓成「空中殺手」
    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客艙壓力會從起飛前的1個大氣壓降到巡航時的0.6個大氣壓,降落時再慢慢增加到1個大氣壓。由於人類對0.6個大氣壓(相當於不到3000米高度的大氣壓)具有非常好的適應能力,這一標準被波音公司、空中巴士公司採用。  飛機的加壓系統由空氣壓縮泵系統及周圍環境控制系統(ECS)組成。稱這兩個系統為高空飛行客機的「生命之源」,一點也不為過。
  • 高空機艙失壓 有多可怕?
    飛行了20多分鐘後,機艙內的氧氣面罩彈出,飛機疾速下降,之後返航。 這趟航班原本起飛時間是下午14:25,但由於延誤了一會,到14:40才起飛。 「飛機平穩地飛了20多分鐘,當大家都打算開始休息時,卻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砰』的一聲,頭頂上的氧氣面罩彈了出來,飛機疾速下降,我們都嚇了一跳。」一位在飛機上的旅客全先生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