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關於人類未來的機密 少一些染色體人類也能活得很好?

2020-12-07 騰訊網

  用高級材料建造蟲洞?

  聽頂級科學家揭開關於人類未來的機密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11月4日,騰訊WE大會如期開幕,作為一場無關行業和產業的純粹的科學大會,今年已經進入了第6個年頭。

  近兩年來,WE大會越來越關注人類未來的「命運」。如同騰訊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所說,「我們如何能夠在地球上建立新的機制,滿足人類的需求,我們希望能夠推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希望鼓勵新的前所未有的思想迸發,不斷提升養活世界上不斷增加的人口的能力。」

  去年WE大會曾邀請到宇宙學家霍金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未來,這也是霍金去世前最後一次在國內公開演講。今年,WE大會邀請了霍金生前的「戰友」,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加州理工學院榮譽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Kip Thorne,他在宇宙、蟲洞、黑洞、奇點、時光旅行、引力波等領域進行長期探索。

  在今年受邀的八位嘉賓中,有兩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講述了中國在「再造生命體」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訴說時間穿越的秘密

  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第一次將蟲洞的概念呈現在了世人面前。小說《星際穿越》的原作者Kip Thorne來到現場,講述了時間穿越背後的宇宙運行原理。

  「在蟲洞當中,光線是可以穿越的,它就像光纖,同時也能幫助我們計算,蟲洞的另外一邊是什麼樣子。」Kip Thorne說,蟲洞並不會在宇宙當中自然產生,需要高級文明有意識地去創造和維持,填充特殊材料,蟲洞才能存在。

  在Kip Thorne看來,儘管通過蟲洞可大大縮短穿梭宇宙不同星際之間的時間,但蟲洞會自毀,會自己崩塌,要用特殊材料去把它填充起來。

  與蟲洞不同的是,黑洞在宇宙中是實際存在的。根據愛因斯坦關於時間彎曲的定律,事物總是喜歡停留在它衰老最慢的地方,引力能夠讓他們聚合在一起,地球的質量會扭曲時間,而時間的彎曲會產生引力,根據推測,越是臨近黑洞,引力就越強,時間越慢。

  「引力是很小的,它使得地球上的時間每100年才放慢1秒,第一次高精度偵測是在1976年,當時NASA放了一個距離地球一萬公裡遠的衛星,用它的原子鐘進行時間計算,再對比地面上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愛因斯坦的時間彎曲定律。」

  根據科學推測,在黑洞內時間會倒流,一直降到黑洞的中心,「物理學告訴我們,時間如果穿越回過去會怎樣,但事實上,時間是滾滾向前的,無法回到過去,你不可能往後走。」

  三年前,Kip與他的團隊聯合創建了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一次觀察到了黑洞碰撞後產生的電磁波並形成的引力波,在引力波理論和觀測上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他透露,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名科學家一起參與,共同偵測引力波,尋找宇宙與時間的秘密。

  Kip說,400年前,伽利略發明製造了第一個天文望遠鏡,它找到了木星的四個衛星,在3年前,LIGO第一次觀察到了黑洞碰撞,看到電磁波形成的引力波,如果往後400年,我們還會有更大的發現。

  揭開人造生命體的秘密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覃重軍今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生物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通俗的理解是,他獲得了人造生命體的最新發現。

  覃重軍最初從人類、動物、植物、真菌、酵母這一類真核生物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人有23對染色體,所有的生長、繁殖的遺傳信息都分布在不同的染色體上。而小白鼠卻只有20對,果蠅更少,只有4對染色體。但植物的情況又有所不同,水稻有12對染色體,儘管它生長周期短、基因組小;而長得很小的芥菜只有5對染色體。從微生物學家的角度看來,自然界在染色體的數目分配上似乎很隨意,可多可少,好像跟進化的定位沒有多少關係。」

  於是,覃重軍提出,「我們能不能在人造生命中打破這種自然界限呢?我們能不能造一個真核生物,只有一條染色體,但是所有的生長、繁殖、遺傳信息全都在這一條染色體上?」

  從2013年開始,他從擁有16條染色體的釀酒酵母著手,把這16條變成15、14、13條,最終要變成1條。他說,很幸運的是,沒過多久國際上就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它可以同時切幾個點,非常精確,推動了這項再造生命體的試驗演進。

  「很吃驚的是,當我們造出了這個生物,我們去描述它的時候發現,它的細胞生長和細胞形態跟天然的幾乎完全一樣。這令人太吃驚了!我們以為它不會活下來,沒想到它活得挺好的。」

  覃重軍說,儘管染色體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它組織得很好,「這給我一個暗示:生命真的有多種表現形式,全都是正確的,所以不只有一種形式。」

  據了解,重組後的釀酒酵母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沒有端粒,而端粒跟衰老、腫瘤有關。因此,覃重軍的這項發現,或將加速人類探索生老病死的進程。此前,曾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端粒衰老導致人類過早死亡。在人的細胞裡面如果人為給端粒加長,那麼人類的細胞就可以重返青春。但人有23對染色體,而人造單染色體只有兩個端粒,這樣就能很快確定哪一個藥有用,哪一個藥更為有效。

  探尋大腦基因的秘密

  過去四五年,全球除人工智慧浪潮以外,腦科學亦蓬勃發展,歐美、日本都引發了國家性的腦科學計劃。

  在中國,科學家們在過去四年中也籌劃一個中國的腦科學計劃。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介紹,在這個項目中克隆的獼猴,已經對人類治療疾病帶來推動作用。

  「要理解人的大腦,你必須知道它的結構。人類大腦的網絡是由成千億的細胞連在一起,但它們是怎麼連接的,中間有什麼規則,又是如何去處理信息的,要弄明白這些,我們就需要一個圖譜,這就是連接圖譜。」

  根據蒲慕明介紹,中國科學家們選擇了最接近人類的獼猴作為實驗動物,「中國在靈長類研究方面是世界領先,我們的資源也是最豐富的,所以我們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除了解決人類自我認知的過程,其中另一道難關是如何理解語言。在人工智慧領域,語言、語義的理解也是當下最難攻克的難題之一,「原因是我們對於語言的理解仍然不夠。」

  蒲慕明覺得,研發人工智慧可以從人類的大腦入手。人類因為疾病損傷造成了語言障礙,從中去研究,可以發現具體是哪個腦區出現問題。當然,真正要理解語言的來源,必須要用動物做實驗。「比如說我們把跟人類語言相關的基因放在猴子大腦裡,也許它的網絡結構就變化了,它的發音能力也變化了,可以看到人的起源是什麼樣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未來探索領域。」

  目前,蒲慕明所在團隊正在研究獼猴的全腦圖譜,這也是中國腦計劃的目標。「由於動物的模型跟人類比較靠近,所以我們可以對高等的認知功能,包括對自我、非我的認知,對語言的認知,可以有進一步的理解。」由此,也將產生各種疾病模型,在這基礎上,研究各種治療幹預疾病的方法。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最近做的非靈長類實驗中,我們把人的自閉症基因放在猴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有自閉症的猴子。它的表現就是反覆轉圈,重複活動,不社交、焦躁等等與人類自閉症相類似的症狀。」

  目前,中國已經誕生了第一批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它們擁有相同背景,通過它們,科學家可以研究神經生物學、疾病問題。通過它們的體細胞,在體外進行精確的基因編輯,再移植到受精卵裡,用來檢測臨床前的藥效或者治療效果。

  通過克隆猴,或將找到基因解決重大疾病的新進展。

  TIPS 提醒人們關注未來

  此外,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研究所所長、精準醫療領先研究者Joel Dudley發表了基因、大數據與人類健康的主題討論,他在紐約建立了一個基因大數據診所,接下來,他的夢想就是能夠創造一個醫療保健網絡,而且是由這些智能診所數據所驅動的健康體系的網絡。歐洲航天局科學與探索高級顧問Mark McCaughrean則介紹了可用來研究太陽系恆星及其行星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最新進展。

  據統計,在過去的5年裡,有近6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在WE大會上進行了演講,覆蓋了太空探索、生命科學、深海探測、人工智慧等幾乎所有正在改變人類未來的科學領域。在所有這些領域中,騰訊密切關注AI+農業、AI+能源等方面的發展,甚至在歐洲組織了一些國際人工智慧種植大賽的科學競技比賽,以提高人們對未來糧食、水、能源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人類少了兩條染色體,像是被改造過,一塊石板記載了人類起源
    人類有23對染色體,黑猩猩有24對,大猩猩也有24對染色體,人類在進化當中少了兩條染色體,科學家成在研究DNA時,發現人類跟黑猩猩的基因組當中許多「垃圾DAN」這些DAN既不編碼蛋白質,也不會對生理功能產生任何作用。
  • 人類少了兩條染色體,像是被改造過,一塊石板記載了人類起源!
    南方古猿因為氣候變遷,進行了遷移,一部分古猿進化成了人類,一部分則形成了靈長類動物,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跟人類高達98.77%,僅僅這1.3%的差距,就成為了兩種不同的個體。23對染色體,黑猩猩有24對,大猩猩也有24對染色體,人類在進化當中少了兩條染色體,科學家成在研究DNA時,發現人類跟黑猩猩的基因組當中許多「垃圾DAN」這些DAN既不編碼蛋白質,也不會對生理功能產生任何作用。
  •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出生前孩子的性別已經在母親的肚子形成,一些家庭生了男孩會開心得不得了,對於女孩會比較反感,重男輕女在我國是一個最常見的現象。關於兩個性別的傳說,多人說在女媧造人的時候,為了讓人能夠在地球上更好的繁衍,便把人類的性別分開。但是根據最近這幾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男生身體中的Y染色體正在逐步退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男性或許要消失,這是真的嗎?人類已經在地球上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但我們關於人類的起源了解的少之又少,不知道第1個人是男是女,他們又是怎樣繁衍生存的。
  •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在不斷退化,未來男性會消失嗎?
    咋人類繁殖的過程中,決定新生兒性別的是「染色體」,男性是「X+Y」而女性=是「X+X」,由此可見Y染色體對於男性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在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中卻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正在逐漸退化,在一千萬年後,人類的Y染色體就可能完全消失。
  • 人類進化論:大猩猩的染色體有24對,為何人類的染色體只有23對?
    雖然說進化論能夠解釋相關人類進化的過程,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現象讓人無法理解,比如說德國科學家瓦爾瑟德萊明發現了染色體之後,就對人類以及猩猩進行了比對,當時的科學家發現身上的染色體大約有24對,而人類的染色體只有23對。這也不符合常理,既然說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那麼人類的染色體應該和猿猴有很相似之處,難道在進化的過程當中大猩猩的染色體變多了嗎?
  • 裡程碑式成就,科學家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完整序列
    此後,研究人員可以在這些區域中尋找序列變異與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為人類生物學和進化的一些重要問題提供新線索。為什麼選擇X染色體?人類體內有兩套染色體,共24條,分別來自父母。通過這種新技術,可以對長段DNA進行測序,能對整個重複區域的數十萬鹼基對的超長讀數,其中就包括以前空白或重複的DNA序列。所以在這次測序工作中,科學家沒有像以前一樣準備和分析小的DNA片段,而是使用了一種保持DNA分子基本完整的方法,然後用兩種不同的儀器分析這些大的DNA分子,得到完整的染色體的基因組序列。
  • 如果人類的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人將何去何從?
    而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進化演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選擇,而是依據大自然的變化來進行的。所以,在大自然之下的生命進化演化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人類未來會進化演化成什麼樣子,科學家也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想要揭開人類未來進化演化之謎,我們就需要對組成生命的DNA有更詳細全面的了解才行。
  • 人類應擁有24對染色體,為何現在缺少一條?看看科學家怎麼解釋!
    人類是外星生物,染色體竟然缺少一對,這是真實的嗎?人類誕生在地球之上,至今約有400多萬年,而人類對自身的了解也是相當的精細了。特別是對於人類的身體,顯得尤為錯綜複雜,現代醫學的發展,也為人體解開了奧秘。
  • 科學家最新發現,人類Y染色體正在消失,未來男性會消失?
    人類的體內一般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染色體為常染色體,另外一對染色體為性染色體,它主要是區別性別的一對染色體。男生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女生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當一個生殖細胞是由男性提供是,其組成是22條常染色體?1條X過Y,而由女性提供則是22條常染色體?X。
  • 科學家首次完成對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現在,遺傳學家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對整個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進行測序並覆蓋了300多萬個此前沒有被繪製出來的鹼基對。
  • 科學家首次完成對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現在,遺傳學家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對整個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進行測序並覆蓋了300多萬個此前沒有被繪製出來的鹼基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科學事業之一。
  • 類人猿有24對染色體,人類只有23對,誰在600萬年前將它修剪了?
    大家都知道黑猩猩無論是體型還是基因,和人類都是最接近的,但卻不知道它們和人類之間還有生殖隔離,簡單的說就是人類和黑猩猩之間是無法受精獲得下一代的,究其原因就是黑猩猩的染色體24對,而人類的染色體是23對,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哈!
  • 類人猿有24對染色體,人類只有23對,誰在600萬年前將它修剪了?
    都說猿是人類的祖先,為什麼人類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就少了一對染色體?但我們可以相信,現代猿類和人類並不具有繼承關係,他們走的不同的演化道路!人類的染色體數量改變過嗎?多與少有特別意義嗎?在後來的觀測中發現,細胞分裂時這些染色質的細胞核會分裂成很多棒狀物,再後來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中的這種棒狀物是46條,而這種容易被染成深色的棒狀物就被稱為是染色體!
  • 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祖先,但我們的染色體卻少一對,這是為什麼?
    引言:在人體眾多構造中,有一種物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是染色體。染色體是承載生物遺傳信息的重要載體,如果它發生了異常生物體也會表現出異常。都說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祖先,但我們的染色體卻少一對,這是為什麼呢?
  • 人類染色體數發現史:一位華裔科學家的孤獨挑戰
    震驚學界蔣有興在隆德大學的假期訪問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癌細胞的染色體上,雖然他早期從事的是植物遺傳學研究,但在萊文的影響下,蔣有興拓展了自己的研究範圍。他想要研究人類癌細胞的惡性生長與其染色體改變之間的關係。但問題是,當時其實並沒有關於正常人源細胞染色體形態和組成的很好的數據,當然也就無法判斷癌細胞的染色體是否異常了。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X染色體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缺口,是因為以前的基因測序技術一次只能讀取DNA的一個小片段,然後再將這些片段拼湊起來。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人類參考基因組(GRCh38)是人類有史以來取得的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不過在這個基因組中,存在許多不準確或者未被讀取的地方,它們稱作缺口。即使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進,仍有數百個未解決的缺口。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人類Y染色體即將消失,男性迎來生存危機,未來或出現新人種
    社會在不斷進步 ,人類也一直處於進化之中,那麼,我們的樣貌和基因,又是否會發生改變呢?雖然很多科學家通過模擬分析,推測出了人類1000年後的模樣,但是因為看起來像「怪物」一般,很多人都不認可的。根據科學家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其實在大約1.7億年之前,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剛剛出現的時候,情況與現在是截然不同的,而且當時Y染色體的大小數量,與X染色體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因為Y染色體在每個細胞中只有1條,這就造成了只能由父親傳給兒子,因為女性是不需要Y染色體的,所以,Y染色體就沒有辦法像X染色體一樣進行基因重組,只能慢慢退化,直到消失。
  • 人類有兩染色體神秘消失,難道人類被改造過基因,到底發生了什麼
    人類有23對染色體,黑猩猩有24對,大猩猩也有24對染色體,人類在進化當中少了兩條染色體,科學家成在研究DNA時,發現人類跟黑猩猩的基因組當中許多「垃圾DAN」這些DAN既不編碼蛋白質,也不會對生理功能產生任何作用。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