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人體眾多構造中,有一種物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是染色體。染色體是承載生物遺傳信息的重要載體,如果它發生了異常生物體也會表現出異常。都說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祖先,但我們的染色體卻少一對,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目前得到廣泛認同的說法是人類和黑猩猩都從同一個祖先演化而來。在大約600多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開始發生演化分支,一支朝著人猿的方向進化,另一支則朝著黑猩猩的方向進化。這一理論之所以能夠得到眾多專家的支持,是因為從目前所有對古人類的考古情況來看,確實存在著這種趨勢。然而科學家在人類的遺傳方面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人類的染色體數目比黑猩猩的染色體數目少一對。
人類最早在1879年發現了染色體的存在,一位德國生物學家提出了染色體是人體內遺傳信息的重要載體。隨著後世生物學家對染色體的深入研究,他們不僅證實了染色體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遺傳信息載體,還發現了如果生物體內的染色體數目發生異常,那麼該生物體也會表現出相應的特殊缺陷,甚至導致喪失生育能力。如果一個人的第五號染色體出現了部分缺失,那麼這個人就會患上「貓叫症候群」。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人類和黑猩猩都起源於同一個祖先,為什麼兩者的染色體數目會不同呢?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黑猩猩的染色體對數比人類的染色體多一對,那麼這意味著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很可能丟失了一對染色體。因為黑猩猩的眾多近親種類體內都擁有24對染色體,唯獨人類這個與黑猩猩在進化上存在聯繫的物種只有23對染色體。
然而生物學常識告訴我們,不僅僅是人類,任何擁有染色體的生物如果體內出現了染色體異常,這將導致生物缺陷,但人類目前並沒有表現出某種與黑猩猩相對而言的缺陷,反而發展得比黑猩猩還要好。這就成為了困擾研究人類進化問題的科學家一個難題,至今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儘管如此,人類對這個問題還是提出了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原始人類體內也是存在24對染色體的,但是其中一對和另一對染色體結合在一起。這是被認為目前最權威的說法,因為確實有研究發現人的第2號染色體和黑猩猩的第12號以及第13號染色體基本對應。這兩對染色體的融合是在基因突變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是其中的遺傳信息並沒有丟失。
第二種說法認為,在原始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遭遇了某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這種變化很有可能是生存環境的突變,例如氣候變化、生態系統變化等等,導致了人體的第24對染色體消失了。這種說法相對第一種說法而言顯得不那麼靠譜,因為它並沒有解釋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對染色體消失了,也沒有解釋是哪一對染色體丟失了。對於人類來說,要想完全了解自身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當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時候,染色體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