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染色體從24對變成23對,丟失的一對去了哪裡?
在地球上的生物數不勝數,為了對這些生物有更好的統計,生物學家按照生物親疏的遠近,把地球上的生物分成了不同的種類。在生物不斷進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在所有的動物當中有一種生物和人類非常的相似,它就是黑猩猩,科學家們認為黑猩猩和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在共同的祖先形成之後,形成了兩個分支,一隻形成了黑猩猩,而另一隻就進化成了現在的人類。
在基因測序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9%,但是,人類和黑猩猩體內的染色體卻有非常大的差距,人類擁有23對染色體核型,卻擁有24對染色體,既然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那麼在進化的過程當中,人類是如何丟失一對染色體的呢?這個問題的根源要從1000多萬年前的非洲大陸開始講起。
在非洲大陸這塊溫暖的陸地上,人類最早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其中包括人類和黑猩猩。當時的人類還生活在樹上,並沒有到陸地生活,它們也並沒有解放雙手,隨著地球上的地質不斷的變化,非洲東部的地勢開始阻擋,有一部分人猿進化成為了猿類,而非洲東部的一部分人員則進化成為了人。
猿類依舊生活在樹上,依靠四肢行走,而在人類的演化過程當中逐步的解放雙手,記憶也在逐步的發生變化,這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所導致的。但是卻有很多人認為,在地球上有一段時間出現了生命大爆發,科學家認為這並不是人類進化的結果,而是外星人改造了人類的基因,當然這種猜測並沒有任何的證據來支持。
不管是生活在樹上還是生活在地下,解放了雙手,它們都是為了能夠更加地適應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進化出了不同的基因,可以說是一種基因的突變。而人類的第24對染色體也並不是因為消失了,而是在計劃的過程當中,第24對染色體和其他的染色體開始融合形成了23對而已,在後來相當一段時間的進化當中,人類和猿類的基因變得差距越來越大,後來就生成了生殖隔離,所以人類和黑猩猩雖然擁有著共同到祖先,但是現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種類,並不可以交配產生新的後代。
觀察黑猩猩和人類的染色體,我們就可以發現人類的2號染色體會比黑猩猩的染色體更長一些,上面所攜帶的基因也就更多一些。黑猩猩的兩個染色體加起來剛好等於人類的2號染色體的長度,所以說人類身體內的第24對染色體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著。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