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萬米空氣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證機艙內氧氣充足?

2020-11-17 科學新視野

地球大氣組成和民航飛機飛行高度

地球的大氣組成很複雜,總的來講,可以分成五部分,自底向上,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每層的大氣高度和大氣現象,以及人類活動,它們之間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分界線,不同的緯度各層的高度也不一樣,分別大致如下圖所示:

地球大氣層結構示意圖

其中主要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就是我們生活的對流層,這裡幾乎產生所有我們常說的天氣現象。在對流層中,貼近地面的部分存在一層我們稱之為行星分界層的,這就是我們在外太空大致可以看見的地球表面,也可以算地球直徑的組成部分之一。而民航飛機飛行的萬米高空,就是距離地面10公裡的高空,這裡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流層頂部。

民航飛機

平流層的海拔高度與緯度是有很大關係,並不能一概而論,通常低緯度地區平均在16~18千米以上,中緯度地區平均在10~12千米以上;高緯度地區平均在8~9千米以上。但總的來說,民航飛機飛行在萬米高空,也沒有毛病,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處在中緯度區域。

平流層因為氣流平穩,不存在大氣上下對流;較少的水汽和塵埃,能見度非常高;基本沒有鳥禽可以在這個高度飛行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民航飛機的飛行,而不容易產生顛簸,有利於乘客保證乘客舒適的飛行體驗和保障飛行安全,同時飛機造成的噪聲汙染小。

對流層頂部

簡單理解就是,除了飛機的起飛和降落過程,飛機通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雲上飛行,這裡大氣稀薄,人類如果直接暴露在該環境下,很快就會窒息死亡。但飛機不一樣,通常的民航飛機,機艙實際上也並非嚴格密閉。

飛機的空氣循環機系統

飛機的組成非常的精密,畢竟使得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在萬米的高空中安全的飛行,不是一件馬虎的事情,儘管飛機的事故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屬於比較低的。但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傷亡也是最大的,幾乎很難有人能從出事的飛機上倖存。

空氣循環機系統

為保證機艙內氧氣供應正常,民航飛機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被稱為空氣循環機的重要系統,發展到在今天,只要飛機運行正常,你吸入的通過這個系統的空氣,甚至比通過自家的空調更加乾淨舒適。

飛機空氣循環原理

具體的過程就不說了,簡單來說,這個系統要做的就是:通過發動機將稀薄的大氣吸入,用壓氣機加壓後分配給系統中的空調組件,然後一系列的降溫混合等操作。最後通過飛機兩邊的天花板中的管道,將舒適(較冷)的空氣放入客艙,供給乘客呼吸,最後從兩側的底部格柵中流出,形成一個循環系統。

飛機通氣孔

一般來說,對流層的頂部,儘管空氣已經很稀薄了,但空氣中氧氣的佔比,與低層大氣相比變化並不大,仍然是21%左右,這也是發動機能正常點火工作的重要原因。因為整個空氣都是經發動機流入的,空氣循環機的功率屬於發動機的部分分配,它的正常工作,也就依賴於發動機的正常工作了。

飛機真缺氧了怎麼辦?

一般來說,乘客是不用太擔心高空缺氧的問題了,但也有意外。如果飛機意外遇到異常天氣,或者其他突發情況,導致發動機不正常,或者是需要滿功率工作時,或者空氣循環機本身的故障,或者加壓系統的失靈等等可能的意外,空氣循環機就無法得到充足的空氣,就會導致機艙內缺氧。

歷史上有過一次著名的因機艙缺氧造成的空難——即太陽神航空522號班機空難。根據後來的調查報告,在事故發生前,空調系統因為故障而進行維修,飛機相關工程師做完機艙加壓測試後,忘記把加壓掣從「手動模式」變回「自動模式」,同時正副機長都對此也未有察覺。

太陽神航空522號班機飛行路線

正常情況下,飛機的加壓系統在自動模式下可以為飛機適時地加壓,而防止機艙內空氣稀薄導致缺氧。但太陽神航空522號實際上不是處在了自動模式了,機長也未有察覺,後來飛機機艙失壓,飛機也就沒有及時地加壓。但機長還以為「自動模式」,錯誤地以為加壓系統應該正常,轉而認為是空調系統的問題,沒有及時手動為機艙加壓,缺氧情況下機長很快也昏昏欲睡過去。

氧氣袋

儘管在飛機機艙失壓情況下,飛機內隱藏懸掛的氧氣袋及時地派上了用場,但氧氣袋最多只能提供給乘客十幾分鐘的量,最終乘客也幾乎因缺氧而昏昏欲睡。飛機在機長昏睡的情況下,以自動模式在希臘上空盤旋直至油量耗盡,飛機墜毀,導致機上無一人倖免。

總之,真正發生機艙缺氧了,只有相信機長和機組成員了,不要驚慌,因為你慌了也沒用,甚至引發更大的災難,不慌還有生的可能,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新科學,新視野,新發現,歡迎您的關注,有其他問題請留言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飛機上的服務也是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可口的飛機餐可以吃,總得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
  •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那飛機飛那麼高,機艙內的氧氣從哪裡來呢?
    相信有很多登山的小夥伴們,特你是那些很高很高的山,當我們爬到山頂時就會感覺到呼吸困難,這就說明山頂上的空氣非常稀薄,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是因為,在生活中,海拔越高的地方,那氣壓就會越低。雖然山上的空氣很好,成分也是什麼都沒有少,但是山上的空氣變少了,這就會使我們的呼吸變得會很困難,在這時候,就需要氧氣罐來吸氧了,要是沒有的話就會出現高原反應了。
  • 飛機在萬米高空時,氧氣從何而來?為什麼有時候會頭暈?
    我們知道,高空的氧氣極其稀薄,那麼機艙內乘客的氧氣究竟從何而來呢?是靠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氧氣?還是預先儲存一定量的氧氣,供起飛後使用呢?其實都不是!機艙內的氧氣還是來自於機艙外的大氣,不過要預先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乘客呼吸。大家都知道,飛機的機艙是全封閉的,所以大氣不會進入到機艙內,而是通過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進口進入到飛機內部。
  • 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
    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坐飛機已經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坐飛機就是家常便飯,普通工薪階層有急事出遠門的時候也會選擇乘坐飛機。飛機在萬米高空上以1000公裡/小時的速度飛行,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幾千公裡的距離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效率~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呢?難道飛機出發的時候攜帶了一個巨型氧氣瓶?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問題。
  • 萬米高空飛機上的氧氣從何而來?
    民航資源網2019年4月6日消息:大家坐飛機的時候,每次飛機起飛前乘務人員都會給大家示範一遍戴氧氣面罩的方法,這是為了防止飛機在天上發生意外導致飛機座艙失密而做的防範措施。我們大家都清楚在一萬米左右的高度空氣裡面氧氣含量非常低,是不足以維持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那我們的民航客機在這樣的高度巡航飛行時是怎樣為旅客提供氧氣的呢?
  • 飛機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
    今年大家最關心的無疑就是周圍空氣是否有病毒,如果有人咳嗽,肯定避而遠之,瑟瑟發抖。好吧,那就讓我們飛上10000米的高空,探索一下飛機機艙裡的空調空氣是如何來的?NG飛機上有左右兩套空調系統為機艙提供空氣,其中左組件為駕駛艙和客艙提供空氣(所以飛行員享受到的是實時新鮮空氣),右組件只為客艙提供空氣。控制好壓力和溫度的空氣就可以分配在機艙各個區域。進入機艙的空氣大約有一半空氣經過循環系統被重複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對來自氣源系統新鮮空氣的需求。
  • 飛機萬米高空爆炸,沒有降落傘,22歲空姐如何倖存
    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人能夠從萬米高空一躍而下,在毫無緩衝措施的情況下倖存。想必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畢竟普通人從十幾米高處跳下,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事實上卻的確有一個人成功了,有一位名為維斯娜·烏洛維奇的空姐,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從10160米的高空中落下,奇蹟生還。
  • 為什麼飛機必須在萬米以上飛行?西媒:節省燃料還安全
    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導 西媒稱,世界最高建築——杜拜哈利法塔高830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但是如此高度與飛機的飛行高度相比依然相形見絀,因為飛機一般在距離地面1萬米到1.2萬米的高空飛行。那麼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飛機必須在萬米以上的高空飛行?雖然存在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出於經濟和安全考慮。
  • 飛機連續飛行很長時間,那我們需要的氧氣是從哪裡來的?
    現在很多人出門的話,選擇的交通工具大多都是飛機。因為飛機特別的方便,而且速度也比較快,能夠快速的到達目的地完成我們的工作,尤其是出門辦公的時候,可以說是首選的交通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飛機飛得那麼高,仍在機艙中是如何獲得氧氣的呢?
  • 高空機艙失壓 有多可怕?
    全先生說,當面罩落下後,機長喊:「機艙失壓氧氣面罩彈出」,空姐趕緊提醒大家把面罩戴上。 氧氣面罩戴好後,面罩開始冒白煙,而且伴隨非常重的焦臭味,從事機械工作的全先生從經驗判斷,很像是潤滑油高溫汽化的味道。 張先生帶著父母妻子兒子一家五口到昆明旅遊,同樣經歷了這次空中驚魂。據張先生回憶,飛機急速下降,感覺飛機頭朝下45度角往下掉,有強烈的失重感。
  • 為什麼鳥類能在萬米高空自如呼吸,飛行員卻必須帶氧氣面罩?
    我們都見過飛行員在座艙裡帶著飛行頭盔和氧氣面罩,想必不用說大家也能想到帶氧氣面罩是避免在高空缺氧。的確,從二戰開始許多國家就開始給飛行員配備氧氣面罩,戰鬥機、轟炸機都是如此。B-17那種大型轟炸機最高能飛到1萬米高空,人要是不戴面罩呼吸就會缺氧窒息而死。
  • 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03氧氣面罩內含有多少氧?可供吸氧時間是多長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使用氧氣面罩?氧氣面罩是為旅客提供氧氣的應急救生裝置。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若要在客艙內維持和地面差不多的氣壓,確保旅客在萬米高空不會感到不適,就要通過人工方法進行加壓。
  • 飛機如何保持艙內壓力?
    它配備了加壓機艙,使可以在高於天氣的高度更迅速,更安全地飛行,而不會導致乘客和機組人員難以從20,000英尺(6,096米)的稀薄空氣中吸收。從那時起,機艙增壓已成為我們大多數飛行中可能認為理所當然的技術之一。
  • 中華航空006號空難,萬米高空突然墜落,結局意外《空中浩劫》
    中華臺灣航空006號空難,萬米高空穿越雲層,自由墜落,這是怎麼回事呢?1985年2月19日,中華航空006號航班從臺灣中正機場起飛,目的地是太平洋彼岸的洛杉磯,這時已經離開臺灣10個小時左右,正是半夜,飛機正在1萬2千公尺的高空飛行,機組上的乘客已經入睡,離洛杉磯機場還有550公裡。
  • 深航飛機增壓系統異常,數分鐘內驟降近6000米,有必要這麼急嗎?
    通常是讓客艙內氣壓維持在0.8個標準大氣壓,即略低於地面的1個標準大氣壓。相當於海拔2000多米的氣壓,人體基本可以適應。為客艙增加氣壓,就像是往一個高空氣球內充氣。在空氣稀薄的高空,外部壓力大大低於地面,如果氣球內壓過大,就有爆裂的危險。
  • 這種鳥能飛到萬米高空,直到被吸入飛機引擎,才被大家發現!
    可以翱翔於萬米高空之上,因為飛的太高了,曾被吸入飛機引擎內,這種鳥就是黑白兀鷲。這種鳥主要生活在非洲,目前已經是瀕危鳥類了。   黑白兀鷲的體型很大,成鳥的體長最長能達到107釐米,它的翅膀很大,展開後可達2.6米。
  • 如果飛機飛得太高會怎麼樣?
    一般的民航飛機的飛行高度一般都在五千米到一萬米之間,按照不同的航線距離以及飛機本身的性能以及一些外在因素會選擇在一個合適的高度飛行,一般短航線的飛機飛行高度會保持在7000米左右,而長距離的飛行會在10000米左右。普通的民航因為需要考慮到經濟性,因此飛行高度一般都會低於公務機。
  • 萬米高空奇蹟:不帶降落傘,她從失事飛機上掉下生還,什麼救了她
    降落傘是利用空氣阻力原理,依靠相對於空氣運動充氣展開的可展式氣動力減速器。降落傘經常與飛機搭配使用,當飛機遇到危險時,機上人員就可以通過降落傘安全抵達地面,這種關鍵時刻可以救人一命。民用飛機為什麼不配降落傘?然而,當你乘坐航班時,你會發現並沒有找到降落傘,飛機乘務提醒你繫緊安全帶,也沒有告訴你降落傘如何佩戴。
  • 同樣是萬米高空,客機的乘客沒帶氧氣罩,為何戰機飛行員卻要戴?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說到高空飛行的鳥類,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到黑頸鶴,能在一萬米的高空遷徙,穿越喜馬拉雅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更有甚者,如高山兀鷲,展翅能飛上一萬一千米的高空
  • 挑戰萬米高空 葉晨光創造華人高空跳傘紀錄
    奧圖科技CEO葉晨光,與媒體同仁一同分享「HALO萬米高空跳傘」的成績和付出。   葉晨光是國內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   HALO(High Attitude Low Opening)是高空跳低空拉傘的簡稱,一般在飛機上升到30,000英尺的高度往下跳在距離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