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製造商研究揭示機上病毒傳染事件極少的原因

2020-10-09 民航資源網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9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

「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David Powell)指出。

由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布,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

·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

數據採集

國際航協的數據採集和飛機製造商單獨模擬的研究結果,與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發表在《旅行醫學雜誌》上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提及的低數字相吻合。儘管無法還原與航班可能相關的傳染事件的真實場景,但國際航協基於對航空公司和公共衛生權威機構所公布文獻的仔細研究後結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機艙內病毒傳播是普遍存在或高發的。此外,Freedman/Wilder-Smith的研究也指出,戴口罩可進一步降低風險。

多層防護措施

國際航協於6月份即建議在機艙內戴口罩。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布並實施《啟航指南》後,大多數航空公司均有此要求。雖然機艙通風系統的特殊設計已將機上病毒傳播風險降至很低,但《啟航指南》進一步疊加多層防護措施,大幅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風險。

「國際民航組織關於疫情危機中安全航空旅行的全面指南依賴於多層防護,涵蓋機場和機上的多個流程。戴口罩是最直觀的一項防護。此外,旅客排隊管理、無接觸式旅客處理流程、減少機艙內的人員移動以及簡化機上服務,也是航空業為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而採取的多個防護舉措。至關重要的是,機艙通風系統通過高頻通風和空氣交換以及高效過濾循環空氣,可以避免病毒的傳播。」鮑威爾博士強調。

飛機機艙的布局設計特性進一步增強防護,降低機上感染病毒的概率:

·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有限,飛行中旅客面對前方且很少在機艙內走動

·座椅靠背成為物理屏障,阻隔空氣從一排流動到另一排

·分段式氣流設計,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垂直流動,實現前後氣流最小化

·大量新鮮空氣進入機艙。大多數飛機的機艙換氣頻率高達每小時20-30次,對比辦公室每小時2-3次,或學校每小時10-15次的平均換氣頻率,空氣更為新鮮

·機艙通風系統均裝有HEPA過濾器,可過濾和去除超過99.9%的細菌和病毒,確保進入機艙的空氣沒有微生物

飛機製造商的研究

通過各項設計要素的聯動,機艙成為獨一無二的低風險室內環境的結論是直觀的。三大飛機製造商在自己飛機的機艙中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建模研究,在數據上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重點如下:

空中巴士公司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對A320機艙內的空氣進行高度精確的模擬,查看咳嗽產生的飛沫如何在機艙空氣中移動。模擬中採集和計算了機艙中5,000萬個點位的空氣速度、方向和溫度等參數,每秒高達1,000次。

空中巴士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對非機艙環境進行建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六英尺(1.8米)。結論是,與在辦公室、教室或雜貨店等環境中相隔六英尺時,並排坐在飛機上的潛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更低。

空客工程和空客保管信託負責人BrunoFargeon先生表示:「在使用最精確的科學方法進行多次精細入微的模擬之後,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顯示,機艙環境比室內公共場所更為安全。飛機上空氣的循環、過濾和交換方式創造了一個絕對獨特的環境,人與人並排坐著的保護,與地面上人與人相隔六英尺站立的保護一樣多。」

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追蹤咳嗽和呼吸中的飛沫顆粒如何在機艙內移動。研究涵蓋各種場景,包括咳嗽的旅客是否戴口罩,咳嗽的旅客位於包括中間座位在內的各種座位上,以及旅客頭頂上方的出風口開和關的各種變化。

波音信心旅行計劃的首席工程師丹·弗裡曼先生(DanFreeman)表示:「模擬研究獲知進入其他旅客呼吸空間的咳嗽飛沫顆粒的數量,並對比其他環境(如會議室)中的類似情況。根據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飛機上相鄰坐著的旅客的環境等同於在典型的建築物室內環境中距離超過七英尺(或兩米)的站立場景。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全尺寸機艙環境測試中驗證機艙空氣流動和飛沫擴散模型,分析機艙環境時考慮了旅客在不同座位上的咳嗽情況以及不同機型上的空氣流動,測量和計算上述變量及其影響。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研究表明,機艙傳播病毒的風險極低,或已發生的機艙傳播病毒的實際數據也支持這一發現。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工程、技術和戰略高級副總裁路易斯·卡洛斯·阿方索先生(Luis Carlos Affonso)說:「人們的旅行需求,希望與世界連接和走親訪友的需求沒有消失。事實上,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家人和朋友。今天需要傳遞的信息是,由於採用了適當的技術和程序,您可以安全飛行——所有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商用飛機的機艙比任何室內空間都更安全。」

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研究工作不僅彰顯了航空運輸業所有各方的精誠合作和竭力確保飛行安全的奉獻精神,亦提供了機艙空氣安全的證據。

航空業因每一次飛行的安全保障而載譽。疫情期間,確保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亦同等重要。國際航協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86%的近期旅行者認為航空業的疫情防控措施部署與實施到位,可確保他們的安全。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強調:「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確保我們在疫情時代安全地生活和旅行。但已採取的多項措施可以讓全世界的旅行者放心,新冠病毒尚未破壞他們飛行的自由。世間不存在風險為零的事情。12億人次的旅客中近發生了44例或與飛行相關的病例,機上感染病毒的風險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處於同一量級,都是微乎其微。」

飛機製造商詳實的計算流體動力學研究表明,飛機的現有設計與功能,結合旅客與機組成員戴面罩的措施,可將機艙內的病毒傳播風險降至更低。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和每個與航空業相關的個體/機構,都將一如既往地以科學和全球最佳實踐為指導,確保旅客和機組人員的飛行安全。」德·朱尼亞克先生補充道。

(供稿:奧博佳傳播, )

相關焦點

  • 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 公務早班機|飛機上新冠病毒傳播低 阿斯頓馬丁版直升機訂單豐收
    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在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 為何機艙病毒傳染率極低?揭秘來了
    由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發布,三家公司在各自製造的飛機上進行獨立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的研究揭示了機艙內病毒傳染病例極低的原因。儘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個詳實的模擬都證實飛機的通風系統確實可以控制機艙內顆粒的運動,從而限制了病毒的傳播。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IATA、空客、波音、巴航工業:飛機上感染新冠風險為何這麼低
    安全在我們的行業中是不可妥協的、沒有競爭的重中之重,每家製造商都經過了不同的模擬,考慮到其飛機和客艙結構,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乘客在飛機上接觸病毒顆粒的風險非常低。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
  • 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
  •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飛機落地後自己的鄰座還被點名提前叫出去測體溫,當時簡直有點崩潰啊,擔心自己被傳染呢。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擔心乘飛機會很容易被病毒攜帶者傳染,因為飛機是一個密閉的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所以這樣的擔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條件反射。我更是如此了,很擔心鄰座的客人是不是攜帶了病毒,要不為什麼被提前叫去測體溫呢,簡直沒法形容當時的心情,很想知道在飛機上是不是很容易傳染病毒。
  • 科學糗事:屎太臭會傳染疾病麼?
    3月15日,英國航空一架從倫敦出發前往杜拜的班機,其中原因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天氣或機務原因,原因竟然是某人在飛機廁所裡拉了一堆非常非常惡臭的屎。廁所內的糞便臭氣衝天,空服人員無法消除異味,機長在起飛30分鐘後,決定折返。
  • 美軍宣布研究成果:民航乘客如果戴上口罩,病毒傳染可能性很低
    16日,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在民航客機上如果人人佩戴口罩,新冠傳染的可能性很低。這一研究顯示,可能傳染病毒的漂浮顆粒物,在民航飛機上甚至可能比在家裡還更快消散。,在擁擠的商用飛機座艙試驗環境裡,戴口罩的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其實非常低。
  • 美國突然發生空難,飛機發生故障迫降時墜機,機上乘客全部死亡
    據美國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20日,一架小型飛機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墜毀,機上4名人員全部在事故中死亡。飛機墜毀之後已經摔成了零件狀態,損毀十分嚴重。根據目前公開信息,德克薩斯州墜毀的這架飛機在飛行時突然遭遇引擎故障,在嘗試迫降的途中疑似操作不當,導致飛機墜毀。
  • 世衛組織:乘飛機感染新冠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世衛組織稱,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中沒有大量記錄此類傳染,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 【恐怖】49人坐飛機13人確診,再瘋狂傳染46人!超級感染事件震驚世界
    ,13人在旅程中感染新冠,又在下飛機後傳染給另外46人,造成全國性的超級感染事件! 飛機落地,大家做鳥獸狀散開,在愛爾蘭自由度假,享受著異國的風情,也將病毒帶往每一個他們待過的角落。 這49個人中,沒有一個人想到,他們當中已有13人攜帶著新冠病毒!
  • 民航發生安全事件的五大原因(一)
    雖然民航客機極少墜毀,但不代表不會發生墜毀事件。即使概率再小,只要不是0,那就有可能發生。So,希望民航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無限趨近於0。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成立類似中國民航局(CAAC)的相關部門,專門負責民用航空管理等相關事務,其中也包括空難事故的調查工作。
  • 飛機上有人感冒,全機人員都被傳染?
    一架飛機上有一個人感冒,那麼全機人員是否都會被感染?最近,關於飛機旅行的一些好消息。如果您乘坐的飛機上有一名生病的乘客,那麼你生病的可能性不大。這是一項新的研究結論,該項目研究了呼吸道病毒如何在飛機上傳播。
  • 詭異離奇的「幽靈飛機」空難,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這起被稱為「幽靈飛機」的事故,因詭異又離奇而著名,原因令人唏噓不已...這架涉事飛機應該不陌生,波音737系列飛機,此架飛機在1997年12月首航,使用不到十年的新飛機。飛機起飛時間9點07,起飛不久,飛行員報告空調系統出現了問題(原因之一),10點37分,這個航班與地面完全失去了聯繫,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航班已經被劫持。10點55分,希臘軍隊總參謀長帕納約蒂斯·齊諾弗蒂斯下令由軍用飛機監察此飛機。11點05分 兩架F-16戰鬥機從希臘埃拉索克斯起飛。
  • 聯航乘客隱瞞新冠上飛機猝死 急救人員被傳染
    而參與急救的1名見義勇為者隨後出現了新冠肺炎症狀,雖然他表示自己不後悔出手救人,但其他同機乘客紛紛表示,已致感染了病毒還上飛機實在不應該,航空公司的處理過程也非常不妥當。起飛約90分鐘後,一名男性乘客突然昏迷,機上3名乘客挺身而出為其進行了1個小時的心肺復甦術(CPR),其中包括曾在軍中服役的阿達帕(Tony Aldapa)。阿達帕曾接受過急救訓練,他與另外2名專業人士輪流施救了約1個小時,直到飛機降落。阿達帕全身都被汗水浸溼,還染上對方的尿液。因為給發病者用了機上的氧氣面罩,所以沒有做人工呼吸。
  • 又一新病毒來襲?非洲百頭大象染神秘病毒死去,專家稱或傳染人類
    據《鏡報》7月12日報導,自今年五月,在非洲南部國家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地區,已有280頭大象接連死於不明病毒。專家擔心這種殺死大象的新型病毒難以控制,會傳染人類。據了解,在奧卡萬戈三角洲地區,一共居住著18000頭大象。
  • 官方通報:深航ZH9247航班飛機局部劃傷 機上人員安全
    10月20日,記者從民航西南管理局獲悉,針對10月16日深航ZH9247航班事件,民航西南管理局發布官方通報。內容如下:2020年10月16日,深圳航空公司執行西安至攀枝花航班,飛機在著陸過程中刮碰個別跑道燈光,導致輪胎扎傷和機腹局部劃傷,機上人員安全,旅客正常抵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