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乘客上飛機?專家稱機艙內空氣比普通室內更潔淨,感染概率低

2020-11-02 越遊人

美國的試驗表明飛機上的空氣比家裡的更潔淨

美國國防部和航空專家最近做了一項測試,這個測試的結果發現,通過高空氣流交換,機艙內空氣過濾後再經過循環和目前大部分機型都擁有的向下通風系統,使氣溶膠擴散(通過空氣傳播病毒)的風險降低了99.7%。

因此,他們認為機艙內部的空氣更加清潔,甚至比普通家庭室內的空氣清潔度更高,乘客在搭乘航班的時候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極低。

研究人員選擇了一名被感染者來進行試驗,試驗機型包括波音767和777,這兩種機型都是寬體飛機,經常被用於長途飛行。通常在長途飛行的情況下,病毒會更容易傳播。

為了測試坐在被感染者附近的乘客是否容易被感染,研究人員使用了螢光追蹤型氣溶膠,這些氣溶膠代表了呼出或者咳嗽時釋放的氣體,然後在試驗過程中研究感染者對整架飛機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當飛行過程中乘客將通風口全部打開、並使空氣流通最大化之後,航班上清潔空氣中病菌的速度比普通家庭快15倍,甚至比現代醫院手術室或者隔離室的標準也快5-6倍。

在大多數航班上,空氣交換速率大約為3分鐘一次,其中75%來自於飛機外部,這意味著只有25%的機場空氣會進行在循環。在空氣如此快速的循環下,再加上目前乘客基本都會佩戴口罩,因此這基本意味著在飛行中,飛機內的乘客被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搭乘航班仍需謹慎

聯合航空執行長斯科特·柯比(Scott Kirby)在跟媒體的電話會議上首次提到了這次測試和報告,並認為這個結果也適用於其他民用飛機。這項研究主要的參與機構有美國聯合航空、波音公司、內布拉斯加州大學醫學中心、美國國家戰略研究所共同組成的團隊進行。


目前航空公司一直試圖傳達一個信息,就是通過飛機內部的過濾裝置和增加客艙內的換氣系統可以有效避免乘客在機艙內部的感染。目前聯合航空正在號召其他航空公司都效仿美聯航這種運營方式,保持和增加客艙內部的空氣流通頻率,以此來保護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

儘管航空公司聲稱航空旅行已經非常安全,但是目前大部分醫學專家都認為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疫情的二次爆發是不可避免的。保證航空和旅遊業的安全,是控制疫情再次爆發的重要因素。因此搭乘航班,特別是跨境航班,仍需謹慎。

相關焦點

  • 飛機機艙內空氣的來龍去脈
    現在隨著疫情的控制,出行漸漸恢復,選擇飛機出行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白菜價一般的機票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作為一個陪伴飛機多年的人,我要對你說:&34;。冷路高溫壓縮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和空氣循環機(ACM)進行迅速冷卻,冷路出口的溫度能接近零度,甚至更低。
  • 飛機空氣比地面乾淨?飛機空氣過濾器運作+機艙清潔流程大解構
    現在旅客搭飛機,對機艙內的空氣清潔度,以及客機內外是否已徹底消毒,都非常看重。如果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必須飛行,卻擔心飛機的潔淨度,這篇文章有助你了解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的運作原理,以及每次航班飛行之間的清潔流程,讓你飛得更放心!飛機的空氣乾淨嗎?
  • 乘坐飛機,被感染新冠的概率極低
    據稱,試驗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和767內進行。飛機自帶的急速空氣循環系統以及過濾裝置,能在6分鐘內,除去機艙內99.99%的病毒或細菌。實驗前,在飛機客艙內的42個據點,撥散了約1.8億個粒子。這些粒子與新冠肺炎同樣大小。試驗數據顯示,即使乘客坐在那42個據點任意一個地方,如果戴著口罩的話,被感染的可能性極低。當然口罩要具有過濾病毒的功能。
  • 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飛機本身就提供了一般水平的安全環境,但專家表示,感染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航空公司在乘客座位、掩蔽和登機時間方面可能採取的政策。如果航空公司遵循公共衛生專家制定的程序:強制執行口罩合規性、分配可用座位和對患病乘客進行篩查,那麼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相對較低。飛機配備了高效空氣過濾器,類似醫院隔離室使用的空氣過濾器。HEPA過濾器可捕捉99.97%的空氣顆粒,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飛機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換氣10至12次,使空氣品質高於正常的室內環境。
  • 美研究稱機艙比手術室與家更安全
    近日,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顯示,假使民眾在乘坐客機時佩戴口罩,那麼即使客機滿員,乘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非常低。外媒分析稱,該研究結果或有利備受疫情打擊的航空業恢復元氣。美國廣播公司(ABC)15日報導稱,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部與美聯航合作開展,研究結果於當地時間14日發表。
  • IATA、空客、波音、巴航工業:飛機上感染新冠風險為何這麼低
    安全在我們的行業中是不可妥協的、沒有競爭的重中之重,每家製造商都經過了不同的模擬,考慮到其飛機和客艙結構,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乘客在飛機上接觸病毒顆粒的風險非常低。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客艙更安全。
  • 病毒在飛機上的傳播概率多大?一張示意圖帶你看清
    如果飛機上的病人打了一個噴嚏,意味著什麼?美國Ansys公司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模擬了噴嚏微粒在機艙中的傳播過程。乘客的一個噴嚏,會將帶有細菌和病毒的飛沫高速噴射到空氣中。
  • 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有多大?專家:比你想像的小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都不敢乘坐飛機,因為他們認為機艙空間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然而,新研究發現,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小,旅客可以安心乘坐飛機。但是一些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在機艙內傳播的病例記載非常少,實際上在乘飛機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相對較小。
  • 坐在飛機哪個位置感染新冠概率最低?
    疫情期間搭飛機安全嗎?疫情之下,許多人都避免搭飛機。畢竟跟不認識的陌生人一起擠在窄小的機艙內數小時,並不是件舒服的事。但是根據專家研究,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的機率其實比想像中都還要低。為何搭飛機其實遭受感染的機率相對低?有一個解釋是因為其實機艙內部每兩到三分鐘就會替換乾淨的空氣,並且大部分的微粒都會經過過濾。同時,現在搭機的防疫措施進行的相當嚴格,乘客以及機組人員都被要求要戴口罩,上機前也得先測量體溫,並且進行手部消毒。
  • 飛機萬米空氣稀薄的高空,如何保證機艙內氧氣充足?
    但總的來說,民航飛機飛行在萬米高空,也沒有毛病,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處在中緯度區域。平流層因為氣流平穩,不存在大氣上下對流;較少的水汽和塵埃,能見度非常高;基本沒有鳥禽可以在這個高度飛行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民航飛機的飛行,而不容易產生顛簸,有利於乘客保證乘客舒適的飛行體驗和保障飛行安全,同時飛機造成的噪聲汙染小。
  • 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2020年10月9日,北京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
  • 飛機上會感染病毒?該如何防範?
    最近匯姐看到很多飛機上多人被感染的案例,「如果同一個航班上有病毒攜帶者會怎樣?感染機率有多高?我該怎麼辦?」匯姐這就為大家答疑解惑!飛機客艙空氣循環機制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二是經接觸傳播。
  • 民航飛機上的空氣真的乾淨安全嗎?
    但實際上,客艙內的空氣並非無限循環再生,而是發動機引氣系統引入的新鮮空氣與客艙循環使用空氣的混合。一般兩種空氣的混合比例是50:50。這種空氣的混合會在飛機運行中持續運轉,也就意味著不到3分鐘,客艙內的空氣就會更新一次,遠遠高於其他室內環境的空氣流速。
  • 公務早班機|飛機上新冠病毒傳播低 阿斯頓馬丁版直升機訂單豐收
    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 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
  • 飛機其實挺安全的!機艙是病毒最難傳播的室內環境之一
    航空公司最近十分重視機艙內的衛生,座位表面清潔和推廣靜電噴塗。我欣賞這裡的清潔,希望在疫情結束後,這種清潔還能繼續存在。但美國CDC和其他研究表明,表面並不是Covid-19傳播的關鍵媒介。社交距離指導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大的呼吸道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這些飛沫會迅速落到地面,所以與他人保持六英尺的距離是很好的預防措施。口罩有助於減少大的飛沫。
  • 美軍宣布研究成果:民航乘客如果戴上口罩,病毒傳染可能性很低
    16日,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在民航客機上如果人人佩戴口罩,新冠傳染的可能性很低。這一研究顯示,可能傳染病毒的漂浮顆粒物,在民航飛機上甚至可能比在家裡還更快消散。,戴口罩的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其實非常低。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數據採集國際航協的數據採集和飛機製造商單獨模擬的研究結果,與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發表在《旅行醫學雜誌》上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提及的低數字相吻合。
  • 長時間航班飛行會不會導致新冠集體感染?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6日消息:據共同社報導,越南團隊稱長時間航班飛行或致新冠集體感染。他們引用的例子是今年3月從英國飛往越南的航班出現一同搭乘的共16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很可能是10個多小時的飛行途中從1名乘客擴散。
  • 飛機上的新鮮空氣從哪來
    我們經常乘坐的民航客機飛行高度大都在8000米以上,高空溫度較低、空氣稀薄,而且飛機飛行時所有門窗都是密封的,可是,乘客卻不覺得胸悶、喘不上氣兒來。那麼飛機上的新鮮空氣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這都是飛機上的「發動機壓縮器」的功勞。
  •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氧氣是從哪來的?你肯定猜錯了!
    但是有很多人坐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的時候會感到頭暈、胸悶,這是缺氧的表現,那麼飛機機艙內的氧氣是哪裡來的呢?很多人都會猜測,由於機艙外的空氣比較稀薄,所以是沒辦法用機場外的空氣來供給機艙內呼吸的,那麼是不是飛機內的工作人員用化學反應產生氧氣呢?猜錯了,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其實機艙內的氧氣還是來自機艙外的大氣,不過是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才能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