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如何保持艙內壓力?

2020-09-05 許波波bo

早在1930年代,波音公司就發明了一款新型客機,該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功能。它配備了加壓機艙,使可以在高於天氣的高度更迅速,更安全地飛行,而不會導致乘客和機組人員難以從20,000英尺(6,096米)的稀薄空氣中吸收

從那時起,機艙增壓已成為我們大多數飛行中可能認為理所當然的技術之一。

解釋說,機艙增壓的效果非常好,以至於乘客幾乎沒有注意到它,部分原因是它隨著飛機高度的升高逐漸調節飛機內部的氣壓,然後在下降時再次調節氣壓自2005年以來,他一直擔任佛羅裡達州代託納比奇的的航空維修科學系副教授,在此之前,他曾在達美航空擔任機械師和維修講師18年。

霍寧說:「這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儘管電子計算機控制的出現使基本技術更加精確,但數十年來基本技術一直保持不變。本質上,飛機使用的是噴氣發動機中的壓縮機吸入的過量空氣。「發動機不需要所有的空氣來燃燒,因此,其中的一些空氣被排出並用於空調和增壓。」

來自壓縮機的多餘空氣被冷卻,然後泵入機艙。它由一種稱為機艙壓力控制器的裝置進行調節,霍寧將其描述為「增壓系統的大腦」。

霍寧解釋說:「該控制器會自動調節壓力。」 「它從信息中得知,機組人員進入了巡航高度。它安排了增壓的時間,以便隨著飛機爬升而外部壓力下降,它便開始工作。」

霍寧說,對飛機過度加壓可能會使飛機機身在飛機爬升時承受太大的壓力差壓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客機人員不要嘗試複製海平面上的氣壓。取而代之的是,在36,000英尺(10,973米)的巡航高度下,大多數商用噴氣式飛機在8,000英尺(2,438米)的海拔高度模擬空氣壓力,與大致相同

,它具有超強的碳纖維在其機身,能夠獲取到的等效空氣壓力在6,000英尺(1829米)。霍寧解釋說:「這更好,因為隨著機艙高度的升高,血液中的氧氣減少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下飛機時,你可能會感到疲倦。」

霍寧說,增壓所需的空氣量取決於機艙的容積。由於飛機的增壓系統與空調系統結合使用,因此它還不斷循環空氣通過機艙,使其中的一些空氣再循環,並在其餘部分從發動機壓縮機吸入新鮮空氣時排出其餘部分。

根據霍寧的說法,大多數飛機將在三到五分鐘內完全交換機艙內的空氣。

逐漸加壓是關鍵

飛機升空時要小心,逐漸升壓,降落到目的地機場時也要逐漸降壓,因為人類對氣壓的變化非常敏感,任何遭受過已經知道這一點。這就是氣壓系統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的原因之一。正如霍寧所解釋的那樣,如果控制器出現故障,飛機駕駛員可以在下降期間手動降低飛機的壓力,但是對於乘客和機組人員而言,這可能是不舒服的經歷,因為很難手動完成。

氣壓系統還包含旨在防止事故的安全機制。如果內部壓力過高,則正壓釋放閥會突然打開,因為機艙中泵入的空氣過多。它將減輕壓力。還有一個負壓閥,可以保護飛機免受外部壓力大於機艙內部壓力變化的影響。(這可能是在突然下降時發生的,細節請。)

霍寧說:「飛機並非設計為潛艇。」 「它們的內部壓力高於外部壓力。這就是為什麼該負壓安全閥更加靈敏的原因。」 結果,當您在下降的飛機上時,有時您實際上會聽到一陣大風。這就是負壓閥的作用。

霍寧指出,在極少數情況下,在飛行過程中降壓失敗時,還有其他保護措施。有一個傳感器可以檢測壓力何時下降到相當於海拔12,000英尺(3,658米)的高度。該開關會自動將氧氣面罩掉入機艙,以便乘客可以繼續呼吸而毫無困難。在某些飛機上,氧氣來自氣缸,而其他飛機則是通過產生器通過化學反應釋放氧氣的方式獲得的。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成功(組圖)
    20日上午,我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攝   5月20日上午,我國首例按照國際適航標準進行的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飛機的輪子這麼小,降落的時候怎麼能承受這麼大壓力,不會炸胎?
    飛機是一個大傢伙,重量很大。要承受住機身的「壓迫」的輪胎表示,壓力很大。但是輪胎也是不負眾望,就這麼用它瘦小的身軀撐起了一方天地。飛機輪胎是由高品質的橡膠材料製成的,這種橡膠材料可以在低於-40℃和高於71℃的條件下待上24小時,仍保持自身性能穩定,符合規定標準。因為作為一個責任重大且艱巨的輪胎,必須有承受高空-50℃以及降落時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引起的150℃高溫的能力。而且這種材料還擁有很高的抗衝擊強度以及很低的產熱性能。
  • 飛機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
    好吧,那就讓我們飛上10000米的高空,探索一下飛機機艙裡的空調空氣是如何來的?空氣是否乾淨?如果說把飛機比作一個人,那麼空調系統就是飛機的肺。空氣的溫度和壓力在渦輪出口得到大大降低,由此獲得滿足溫度和壓力要求的冷空氣,ACM是空調系統的核心部件。熱路經過一個調壓活門降低空氣壓力。然後通過分配系統和冷路過來的空氣混合。通過調節熱路空氣進入管路的量來實現空調溫度的控制。NG飛機上有左右兩套空調系統為機艙提供空氣,其中左組件為駕駛艙和客艙提供空氣(所以飛行員享受到的是實時新鮮空氣),右組件只為客艙提供空氣。
  • 飛機艙壓變化或影響胰島素泵 高壓氧治療前摘泵嗎?
    胰島素泵與飛機起降艙壓變化有報導稱:一位應用胰島素泵的10歲女童(1型糖尿病),其血糖水平在飛機起飛後的一個小時降得太低。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紐卡斯爾約翰亨特兒童醫院(澳大利亞)的布魯斯·金領導一個小組進行了相關研究——在一架商務客機上擺放了10個胰島素泵。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即使如此,在加壓的服裝內,太空人仍然感覺難以彎曲手臂和腿。到了1965年,美國人和蘇聯人都不滿足僅僅只是飛出大氣層,他們需要新的刺激,以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實力。於是,太空行走——艙外活動放在了美蘇議事日程的首位,艙外航天服出現。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飛機上的服務也是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可口的飛機餐可以吃,總得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
  • 談太空艙內神秘聲音的來源和潛水鐘上飛出的高速「子彈」
    但是由於受到的壓力方式和壓力大小的巨大差異。上天和下海的密封容器的耐壓程度有巨大的不同。在天上飛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只要不再入大氣層。那麼只需要防止內部的一個大氣壓不往外明顯洩露就行。同時考慮到火箭往太空發射物體的高成本,因此要求空間站有人艙等密封容器越輕便越好,只要確保強度即可。
  • 談太空艙內神秘聲音的來源和潛水鐘上飛出的高速「子彈」!
    但是由於受到的壓力方式和壓力大小的巨大差異。上天和下海的密封容器的耐壓程度有巨大的不同。在天上飛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只要不再入大氣層。那麼只需要防止內部的一個大氣壓不往外明顯洩露就行。同時考慮到火箭往太空發射物體的高成本,因此要求空間站有人艙等密封容器越輕便越好,只要確保強度即可。因此體積巨大的空間站艙室的外殼居然是不到1釐米厚度的鋁合金為主製造。也就是和家用壓力鍋的材質和厚度差不多。
  • 飛機上會感染病毒?該如何防範?
    現代飛機的客艙空氣調節系統包括引氣系統、臭氧轉換器、空氣調節組件、混合集氣環、再循環系統、客艙通風系統以及客艙壓力控制系統。而其中大家尤為關心的,就是飛機上的空氣再循環系統。再循環空氣在混合集氣環內與空氣調節組件所提供的外界空氣混合時,外界空氣中殘留下來的臭氧所具有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將再循環空氣中可能仍然存活的病毒和細菌消除殆盡。因此,最終進入客艙的空氣可以說是沒問題的。病毒在飛機上如何傳播?
  • 男子偷帶打火機上飛機 洗手間內抽菸被拘留
    「「飛常準」信息顯示,該航班實際起飛時間為8月8日22時56分,執飛機型為波音737-800,飛行裡程為2842公裡。就在CZ6912起飛一小時後,坐在機艙最後一排的李先生,突然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煙味。「有人從廁所出來,打開廁所門後,突然一大股煙味飄出來。」李先生感到非常疑惑,「當時安全員就在後艙,他和我同時發現了煙味。」
  • 飛機的油箱在哪裡?
    知道飛機的燃油箱在哪了嗎?普通的民航客機一般有三個油箱,即中央油箱、左主油箱和右主油箱,在機翼兩側有防止溢油的防溢油箱。油箱的布局一般對稱布局,飛機的重心無論何時都影響著飛機的安全,油箱的對稱分布,在燃料消耗的過程中,飛機重心位置變化量較小,利於飛機的飛行平衡與安全。
  • 這個公司把太空艙科技用到了飛機杯上...
    做個問卷調查: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男士,都有過使用飛機杯嗎?使用上有過那些困擾呢?(突然這樣問貌似有點唐突,但是為了更好的產品體驗也只能出此呀~)一般傳統材質的飛機杯在清洗的方面比較麻煩,要用柔軟強韌的刷子或蠻力翻開來洗,才能避免愉悅的液體滯留在裡面不肯出來。
  • 如何區分飛機有沒有WiFi?
    要知道哪些飛機上有「機載WiFi」功能,可以簡單到觀察它的外型。機載WiFi設備極其昂貴(5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且體積也不小。安裝了機載WiFi設備的飛機,其背部會有一個大「鼓包」。——就是飛機上搞了個區域網。你能找到熱點,也能上網,但只能訪問飛機上那臺伺服器裡的內容。通常情況下,這可以用來購物、娛樂(看電影、打遊戲都可以)和聊天,但不能與網際網路相連,當然也沒有辦法使用微信。
  • 南航客機空中急墜數十米 乘客空姐艙內「飛」(圖)
    顛簸過後機艙內一片狼藉  穗滬航線上演空中驚魂,親歷者描述事發現場———  飛機急墜數十米乘客顛到機艙頂  致2人骨折7人擦傷,民航稱預測預防「晴空顛簸」是難點  坐飛機的人可能都遇到過空中顛簸,但顛到人、物都「飛
  • 一趟航班需要20個小時,乘客們卻覺得很享受,原來艙內堪比豪宅
    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旅行了,這樣不僅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還能在壓力變大如今放鬆身心,而出門旅行肯定是少不了交通工具,火車,汽車,高鐵和飛機等都供我們選擇。據統計得知,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裡面最安全的,並且它的速度還是十分快捷,自從飛機研發出來,就極大縮短了大家出行的時間,加上我國也在飛速發展,許多民用機場都建造起來了,所以自然而然飛機就成了首要選擇。
  • 關於飛機的小知識:飛機舷窗上小孔的作用
    我們在乘坐飛機的時候,有的人會坐在飛機靠窗的位置,也就是舷窗。細心一點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在飛機舷窗玻璃上都有一個小孔,它是做什麼用處的呢?飛機舷窗分為內、中、外三層,呼吸孔位於中層玻璃的中下部,能夠平衡夾層內的空氣氣壓與艙內氣壓,防止中層玻璃破裂,並使所有的壓力作用在外層窗戶上。並且當飛機飛行在萬米高空時,大氣溫度通常在零下50攝氏度,當窗戶玻璃承受不同的壓力或溫度時,可能產生水氣,此時的通氣孔可以通過「呼吸」來平衡溼度和溫度等,避免玻璃起霧或結霜,給旅客提供清晰的視野。
  • 維珍銀河發布「太空船2號」火箭飛機極具科幻感的內艙結構
    維珍銀河公司近日發布了其「太空船2號」火箭飛機的內艙設計它的火箭飛機「太空船2號」將搭載6名乘客和2名飛行員進行零重力飛行,飛行數分鐘後返回,並降落在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的美國航天港。隨後,維珍銀河還發布了一款增強現實手機應用,展示了機艙設計和太空飛行體驗。維珍銀河執行長麥可•科爾格拉澤爾說:「太空船艙內空間設計將促進和提升數千名將要飛行的人,獨特而深刻的變革之旅。
  • 維珍銀河發布「太空船2號」火箭飛機極具科幻感的內艙結構
    維珍銀河公司近日發布了其「太空船2號」火箭飛機的內艙設計,乘客們有朝一日將在這個極具科幻感的機艙中享受25萬美元的太空之旅。該設計首次在周二的一個網上活動中公布,其特色是為零重力旅行提供「不受限制的太空人漂浮區」。
  • 仿生學是如何運用在飛機製造中的?
    後來,設計師們不斷研究,發明了翼尖小翼,並將其安裝在運輸飛機上,以減小飛機的阻力。翼尖小翼形狀因各種飛行型號不同有所變異。典型的翼尖小翼如波音公司(Boeing)生產的747-400型飛機和空中巴士(AIRBUS)的A330和A340系列的飛機。另一種則是空中巴士A320系列、A310和A380的三角型翼尖小翼,這款翼尖小翼可說是空中巴士的標準形式。
  • 飛機機翼是如何承受巨大重量的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飛機外觀最凸顯的部分就是機翼經常坐飛機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飛機的機翼上有很多特別的設計飛機機翼那麼薄是如何承受幾十噸的重量的?足夠的剛度既指蒙皮在氣動載荷作用下保持翼型形狀的能力,也包含機翼抵抗扭轉和彎曲變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