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和人類同屬於靈長類動物,更進一步說是同屬於人科動物。人科動物這個生物學分類中,現存的成員還包括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等猿類,無論是在體質特徵、身體機能、遺傳基因,還是社會組織上,人科動物成員都有著許多相像之處。這種客觀事實讓不少人心生擔憂,既不願承認人和猿的相似和同源,又懼怕它們有一天會進化成人。
事實上,第一,人類確實由猿演化而來,但是這裡的「猿」並不是現代猿類;第二,即使人類的這些親戚會用工具、會手語、記憶力出色,它們也不會成為人。
人類也是猿,但此猿非彼猿
人科動物曾經非常龐大,只是除了人類和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外,其他的成員都滅絕了,比如南方古猿、海德堡人、北京猿人、爪哇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所有人科成員在「千萬年」這個時間尺度上找祖先,都會追溯到3500萬年前的某種古猿,至於這種古猿具體是哪種古猿,還沒有定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們沒有尾巴,能靠臂力上樹,也能靠腿力下地。
最先發生分化的是長臂猿(1600萬年前),接著是猩猩(1300萬年前),到了大約800萬年前,人和和黑猩猩進入獨立演化的階段,至此人才算是從猿類中分化了出來,走上了自己特殊的演化路徑。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和黑猩猩的關係要比黑猩猩與猩猩的關係更密切。
所謂的人和猿類有共同的猿類祖先,並不是說現存的猩猩、黑猩猩是人類的祖先,我們之間只能說是分開已久的表親,而且各自在自己的演化道路上已經走了成百上千萬年。
各走各的道,誰也成不了誰
人常常會把演化當作是線性的、定向的,複雜化的,但其實演化並沒有確切的方向,而是為了在特定的條件下生存而發生的隨機突變。比如洞穴生物在演化中喪失了視力,鯨魚是哺乳動物但沒有四肢,人類和猿類分化後的演化也是如此。
當大裂谷形成,溫度、降水的影響讓裂谷東西兩側的環境大相逕庭,裂谷的東邊成了乾燥的熱帶草原,而西邊則維持著原本的生態,所以在東邊的猿只能下地行走,而在西邊的則維持著原本的生活。下地行走後雙手的釋放和腦的發展,讓人和猿產生了根本性的差異。
從古人類化石上可以對人的演化進行梳理,人與猿分開後的第一個重大的適應性改變就是雙足直立行走。南方古猿的盆骨和腿骨都能夠說明這一點,直立讓人的雙手被釋放,攜帶工具、食物都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直立讓人的體能消耗變低,從而走得更遠,更遠意味著更多、更豐富的食物和資源,帶著工具去狩獵的人類,食物變得多樣,不用忍受啃食、咀嚼韌性極強的食物時,人的牙齒開始變小,犬齒消失,隨之下巴縮小。較大的腦、較小的牙,以及語言、文化、智力都是人在演化中逐漸獲得的。
而猿類則留在茂密的森林裡,並完美地適應了那裡。它們可以通過臂行或者短暫的兩足行走,獲取足夠的食物,或者下河撈取藻類補充鹽分,會用樹枝「釣」螞蟻,能用石塊砸堅果,和人類一樣經歷生老病死,並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從某種意義上講,猿類和人類一樣演化的很好,而且在它們的生存地,基本上沒有天敵。
無論是人,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都還處在演化中,人和這些靈長類動物之間,不是高級、低級的關係,也不存在進化快慢和程度的差異,而是分別走在各自的物種演化之路上,它們的演化方向和目標本身就不是人類,即使智人這個物種滅絕了,它們也不會以人這個物種身份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