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被稱為「幽靈飛機」的事故,因詭異又離奇而著名,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這架涉事飛機應該不陌生,波音737系列飛機,此架飛機在1997年12月首航,使用不到十年的新飛機。飛機起飛時間9點07,起飛不久,飛行員報告空調系統出現了問題(原因之一),10點37分,這個航班與地面完全失去了聯繫,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航班已經被劫持。10點55分,希臘軍隊總參謀長帕納約蒂斯·齊諾弗蒂斯下令由軍用飛機監察此飛機。
11點05分 兩架F-16戰鬥機從希臘埃拉索克斯起飛。11點15分,戰鬥機飛行員報告,看見客機副駕駛趴在駕駛艙的儀錶盤上不省人事,機長不見蹤影,但並沒有發現接機的跡象。
客艙內,戰機飛行員發現客艙內的所有旅客都毫無反應,處於昏睡狀態,整個機艙裡寂靜的恐怖,籠罩著死亡的氣氛,這個場景挺像美劇【血族】第一季第一集的開篇,此時飛機在空中漫無目的的盤旋。
在燃料即將耗盡的時候,戰機飛行員突然看到駕駛艙裡出現一名男子,立即向塔臺報告,塔臺馬上試圖與客機建立聯繫,但始終得不到任何回應。12點04分,無人操控下的飛機耗盡燃料後墜毀。
機尾首先觸地,機身翻滾了500米後停下,除了機尾及駕駛艙尚保持完整外,全機已成為碎片。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並不是你得不到,而是就在眼前,你看到了,卻發現沒有能力做到,這種無助,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在事後的調查中,我們知道,這名男子是一名乘務人員,曾在特種部隊服役過,在清醒過來後,使用了一個氧氣瓶,來到駕駛艙,為副駕駛戴上了氧氣面罩,坐在機長座位上試圖挽救飛機,並以極微弱的聲音求救,但此時飛機已經沒有足夠的燃料。
據調查報告指,此航班機務做完機艙加壓測試後,忘記把加壓掣從「手動模式」變回「自動模式」,而飛行員未有察覺。當航機以「自動駕駛模式」爬升超過15,000尺後,因機上的加壓系統處於手動模式而未能自動為機艙加壓,空氣稀薄,氧氣不足。
正常情況下,若飛機高空釋壓,便應該降低高度至含氧量高的空域,但由於機長及副駕駛並不知道機艙釋壓,一直以為是機上空調失靈而沒有戴上面罩,因此很快便失去意識並處於昏迷狀態,導致飛機無人駕駛,飛機便以自動駕駛模式一直爬升。
機長可能是為了檢查位於駕駛艙後部的空調裝置是否有問題而離開座位,因缺氧而暈倒在了地上。至於在客艙內,由於在機艙缺氧的情況下,客艙頂部的氧氣罩會自動降下,因此客艙乘客都自動戴上氧氣罩。
可是氧氣罩內的氧氣只可支持約12分鐘,因為這個設計只是用來支持像高空失壓的情況下短暫使用,直至飛機下降至高含氧量空域為止。可是由於正副駕駛當時已昏迷,飛機並沒有下降反而繼續爬升。
當氧氣面罩內氧氣用完後,大部份人因缺氧而失去意識而陷入昏睡狀態。
作為乘務員,對機上釋壓的處置模擬過很多次,可能很多人並沒有這個概念,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釋壓是指客艙失去壓力,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釋壓後,留給人們的反應時間極少極少,當飛機在13700的高度時,不戴氧氣面罩的有用知覺時間只有15秒;12200米時,18秒;10600米時,30-50秒。
機務的失誤是事情的根源,駕駛員們的錯誤判斷浪費了15秒的自救時間,導致了悲慘的結果!民航飛行保障環節很多,環環相扣,一環出點問題對下一環就好比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安全就沒有了保證。
因為有了這麼多血淋林的教訓,所有現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很低很低,微乎其微。
萬一呢?萬一出現了這種極端的情況,如果那個醒來的是我的話,腦子裡過了一遍「機組失能」應急處置程序,我會把機長從座位上轉移出來,可然後呢?
怎麼通話?那些形形色色的按鈕都是幹什麼的?
我們懂得太少了。如果說讓所有空勤人員都系統性的學會駕駛飛機那肯定不現實,但還是建議相關部門在這個問題上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史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