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

2020-12-03 好奇魏先生

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坐飛機已經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坐飛機就是家常便飯,普通工薪階層有急事出遠門的時候也會選擇乘坐飛機。飛機在萬米高空上以1000公裡/小時的速度飛行,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幾千公裡的距離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效率~

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呢?難道飛機出發的時候攜帶了一個巨型氧氣瓶?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問題。

其實飛機客艙內的氧氣並不是從氧氣瓶裡出來的,而是把艙外空氣吸進來,處理之後釋放到了艙內。首先咱們要明白,萬米高空雖然空氣稀薄,但也只是空氣的密度小、壓強小,空氣中的各種成分還是原來的比例,氧氣仍然佔21%。只要把這些稀薄的空氣壓縮到正常密度,再經過空調調節溫度,就可以釋放到客艙裡供乘客呼吸。

咱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飛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飛機要想向前飛行並維持一定高度,發動機必須不停地向後方噴出高速燃氣,產生反推力。但是高空中空氣稀薄,氧氣含量少,為了讓發動機能正常工作,工程師們在發動機燃燒室前面設置了多級壓氣機,稀薄的空氣經過多級壓縮後變成高壓空氣送入燃燒室,大量燃油在燃燒室裡劇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再經過多級渦輪增壓噴出,產生巨大的反推力,推動飛機前進。

所以呢,只需要從發動機壓氣機裡引過來一部分壓縮空氣,再經過空調調節到適宜的溫度,就可以釋放到客艙中供乘客呼吸了。

另外,客艙裡還有一種緊急供氧方式——氧氣面罩,又叫氧氣蠟燭。如果客艙因為氣密性或者其他原因缺氧,氧氣面罩會馬上掉落下來,乘客可以呼吸面罩裡的氧氣支撐一段時間。這種氧氣面罩的原理是,其內部有氯酸鈉和過氧化鋇,燃燒之後會產生一定量的氧氣,經過面罩過濾之後就可以供人們呼吸了,不過只能支撐12-20分鐘……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了,對於這個問題您有什麼看法呢?您覺得飛機的供氧方式足夠安全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飛機萬米空氣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證機艙內氧氣充足?
    在對流層中,貼近地面的部分存在一層我們稱之為行星分界層的,這就是我們在外太空大致可以看見的地球表面,也可以算地球直徑的組成部分之一。而民航飛機飛行的萬米高空,就是距離地面10公裡的高空,這裡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流層頂部。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飛機上的服務也是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可口的飛機餐可以吃,總得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
  •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那飛機飛那麼高,機艙內的氧氣從哪裡來呢?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也與我們的出門旅行也有著很大的關係,那會是什麼樣的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所以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在閒著沒事幹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外出旅遊,當然也有一些小夥伴們喜歡去登山,登山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也算是一種極限運動了,登山的過程可謂是非常的爽啊,也很刺激。
  • 飛機在萬米高空時,氧氣從何而來?為什麼有時候會頭暈?
    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成為百姓的日常了。我們知道,高空的氧氣極其稀薄,那麼機艙內乘客的氧氣究竟從何而來呢?是靠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氧氣?還是預先儲存一定量的氧氣,供起飛後使用呢?其實都不是!機艙內的氧氣還是來自於機艙外的大氣,不過要預先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乘客呼吸。大家都知道,飛機的機艙是全封閉的,所以大氣不會進入到機艙內,而是通過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進口進入到飛機內部。
  • 萬米高空飛機上的氧氣從何而來?
    民航資源網2019年4月6日消息:大家坐飛機的時候,每次飛機起飛前乘務人員都會給大家示範一遍戴氧氣面罩的方法,這是為了防止飛機在天上發生意外導致飛機座艙失密而做的防範措施。我們大家都清楚在一萬米左右的高度空氣裡面氧氣含量非常低,是不足以維持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那我們的民航客機在這樣的高度巡航飛行時是怎樣為旅客提供氧氣的呢?
  • 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03氧氣面罩內含有多少氧?可供吸氧時間是多長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使用氧氣面罩?氧氣面罩是為旅客提供氧氣的應急救生裝置。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若要在客艙內維持和地面差不多的氣壓,確保旅客在萬米高空不會感到不適,就要通過人工方法進行加壓。
  • 旅行團樂隊:你是我沉溺於海底裡最稀薄的氧氣
    今天,小愛推薦一首旅行團的改編歌曲《氧氣》。這首歌原是範曉萱的早期作品,經旅行團改編後,似乎又重獲新生。如果說範曉萱版本的《氧氣》是陰鬱,是悲傷,是婉轉沁入骨髓的深情,那麼旅行團版本的便是灑脫,是懷念,是失望中又透露著一絲希望。
  • 為什麼鳥類能在萬米高空自如呼吸,飛行員卻必須帶氧氣面罩?
    我們都見過飛行員在座艙裡帶著飛行頭盔和氧氣面罩,想必不用說大家也能想到帶氧氣面罩是避免在高空缺氧。的確,從二戰開始許多國家就開始給飛行員配備氧氣面罩,戰鬥機、轟炸機都是如此。B-17那種大型轟炸機最高能飛到1萬米高空,人要是不戴面罩呼吸就會缺氧窒息而死。
  • 核潛艇最深下潛600米,船員氧氣從何而?今天算漲知識了
    核潛艇最深下潛600米,船員氧氣從何而來?今天算明白了你是不是一個潛水愛好者呢?如果你不是那麼,你有沒有在電視劇中看到那一些去潛水的人在水底的時候需要背上一個氧氣罐呢?既然是這樣想過核潛艇,她最深下潛深度能達到600米,船員氧氣是從何而來的呢?
  • 為何飛機都要飛那麼高?飛低點一樣可以飛很快啊!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個疑問,飛機,尤其是客機,為何要飛那麼高呢?戰鬥機咱們還可以理解,未來戰鬥的要求,但是大家可知道客機一般的飛行高度是多少?國內航班在6800-8000米之間,國際航班要上到9000-11000米。
  • 飛機上的新鮮空氣從哪來
    我們經常乘坐的民航客機飛行高度大都在8000米以上,高空溫度較低、空氣稀薄,而且飛機飛行時所有門窗都是密封的,可是,乘客卻不覺得胸悶、喘不上氣兒來。那麼飛機上的新鮮空氣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這都是飛機上的「發動機壓縮器」的功勞。
  • 飛機連續飛行很長時間,那我們需要的氧氣是從哪裡來的?
    現在很多人出門的話,選擇的交通工具大多都是飛機。因為飛機特別的方便,而且速度也比較快,能夠快速的到達目的地完成我們的工作,尤其是出門辦公的時候,可以說是首選的交通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飛機飛得那麼高,仍在機艙中是如何獲得氧氣的呢?
  • 為什麼飛機必須在萬米以上飛行?西媒:節省燃料還安全
    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導 西媒稱,世界最高建築——杜拜哈利法塔高830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但是如此高度與飛機的飛行高度相比依然相形見絀,因為飛機一般在距離地面1萬米到1.2萬米的高空飛行。那麼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飛機必須在萬米以上的高空飛行?雖然存在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出於經濟和安全考慮。
  • 現役軍用飛機最大飛行高度對比,U-2升限2.4萬米只能排第二
    進入噴氣式動力時代之後,軍用飛機的最大飛行高度普遍提升,像第三代戰鬥機最大升限普遍可以達1.8萬米左右,動力強勁一些戰鬥機如F-22「猛禽」隱身戰鬥機,最大升限可以達到2.2萬米,這在現役戰鬥機中算是頂級水平了。
  • 電影《中國機長》裡面飛機的擋風玻璃怎麼碎了
    這空客的飛機也太不著調了吧,擋風玻璃還能無緣無故地碎了。地勤也沒看出來,這咱要是趕上可咋整?要知道,破這麼大個口子會讓客艙瞬間失壓,這可是在萬米高空,空氣稀薄,人會很快失去意識。所以在氧氣面罩落下時,先自己戴好再去幫助別人絕對不是開玩笑。而氧氣面罩中提供的氧氣也不是大氣中的,而是儲存在氧氣罐裡的。
  • 1971年的一場空難,飛機空中解體,一17歲女孩奇蹟生還
    那天下午,508航班開始飛行,並且以每隔600米便攀升一次,當到達8100米高空的時候,飛機便已正常飛行30分鐘,但當508號航班最後向對流層攀升時,天氣就突然發生了變化。龐大的雲層遮住了飛機,朱利安可以清晰地聽到外面打雷的聲音,電閃雷鳴的樣子令人十分的害怕。
  • 這種鳥能飛到萬米高空,直到被吸入飛機引擎,才被大家發現!
    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說一種鳥,它可以飛的很高,在全世界的鳥類中,它們是飛的最高的鳥。可以翱翔於萬米高空之上,因為飛的太高了,曾被吸入飛機引擎內,這種鳥就是黑白兀鷲。這種鳥主要生活在非洲,目前已經是瀕危鳥類了。
  • 今天可算明白了
    今天可算明白了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地球是圓的,為什麼所看到的水和地面都是平的,今天可算明白了,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地球是圓形的,地心引力導致地面上任何物體都會圍著地心移動,由於地心引力的牽扯。
  • 五代機爬升高度排名,F22最高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殲20多少
    就目前的五代戰機的升限來說,美國的F-22戰機最高曾達到過19812米,俄羅斯的最新款戰機蘇-57最高爬升到1.9萬米,而美國最先進的F-35戰機也才堪堪爬過1.8萬米左右。我國的航發沒有這兩家的好,但是利用一流的氣動布局也達到了1.9萬米的升限。民航飛機飛行的高度一般都在一萬米的高空,這個高度就在平流層,大氣環境穩定,空氣阻力會比對流層來的少,對飛機本身的損耗也就小。
  • 深航飛機增壓系統異常,數分鐘內驟降近6000米,有必要這麼急嗎?
    在空氣稀薄的高空,外部壓力大大低於地面,如果氣球內壓過大,就有爆裂的危險。而反應在飛機客艙內,面臨的情況就是飛機各種零部件可能會被壓壞,即便是飛機的機頭、機身等關鍵位置安裝了抗增壓隔板。過低會讓乘客遇到生命危險,而過高又很難保障飛機的機身安全。當飛機在萬米以上高空巡航時,無論是遇到增壓或者失壓,處理的方法都是緊急下降,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排查故障,首先確保安全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